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日报
2025-04-16 09:08扎西会议是红军在长征途中,于1935年2月5日至10日在威信县水田寨花房子、大河滩庄子上、扎西镇江西会馆连续召开的一系列会议。作为一次具有重要战略转折意义的会议,扎西会议不仅解决了遵义会议遗留的一些关键问题,还为中国革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强调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性作用以及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的科学理论体系。扎西会议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生动诠释,体现在其决策过程中坚持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这不仅推动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新阶段,也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一、扎西会议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生动诠释
(一)实践基础的夯实:从失败中寻找真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核心命题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与检验标准”,而扎西会议的决策逻辑正是这一命题的鲜活例证。扎西会议召开前,中央红军刚经历土城战役的失利,会议以此为重要背景,对军事路线进行了深刻反思。中央政治局批判了“军事上的单纯防御路线”,指出不应机械套用苏联红军阵地战经验,忽视中国山地游击战特点,盲目执行共产国际指示而拒绝根据战场变化调整战略,对此提出“灵活机动、集中优势兵力”的运动战思想,强调“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的实践智慧。这一思想转变,正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认识—再实践”逻辑的体现,通过失败实践检验理论缺陷,进而形成符合客观规律的新认识。
(二)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红军长征途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战斗经历来看,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湘江战役的重大损失以及土城战役的苦战,引起中央政治局对军事战略的反思。行军过程中,扎西地区地处川滇黔三省交界处,地势险要,山峦起伏。在这样的地形中行军,面临着诸多困难,这为他们根据地形制定战略战术提供了思考。红军在扎西地区得到了当地群众的热情支持和帮助,通过与群众的交流和互动,红军了解了当地的社会状况、群众的生活疾苦以及他们对革命的态度和期望,为制定符合群众利益的政策和战略提供了依据。
这些零碎的经验认识不足以指导革命,必须上升到理论层面。扎西会议期间,中央政治局深刻分析和总结经验教训,认识到“左”倾军事路线脱离中国实际、盲目照搬外国经验和教条主义的错误本质。通过对战争形势和敌我力量的对比,基于理性分析,扎西会议调整了战略方针。鉴于蒋介石重兵封锁长江,北渡长江计划难以实现,而川滇黔边区敌人势力薄弱,遂决定向该地区发展,以游击战反击敌人,争取主动。这一调整展现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为红军制定正确的战略方针提供了理论指导,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认识发展的规律。
(三)从理性认识到实践能动的飞跃。扎西会议对红军长征和中国革命意义深远。扎西会议基于对战争形势和敌我力量的理性分析,及时调整战略方针,决定向川滇黔边区发展,开展游击战,发挥运动战特长,为红军行动指明了方向。在实践中,红军严格执行会议决策。1935年2月18日至21日,中央红军二渡赤水,回师黔北,打乱敌人部署。2月25日攻克地势险要、设防坚固的娄山关,歼灭大量敌人。2月28日再次占领遵义城,在遵义战役中俘敌3000余人,取得长征以来的最大胜利,极大地鼓舞了红军士气,证明了战略方针的正确性。同时,会议还对中央红军进行精简整编,取消师一级机构、军团直属团,精简机关,充实连队。如红一军团缩编为两个师6个团,其他军团也相应缩编。整编后,红军组织结构更合理,指挥更灵活,战斗力显著提升。扎西会议期间,红军从理性认识到实践能动的飞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革命实践中的生动体现。红军将理性认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掌握了战争主动权,为长征胜利奠定了基础,也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科学性和正确性,即认识源于实践、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推动事物进步。
二、扎西会议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诠释的历史意义
(一)推动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新阶段。扎西会议是中国革命进程中的关键转折点,为红军长征胜利及中国革命战略的转变发挥了重要作用。会议期间,中央政治局深入分析当时的战争形势和敌我力量对比,果断调整战略方针,放弃北渡长江计划,转而向川滇黔边区发展,以大规模游击战反击敌人,发挥红军运动战特长。这一战略调整极具前瞻性与灵活性,使得红军成功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掌握了战争主动权。扎西会议对全国革命斗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部署,结束了长征以来对各苏区“无指示、无回电,也不对全国部署总方针”的被动局面,恢复了对全国革命斗争的有力领导。扎西会议对中央苏区、湘鄂川黔省委、红二和红六军团、红四方面军和白区的路线、方针、政策及组织领导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作出了科学合理的战略部署。各苏区红军依照中共中央的指示,及时改变组织形式和斗争方式,迅速突围,分散在南方坚持游击战争达三年之久,为革命锻炼和保存了一大批骨干力量。
(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扎西会议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生动诠释,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认识观和方法论。扎西会议从实践出发,通过对战争实践中积累的经验进行深入分析和总结,实现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进而将理性认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指导红军的战斗实践,取得了一系列胜利。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即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发展认识。扎西会议的决策过程和实践经验,为后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中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和借鉴。
西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