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续奋斗 把总书记交办的事情办好 | 赤水回响⑫“黄土坡”披上“绿衣裳”

 2024-04-07 15:56  来源:昭通新闻网

三月,蓝天白云下,镇雄县坡头镇周家湾村堆放硫黄冶炼废渣的“黄土坡”披上了“绿衣裳”,铜车河水一路欢畅。站在这里远眺,远处的铜车河碧水涟涟,四周绿树成荫、鸟语花香。

“这里是我们开展硫黄冶炼废渣治理的10个点位中,废渣堆存量最少的,治理难度也相对是最小的。”昭通市生态环境局镇雄分局副局长申彧指着面前占地面积约5亩的治理点介绍道,镇雄县炼硫历史长达40年,硫黄产量每年约2万吨,占全国硫黄产量的三分之一。土法炼硫虽然促进了当时地方经济的发展,但产生的冶炼废气影响环境,遗留的炼硫废渣常年被雨水冲刷,对赤水河水质有较大影响。

在周家湾村硫黄冶炼废渣治理点位上,通过展板,记者看到治理前这里满是黄土坡,鲜见绿植,和现在比,截然不同。

因为土法炼硫,这里的村民尝到了破坏生态的恶果。“以前烧硫黄的炉子依山而建,一个挨着一个,数不清。下过雨后,硫黄刺鼻的味道很浓,呼吸都困难。不要说影响河水(生态),谁家买一辆新摩托,要是摆在外面,时间久一点,会锈烂……这种日子,就算有钱也不好过。”3月28日,从小就生活在周家湾村街上村民小组的吴学梅回忆道。

不仅如此,镇雄现存的需要治理的10个堆放点的硫黄渣经日晒、雨淋,废渣渗滤液进入风险管控区域及周边水体和土壤,造成土壤和水体都呈现酸性,土壤酸化、贫瘠化、肥力下降,还造成一定程度的人畜饮水困难,周边村民不仅生活环境受到污染,而且农田减产,收入也减少。

意识到破坏生态带来的不是效益而是灾害后,当地人结束了土法炼硫的历史。但废渣堆放点下游沟渠水呈酸性,废渣占压土地、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土流失……冶炼废渣造成的历史遗留环境问题却依然存在,治理迫在眉睫。

按照“因地制宜、先急后缓”的原则,由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和省环科院专家多次实地调研后编制方案,分6个项目对10个堆放点进行废渣风险管控及生态恢复项目建设。

“废渣高挖低填添加石灰拌和后碾压堆积控制废渣风险及酸性,修建拦水坝、截洪沟并在废渣堆体表面铺设复合防渗膜阻断雨水进入,再铺设土层,播撒草种,栽种根系不发达的刺梨,并采用有效的管护措施,实现废渣堆置区全范围植被覆盖。”说起治理的措施,申彧向大家娓娓道来,最终的目标是做到生态修复达到管控废渣地表径流截流率100%、管控废渣防流失率100%、渗滤液达标排放率100%、表层废渣中和处理率90%、废渣堆置区植被覆盖率90%、群众满意度90%。

“能把我们这里寸草不生的炼硫滤渣地的环境危害消除,种上了有经济收益的刺梨,茶余饭后还可以来这里走一走,看着到处绿油油的,心情很好。”吴学梅对治理后的风景赞不绝口。

同样在坡头镇的海塘历史遗留冶硫废渣占地面积约330亩,堆存量约250万吨。通过治理,废渣堆放点下游沟渠、河流水质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区域固土保水能力增强,改善了区域空气环境、生态景观;灌草结合的生态恢复措施,快速实现了裸露场地的植被覆盖,减少了水土流失;该区域的土壤、水、大气等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改善,确保了人体健康。“该工程还入选了2022年生态环境保护示范工程。”申彧话语中满是自豪。

绿水丰涟漪,青山多锦绣。如今,站在周家湾放眼望去,绿树成荫、蝴蝶纷飞、生机盎然,污水处理厂、敬老院、篮球场一应俱全,一幅生态和美的画卷徐徐展开。

昭通日报记者:罗丹  文/图

校对:胡远松

值班编审:马永孝    审核:莫娟   责任编辑:周万琴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值班编审:马永孝
审  核:莫娟
责任编辑:周万琴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