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专题
 导航

“黄金15小时”:大关竹农抢收筇竹笋的一天

 2025-04-28 21:08  来源:昭通新闻网

暮春时节,云南省大关县山峦间102万亩筇竹林生机勃勃,筇竹笋迎来生长旺季。如果不及时采收,鲜嫩的筇竹笋就会纤维化,失去食用价值。这时竹农就会投入竹笋抢收“战”中。

天刚亮,木杆镇细沙村村民开着小卡车进山采笋。

沐浴阳光雨露的筇竹笋。

吴刚华一家进山采笋。

一大早,大关县木杆镇细沙村吴刚华一家匆匆吃过早餐,带上干粮和工具,便开着小卡车往自家竹林赶。“咔嚓、咔嚓”,随着清脆的采笋声划破山间寂静,他们开始了当天的抢收工作,不一会儿,金褐色的竹笋就将他们的背袋塞得满满当当。

吴刚华夫妻在在自家竹林里采笋。

“我们搬笋子的时候,直径超过两公分的就留下来,护成竹子卖,间隔一米左右留一根护林笋,采小的留大的,小的卖竹笋,大的留着卖竹子。卖竹子划算,一年可以卖几万元。”竹农吴刚华一边抢收笋子,一边介绍采笋方法。

刚采的筇竹笋。

筇竹笋丰收,村民脸上藏不住的喜悦。

“采小留大”这一采收“秘诀”,正是西南林业大学专家为竹农量身定制的。筇竹不仅是鲜笋值钱,3年以上竹龄的竹子更是竹家具、竹工艺品的珍贵材料,直径2公分以上的筇竹杆,一杆就能卖8到20元,吴刚华家去年卖了近2000根竹竿,收入约2万元。

午餐是在竹林里吃干粮。

吴刚华一家将刚采摘的毛壳笋运出竹林。

晌午时分,吴刚华一家在竹林里简单吃了点干粮,便赶忙将笋子背下山,装上车往家赶。因为他们要尽快完成剥壳和售卖工作,为收购商进行保鲜处理留下充足的时间,一旦笋子不在当天进行保鲜处理,不仅会变老,颜色、口感都会大打折扣。于是,剥笋壳的工作紧锣密鼓展开,全家齐上阵,只为和时间“抢”效益。

吴刚华一家在门前剥笋。

直到晚上9时,吴刚华才拖着疲惫的身躯,把一天抢收的筇竹笋送往收购点。“削过的笋子,420.5斤,卖了1800多元,加起在家里卖的毛壳壳笋,共收获2100元。”吴刚华一边核对收入一边说。

一天“15小时的抢收‘战’”,不仅承载着竹农们的辛勤汗水,更寄托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吴刚华介绍:“能打20多天到1个月,现在已经打了10天左右了,一天能够打四五百斤。”


通讯员:杨全伟  武琛蕊 陈绍金  文/图


一审:陈允琪  一校:杨全伟  二审:聂学虎
二校:胡远松  三审:倪 娜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一审:陈允琪  一校:杨全伟  二审:聂学虎
二校:胡远松  三审:倪 娜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标签 >>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