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5-01-08 09:46近日,昭通市首批“取水贷”在盐津县落地,授信总额达390万元。这一突破性尝试,将“取水权”作为质押品,为企业融资提供了全新的路径。它不仅有效缓解了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还探索出一条以生态资源驱动经济发展的创新之路。
“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特别是在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地区,企业因缺乏传统意义上的优质抵押资产而难以获得金融机构的支持。
“取水贷”的本质是将企业依法合规取得的“取水权”作为质押物,通过金融增信,将静态的生态资源转化为可流动的资金资源。这种创新模式将自然资源与资本市场紧密结合,既为企业解决了实际问题,又为绿色金融的探索提供了鲜活样本。
从资源变“财源”,水流变“现金流”,“取水贷”的落地充分体现了资源型经济与生态型经济的深度融合。这种盘活资源的机制,让水资源多了一项功能,即资本增值功能,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全新的可能性。
与此同时,这一模式也引导企业更加注重水资源的节约与高效利用。将“取水权”与企业经营利益挂钩,促使企业珍惜和保护水资源,进一步推动了绿色发展理念落地生根。
“取水贷”的成功落地,离不开政策和服务的双重支持。2024年8月,云南省水利厅与中国人民银行云南省分行联合发布了《云南省“取水权”质押融资业务指南》,为“取水贷”业务的开展提供了政策依据。盐津县水务局和盐津县水库管理局与金融机构密切配合,主动上门服务,推动项目快速落地。
值得一提的是,盐津县相关部门在推动“取水贷”过程中,不仅强化了工作联动,还积极探索投融资机制的创新。这种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三方合作的新模式,既提升了政策执行效率,又增强了企业发展信心。
未来,这一模式还可以推广到更多领域和地区,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让更多静态资源焕发出经济活力,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通讯员:黄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