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拔干部“年轻化”莫忘“专业化”

 2017-06-13 10:01  来源:

◆李云飞

我赞成“年轻化”提拔干部,这样,我们的事业才会后继有人。我更赞成“老中青”三结合使用干部,我们的事业才会“活力”发展。

习近平反复强调,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建设一支思想素质高、道德品行好、执政本领强、工作作风实的干部队伍最为关键。 我想,这个“关键”就是要造就一支“德才兼备”的先锋队伍 ,有“冲锋陷阵”的精神,能带领群众克难攻关,发挥“精兵强将”之效。因此,“年轻化”不是唯一的标准,在“年龄”范围内莫忘“专业化”,才可能树立导向,激励斗志,调动各方积极性,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然而,一些地方的做法有些极端,“年轻化”演变为“年龄化”,不管学什么、干什么,年龄就是资本,一味用“年龄”框框“套”干部,比得过的就“上”,比不过的就“让”,导致干部队伍陷入另一种“青黄不接”的困境,难以开展工作。这种做法无异于“乱点鸳鸯谱”,配出来的新班子缺乏“传帮带”的力量。年轻干部的“成长”都有个过程,这个“过程”须遵循客观规律。他们不是麻将桌上的“听用”,哪里“空缺”哪里“填补”;干部岗位也不是“论功行赏”的“奖品”,管你懂不懂,提拔就是“奖赏”。更重要的一点,年轻干部的“成长”要讲“传承”,老同志“带”新同志,扶上马还要送一程。这个“带”就是带思想、带经验、带作风,使之成为“专业化”的领导人才,带领员工创造事业奇迹。

我们也要防止另一种极端,就是干部队伍“老年化”问题,特别是“把着茅厕不屙屎”的问题。在这一点上,老同志要有心胸,胸怀大局,对事业负责,积极培养年轻人。不可否认,一些老同志总是对年轻人“不放心”,这也看不惯,那也看不惯,好像离了自己“天”就要塌下来。这种担心无可厚非,从某个角度上讲,这是一种事业情结,并不像一些人背后指责的“官瘾太大”“不死不退”。俗话说,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我们应该看到:一项事业的成功,往往经历了几代人的努力,才创造了最后的辉煌。我们更应该看到,老同志在事业发展中作出的“铺路”贡献,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我们是站在他们的肩膀上往前冲、往前闯,没有资格和理由炫耀自己、埋怨他们。特别令人感动的是,一些老同志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仍一如既往地关心年轻人的成长,即使退休了还在为事业发挥余热。这就是奉献精神,年轻干部要理解、尊重和关心他们,继承传统,发扬光大。

时代发展到今天,不懂专业的干部不是好干部。我们既要讲“年轻化”更要讲“专业化”,这样的干部队伍才能发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作用,也才可能有力推动事业长足发展!

审核:   责任编辑: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
标签 >>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