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专题
 导航

彝良恒底村以工代赈项目开工 释放乡村振兴新动能

 2025-04-28 21:00  来源:昭通新闻网

近日,随着机械轰鸣声响起,彝良县龙街乡恒底村3.7公里产业路建设项目正式开工。这一总投资185万元的以工代赈项目,以“修路促产业、务工保增收、帮扶强实效”为核心,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劳务报酬发放+产业长效赋能”三重机制,为当地群众铺就了一条家门口就业增收、产业兴旺的振兴之路。

增收有门路,群众腰包鼓起来。项目紧扣“赈”的初心,将劳务报酬比例提高至31%(约57.35万元),通过“村级劳务合作社+技能培训+岗位定向”模式,优先吸纳脱贫户、监测户、低收入家庭等59人参与施工,人均务工收入达9720元。驻村工作队联合乡政府开设“工地夜校”,对砌筑、机械操作等技能进行培训,帮助村民从“体力工”转向“技术工”,务工群众日均收入提升至150-180元。  

产业有盼头,运输堵点被打通。恒底村地处山区,现有的交通条件不足以满足特色农产品外运和产业发展。新建的3.7公里产业路将连接村庄核心区与周边烤烟、紫皮大蒜及辣椒种植基地,辐射12个村民小组2800余人,彻底打通农产品运输“最后一公里”。道路建成后,不仅可降低运输成本30%以上,还能为规模化种植、电商物流延伸奠定基础,助力农业产业提档升级。 

帮扶有实效,凝聚攻坚合力。作为项目落地的核心纽带,中国人民银行昭通市分行驻村工作队全程发挥协调员、监督员、服务员作用。走访230余户村民,精准对接需求。梳理出“运输难”“就业难”两大痛点,推动产业路纳入以工代赈重点项目库;强化资金保障。协调市县两级财政、发改局等部门,确保185万元资金及时到位,明确劳务报酬专账管理、直发到人;全程跟踪服务。联合乡纪委、村民代表成立阳光监督小组,严控施工质量,并建立周调度、月通报机制,确保项目6月底竣工。

一条产业路,激活了乡村发展的“一池春水”——群众通过务工增了收入、长了技能;产业借力基建提了效益、扩了市场;驻村帮扶以小项目撬动大民生,彰显政策温度。恒底村正沿着这条共富路,稳步迈向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的新未来!  


通讯员:刘兴宇


一审:陈允琪  一校:刘兴宇  二审:聂学虎
二校:胡远松  三审:倪 娜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一审:陈允琪  一校:刘兴宇  二审:聂学虎
二校:胡远松  三审:倪 娜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标签 >>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