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4-10-10 09:22彝良县小草坝镇宝藏村,是一处“天然氧吧”。在宝藏村,人们可以在绿水青山间领略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在交往交流交融中聆听产业发展的前世今生,感受各民族优秀文化在这片土地上的交流交融。
以旅搭台
在游览体验中铸牢共同体意识
在宝藏村游客接待中心大门口,镌刻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字样的红石榴小品景观赫然屹立在主干道旁,在农耕文化墙、烧烤区、星空民宿等区域随处可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各种标识标牌。在整个景区的游览体验中,游客被“抬头可见、触手可及”的民族团结进步氛围所萦绕。
据宝藏村党总支书记姜雄发介绍:“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之前,我的讲解偏重‘农文旅养’融合的乡村振兴示范点怎么建、怎么管、怎么持续运营。现在将产业文化、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红色教育等融入其中进行讲解,游客觉得很震惊,说‘你们还能讲这些,你们这个地方还有这么深厚的文化底蕴,真是不虚此行!’”
此外,宝藏村还充分利用毗邻小草坝4A级生态旅游景区和中国天麻博物馆的优势,通过联盟共建在旅游路线显眼位置树立或绘制国家地理标志、国家文化标志、国家历史标志,与“天麻”文化符号和小品景观交相辉映,大力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良好氛围。同时通过LED屏、展板、宣传折页大力宣传“四个意识”“四个与共”“五个认同”思想,让宝藏村的乡村旅游成为感悟中华文化,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载体。
以文唱戏
在歌舞节庆中深化交流
宝藏村通过引进昆明星耀艺术团、彝良县离退休人员驻昆明老年人协会、彝良县戏曲进乡村节目组等开展文化下乡惠民文艺演出,争取市、县统战民宗部门支持开展民族传统文化培训等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此外,宝藏村还邀请了彝良县彝学会、苗学会组织民间舞蹈队到村与游客互动,以文艺表演的形式,搭建起广大游客与民族特色文化沟通的桥梁。
苗族同胞常说:“芦笙响,脚板痒。”宝藏村还充分利用“五一”“花山”“火把”等节日,举办拦路酒、篝火晚会等活动,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听到音乐声不由得停下脚步,跟着表演队唱歌、跳舞,玩得不亦乐乎,整个宝藏村俨然成为了各民族共乐共荣的天然舞场。
以产哺农
在发展壮大中实现共融
2022年,宝藏村乘着“沪滇协作”的东风,投资1600万元打造了乡村振兴休闲特色农业体验园,起名为“秘境宝藏”。历时一年,“秘境宝藏”揭开了“神秘面纱”,成为彝良乡村旅游的又一名片,为县内外各族群众搭建了又一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与此同时,宝藏村积极利用援滇干部资源,在宝藏村旅游服务大厅设置天麻、竹笋农特产品专柜,通过援滇干部牵线搭桥,将上海赴昭通疗养团、公务团30多批次1000多人次引到宝藏村进行参观,将文旅产业与农特产品销售有机结合,不少游客现场添加微信网店,直接将宝藏村优质农产品寄到上海家中。通过“山有所呼,海有所应”的交流互动建立了沪滇两地群众的情感纽带,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筑巢引凤栖,花开蝶自来。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日益壮大的特色产业和热情淳朴的民风名俗不仅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养生度假,也有不少人选择留下来工作、生活。
来自盐津县庙坝镇的苗族同胞罗银芝到宝藏村参观旅游后,舍不得离开,索性举家搬到了宝藏村搞起了天麻种植和销售,如今他家已经融入了当地生活,成为“新宝藏人”。
除游客外,日新月异的宝藏村也迎来了越来越多的外地新娘。“和谐共处、互帮互助”是笔者在采访中最常听到的词语。从丽江嫁过来的傈僳族姑娘贺谷珍说,自从来到宝藏村后,村里谁家有事,她都会积极主动去帮忙,相互间没有语言和族别的隔阂,真正实现了互嵌融居。
2023年12月,宝藏村被云南省民委命名为“云南省第五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目前,宝藏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已实现村集体经济收益120余万元,今年春节前夕为53户村民分红3.2万元;天麻、竹笋等农特产品通过旅游带动实现线上线下销售3000余万元,解决了100余个就业岗位。各族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共享“农文旅养”融合发展红利,结成了牢不可破的共同体,宝藏村成为了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重要平台。
通讯员:李安林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