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昭一家亲⑥ | 跨越山海 千里送教践初心——记大关县第一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沈凯

 2024-05-24 15:11  来源:昭通新闻网

五月,既是春天的尾声,也是夏天的序曲。走进大关县第一中学(以下简称“大关一中”),干净整洁的校园里,不时传来琅琅读书声。课间,学生们或自由地跳跃于篮球场上,或行走于如画般的校园中,他们文明礼貌,举止规范,和谐好学的氛围萦绕在学校上空,大关一中也因环境的改善和教育机制的提升,从云南省二级一等高中成为云南省一级三等高中。这个成绩的背后,是东西部协作人才“组团式”帮扶的成果,大关一中党委副书记、校长沈凯就是推动教育发展的领跑者之一。

2023年8月22日,上海市七宝中学课程教学研究所副所长沈凯,受组织安排,不远千里,从上海来到了大关一中,担任党委副书记、校长职务,从而开启了他为期3年的帮扶旅程。

理念——领航教育

对于沈凯来说,大关开启了他新的认知。

他说:“我生于上海,长于上海,最大的差异就是从沿海到山区,从城市到山城。在大关,每天要爬很多梯步,对于我来说,花了很长的一段时间才适应。”

在教育上,尽管呆的时间不足一年,但他已经深知两地教育的差距。他说,大关一中不论是教师的敬业精神,还是学校管理都应该给予认可,最大的落差是生源问题。沈凯说:“如果把孩子比作毛毛虫,他要破茧成蝶,一定要有一对翅膀,一只翅膀是学校教育,另一只翅膀是家庭教育,这对翅膀缺一不可。”

在上海,孩子的教育是一家人的事,但对大关不少家庭来说,父母外出务工,导致许多孩子成为留守儿童,他们的家庭教育这只翅膀就显得太过单薄。

“对于孩子来说,成绩的优劣只是一个方面,我们的教育就是要让孩子成长为一个健全的人,这就包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所以,我在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想得最多的就是为孩子营造一个既有学校教育,又有家庭式帮教的学习环境,以此来让学生愉快地学习,开心地生活。”沈凯说。

机制——激活活力

机制一活天地宽。这句话用在大关一中教育改革上一点也不为过。

沈凯说:“组织派我来,最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大关一中作为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课程教学研究中心的建立不仅可以填补之前机制上的空白,还能在教学教研上更进一步。”

刚到大关一中的沈凯,就着手教学机制体制的改革,以打造“精业强能、身教善行”的教研型教师队伍为目标,努力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政策支持,为教师的专业成长营造氛围、搭建平台,增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驱动力,促进教师形成“学习即工作,工作即学习”“研究即工作,工作即研究”的专业工作方式。在大关一中成立了课程教学研究中心,由“组团式”帮扶副校长担任主任,把帮教的15名教师纳入中心管理,主要工作是牵头或带头发展学校的教育、教研、科研命题,完成校本资料的编撰等。同时,还设置了师徒带教机制,每一位有经验的老教师带教3名年轻教师,通过日常相互听课、相互评课议课,在业务上进行密切交流,有助于年轻老师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业务能力得到更快提升。在课程教学研究中心下设了学科中心教研组,聚集一个学科教研组内的核心力量,形成集众智、补短板、共提升的教育教学机制。目前,学校共设置了涉及考试科目的10个学科教研组和音体美教研组。

高384班学生赵鑫说:“我选择张琼老师为我的导师,决战高考之际,心理压力大,有什么想法都可以跟我的导师交流,学习起来更加得心应手,成绩也有了很大提升。”

“让导师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由学生选择导师,每位导师负责10—15名学生,导师覆盖了全校2700多名学生,全员导师制的建立,让导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互动、交心的师生关系、朋友关系,有效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让学生有倾诉的地方。”沈凯说,这也是在上海探索运行了多年的一个宝贵经验。

面对家庭教育的缺失,如何补齐缺失的家庭教育成为沈凯亟待解决的难题。为此,沈凯充分采用上海的教学经验并结合大关一中的实际,创新地推出了全员导师制、全员寄宿制、全员陪宿制、全员卫生制、全员安全制、全员值班制等机制,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让每一位教师都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来。学校还配备了2位专职的心理老师、3位兼职的心理老师,有效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

同时,学校还制定了《大关县第一中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大关县第一中学学生作业布置和批改制度》《大关县第一中学学生考试管理制度》等制度,加强对教师备课、上课、听课、作业批改、辅导等教学常规评价,并同职称评定、绩效考核等挂钩,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提升教学实效。

强基——谋划未来

受地理条件的影响,大关一中的基础设施建设与教育教学发展不相适应的情况越来越突出,在上海相关部门及挂钩帮扶单位的帮扶下,大关一中基础设施建设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结合地理条件,大关一中建设了一个位于房顶上的标准化足球场,拥有一个足球场的梦想历经了38年终于美梦成真。

建设了一间多媒体的视频录播教室,有了它,可以和上海进行远程联动,沟通更加顺畅。

在教学楼以年级的形式设置了3间高中班主任办公室,班主任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到学生的诉求,并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不仅如此,还建立了学科教研活动室,学科的教研活动有了一个集中研讨的地点。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捐赠建成了一间标准化英语听力口语考场,为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奠定了基础。

“下一步,大关一中还将组建各学科教研组办公室,在信息化、网络化的改造方面也会逐步向东部水平靠拢。”沈凯说,从今年9月起,每个学期将举行一次大关一中学术月活动,在这一个月里,每个教研组出2—3节精品课,作为公开课向昭通市各县(市、区)开放,打造大关一中教学的品牌课堂。同时,在学校推行竞聘上岗制、绩效考核制,不断提升教师的主人翁意识,推动形成良性互动的教育教学环境。

昭通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毛利涛 文/图

值班编审:马燕    审核:单娟   责任编辑:罗崇欢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值班编审:马燕
审  核:单娟
责任编辑:罗崇欢
标签 >> 教育 沪昭一家亲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