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5-04-16 15:134月8日,大关县木杆镇向阳村在筇竹笋的拔节声中慢慢醒来,汪家坪村民小组69岁的村民高天举7时30分就从家中出发,前往1公里外的林地采摘竹笋。一路上,他向记者讲述他近些年来发展竹产业的喜悦经历。
高天举说,目前,他家可以采笋的林地大概7亩,儿子和儿媳在西安建筑工地挂网,就只有他们夫妻俩在家,这些竹林就是他慢慢地管护起来的。
差不多20分钟的路程,高天举背着一个背篓爬坡仍然没有因累而喘气,可见他的身体健康超过同龄很多人。到达竹林边,他指着右手边的一片方竹林,自豪地说:“这片竹林就是我用50株竹苗培育起来的,去年采摘的秋笋就卖了12000多元呢!”
高天举放下背篓,迅速地换上雨衣,便扎进左手边的一片筇竹林里开始采笋,记者也跟随他的脚步去感受他采笋的过程。高天举尽管已经快70岁了,但记者跟在后面也很吃力,记者在他身上充分感受到老当益壮这个成语的真谛。
2017年,大关县全面启动“一县一业(竹产业)”发展战略,向阳村党总支书记程公毅带领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员大力发动村民种植筇竹。看到用种子育出来的筇竹苗身材“瘦小”,许多群众都表示怀疑:“这能种活吗?”“就算种活,要多少年才能采笋呢?”
而高天举通过了解,认为政府要发展筇竹产业,这个办法一定可行。于是,他报名领取了一批筇竹苗,将自己的4亩荒山全部种上。每年春天,他都去林间除草、施肥,并且按照林业技术人员的指导,在林间套种了一批黄柏苗。他说,现在林子中的黄柏苗大的都有三四米高了,如果按去年的价格来算,再过5年,当年一起种下的一棵黄柏苗要值四五百元。
在高天举的精心管护下,他种植的筇竹苗慢慢地长大,在2023年开始采笋,第一年采笋收入600多元;2024年,他的筇竹笋的销售收入达8000多元。今年,他刚采笋五六天,已经收入1000多元了,产量相较于去年有所增长。
他还自豪地介绍道,当时村民不愿种植筇竹,是他用行动打消了村民的顾虑,目前全组21户人家,每户都种植了筇竹,竹产业已经成为了村民致富的一个重要支柱。
12时许,高天举采摘的五六十斤竹笋将背篓装的满当当,沿着小路背回家中,交由老伴剥壳,看到他采笋回来,3位闲着的村民都来帮忙,村子里互帮互助蔚然成风。高天举吃完早饭后,又背上背篓进竹林继续采笋,一天下来,他能采笋100多斤,竹产业成为了他们两位老人最坚实的经济依靠。
4亩筇竹和3亩方竹,每年能给高天举带来两三万元的收益。“我的身体还好,我要好好管好这片竹林,等我哪天管不起了,就交给儿子去管理。”经历过苦难日子的高天举说,20世纪七八十年代,想吃上一顿肉都难,现在条件好了,天天顿顿都有肉吃了,只要守好这片竹林,每年的生活应该不成问题。
夕阳西下,汪家坪村民小组的21户人家,亮丽的民居在阳光中格外宁静和谐,村民穿梭于家和竹林间悄然分享着自己的幸福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