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昭通·人文丨走近古城⑤溢满人间烟火气的街巷

 2024-08-30 10:04  来源:昭通日报

昭通古城不大,为不规则椭圆形,东西稍长,南北略短,面积0.23平方公里。整座城池建在山丘上,这对城市的街道布局提出了挑战。据旧志所载,昭通城最早有街巷22条,清末增加至28条,1924年,地图上已明确标示出64条。

昭通古城的街巷,从最初的建构到后来的扩容,整体构架没有太大的改变,但街巷的称谓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至于现在居住在城里的人,对部分街巷从位置到名称都不完全说得清楚。

趁此机会,我先花点工夫把古城街道的设置以及部分街道名称发生变化的情况作一个介绍,希望对大家走近古城有所帮助。

雍正十年(1732年),昭通知府徐德裕牵头,广南知府陈克复协办,开始在龙山之阳的二木那兴筑新城,即昭通城。古城以镇署衙门为中心,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辐射,设四道城门。古城的街道也按四个方向,修建街道闾巷。从整体构架上,设正街、中街、顺城街。正街有四条,东正街从抚镇门至后围墙,名大升街;南正街自敉宁门起至金汤街止,名文明街;西正街自济川门起至镇署前止,名乐丰街;北正街自趣马门起至怀远街止,名源泉街。中街有六条,东西中街一南一北,位于南侧的自怀远街至福禄街,名永固街,位于北侧的自中和街至泰来街,名履祥街;北中街名叫中和街,自武庙起至镇署止;东南中街名叫福禄街,自金汤街起至大升街止;西南中街名叫金汤街,自盐店卡至府署止;而怀远街就是边中大街。顺城街有四条,东南顺城街自南门起至东门止,名日升街,也就是现在的建设南街;西南顺城街东抵文明巷、西抵乐丰街,名为永顺街;西北顺城街自西门起至县署街尾止,名为崇义街;东北顺城街东抵大升街、西抵履祥街,名为泰来街。正、中、顺城街外,另有宁尔街、节孝街、清真街以及庆福巷、心佛巷、广恩巷、迪吉巷、永裕巷等22条街巷。除了遵循方位外,这些街道的起名多与政治有关,比如金汤永固、宁尔中和、崇义履祥、大升泰来、广恩庆福,也有和民生相近的,如福禄、乐丰街等。

据《昭通志稿》记述,是清末年间,古城街巷增至28条,包括南起大升街北至履祥街的集贤街,辕门口西面的挑水巷,陡街上首部的丰乐巷,八角亭右面的打猎巷,毡匠街的由学巷,东门的联升巷。

民国十四年(1925年),昭通古城的街巷名称和数量有了很大的变化,街巷突破了原来古城的范围,数量达64条。

鉴于《民国昭通县志稿》没有对街巷的变化作专门的记述,笔者根据昭通县城市街道衙署图,与之前的昭通府城市街道衙署图进行比对,对保留街巷以及新增或改名的街巷进行梳理,供广大读者参考。

一是沿用原来的街道及名称,如东正街、西正街、南正街、怀远街、福禄街、节孝街、集贤街、由学巷、联升巷。

二是新增了部分街道,在新增的过程中,对不少街道进行了更名,这也是造成读者对很多街巷名陌生以及混乱的主要原因。为了便于读者分辨,笔者按照空间顺序作梳理和解释。

先从市中心说起,镇署衙门口,原来叫辕门口,后更名为宣武街,辕门口横街更名为宣武南街,北辕门口更名为宣武北街,辕门口对面的照壁街更名为中兴街,原来的永固街改名为毡匠街,后又更名为巩固街。新增大兴街、云兴街、云兴横街。靠北辕的那条街,以前叫后围墙街,后更名德育街,一直沿用至今。

东面,东大街更名为朝阳正街,铁匠街更名为朝阳横街,原日升街后更名为东升街。大马房街,后更名为泰来街,现为集贤街。老君庙街,更名为居仁街,现为泰来街。

南面,现在的文渊街最早叫金汤街,后来更名黉学街。最早的南正街,又名文明街,后叫南大街,民国年间更名为启文街。毛货街的名称变化相对复杂,最早叫宁尔街,后更名为老毛货街,民国年间更名为和平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叫毛货街,而中间靠西边的一段,曾叫府街,也曾更名为文化街。陕西庙街,现名永安街,但之前是永顺街的一段,一度时期又被称为龙井街。现在的建设南街,原名日升街,后来,靠东门一段改为东升街,靠南门一段改为新民街,启文街街口那个巷子,原来叫大巷口,后更名为大安巷,现在属于东升街。

西面,如果从辕门口延伸出去,街巷名的变化也很多。原来的西正街,又更名崇安街,现在叫陡街。挑水巷,曾经叫中兴街和中兴巷。蚕豆街,也叫角豆街,后更名永丰街。现在的崇义街,名称变化也很大,它本来是由县大街更名而来,但在清末,靠济川门这半条街,叫下水塘子,又更名为薄济街。陡街上段的杀猪巷,曾经叫丰乐巷。在挑水巷往北的这条巷,靠市政府后围墙边,曾经叫石门坎,后更名为永裕巷、劝业巷。广庙街,曾更名为商业左街。而被后人误解的鸡舌头街,有人认为在陡街的丰乐巷旁。但鸡舌头街曾更名为商业右街,从地图上看,应该是在城隍庙附近。人们口口相传的缩头巷,志书上并没有记载,应该在陡街附近的丰乐巷。

北面,情况也很复杂。最长的北正街,其实在街名更替的过程中发生过很多变化,靠南一段,叫照壁街;靠北一段,叫源泉街,之前曾叫木牌坊;中间一段是中和街,之前叫炭市街。现在的建国街,靠武庙一段,曾叫尚武街,靠北辕一段,曾经叫棺材铺街,后又改名仁寿街,现在被称为建国街。半边街,曾更名为辅政街,现在叫公园路。小文昌宫,则更名为文明巷。打猎巷更名为由义巷。焦家院子更名为泰来下街。

至于古城之外,也有部分街巷被更名。比如西大街下面的菜街子,曾更名为挹爽街。现在靠迎丰桥一段的启文街,曾名南门横街,后又更名为钦云路上段。现在的南顺城街,更名为钦云路中段,之前还叫盐店街。现在的北顺城街,更名为钦云路下段。城北的下排街,叫达智下街。上排街,也就是现在的北正街北段,更名为达智上街。北顺城街则叫达智横街,也就是原来的趣马门处。达智横街一侧的习艺所巷,更名为五福巷。至于现在的学生路,是当时至威宁方向的大路,民国年间起名为龙公路。

另外,还有一些街名没有提及。比如,二甲、兴隆街、十五户、小石桥、阮家台子、宋家巷、洗马河等。

以上所介绍的,并不完全是所有街巷的全部,有的小巷没有更名,就忽略了,留待人们去考究。而有的街,在地图上找不到,比如曾经位于西街口的馋嘴街。

街名的变更反映了时代的变化。最初街巷的起名,从政治、军事上的考虑要多些,如金汤街起名于金汤永固。慢慢地,与市井生活结合起来,比如炭市街、挑水巷、杀猪巷、打猎巷、薄济街、大马房街、毛货街。有的起名既接地气又很形象,比如陡街、蚕豆街、半边街、鸡舌头街。

以上所述,既参考了旧志和《民国昭通县志稿》,对照了当时的地图,又结合了今天的街道名,但是否准确也不好说,还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昭通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曹阜金  文/图

审核:单娟   责任编辑:周万琴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单娟
责任编辑:周万琴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