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六大战略”丨结构优 农业稳 民生暖——昭通大力推进高原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纪实

 2023-11-30 09:47  来源:昭通新闻网

党的二十大以来,昭通市深入实施“六大战略”,扎实做好“产、城、人”三篇文章,全力推动高原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大力培育苹果、竹子、马铃薯、天麻、花椒、特色养殖高原特色农业,农业综合产值突破1000亿元。

昭通市为做“大”农业产业,2022年以来,累计投入产业资金87.1亿元。苹果、竹子、天麻、花椒种植面积居全省第一,马铃薯种植面积常年居全省第二。创建全国农业产业强镇5个、“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3个;创建昭阳苹果、彝良天麻、盐津乌骨鸡及肉牛3个省级“一县一业”示范县;创建鲁甸花椒、大关筇竹2个特色县。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全市累计培育农业龙头企业600家。今年以来,重点培育推进100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和105家拟“升规纳统”企业。“昭通苹果”被列入农业农村部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累计认证登记昭通苹果、昭通天麻、盐津乌骨鸡、绥江“半边红”李子、大关筇竹笋等地理标志产品22个,“昭阳红”苹果、“噜咪啦”土豆片等4个农产品先后7次入选云南“10大名品”,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产品附加值不断增加。

生态养殖惠万农

生猪产业是全市传统优势产业,也是重点培育的高原特色六大产业之一,更是农户脱贫增收的重要支柱。目前,全市建成18个仔猪扩繁场、175个生猪改良站点、491栋规模化养殖圈舍,构建全产业链条,促进生猪产业转型升级。2022年,全市生猪养殖户64.6万户,生猪出栏401.85万头、生猪产值129.03亿元,综合产值186.6亿元。

肉牛产业是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增收潜力较大的特色优势产业。截至2022年末,全市肉牛养殖户15.6万户,其中脱贫户6.8万户。肉牛存栏49.62万头、出栏17.8万头、肉牛综合产值约57.16亿元。全市共培育肉牛产业化龙头企业19家。昭通黄牛是享誉省内外的优良种质资源,是发展高端牛肉产品的重要种源基础。大关县琦鑫农产品生产有限公司、云南理世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云南伯格勒食品开发有限公司3家肉牛制品加工企业,生产黄牛干巴、卤牛肉、手撕牛肉、火烧干巴等系列产品10余个,创建“琦鑫牛肉”“理世”“好牛恋”等多个品牌,产品畅销省内外。

乌骨鸡。

品质独特的盐津乌骨鸡,素有“盐津黑凤凰”“滇凤”“乌蒙珍禽”等美称,获得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农业农村部“地理标志农产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等称号。2022年,全市家禽养殖农户53万余户,规模养殖场户74户,全市家禽出栏1223.31万只,一产产值13.25亿元。

竹子鼓起钱袋子

“让竹林成为美丽乡村的一道风景线。”昭通方竹笋、筇竹笋分别被誉为“笋中之王”“笋中之冠”。

“我的存款在山上。”镇雄县碗厂镇茂竹社区坪子组村民王朝卫紧紧抓住了全县大力发展竹产业的契机,成立镇雄为林商贸有限责任公司。目前,该公司以生产经营林木种苗为主,实现苗木产值近亿元,带动周边群众增收5000余万元。

2018年以来,全市新建竹基地371万亩,竹资源面积增加至680.2万亩。覆盖8个县(市)94个乡(镇)53万余户210余万人,直接支撑脱贫人口13.9万户60万人。2023年,预计综合产值突破100亿元,主产区笋农户均收入超2万元。

筇竹。

竹产业已成为昭通见效周期最长、生态效益最优、区域优势最明显、功能价值最广的高原特色农业。在推进昭通竹产业基地增量、加工增能的同时实施品牌战略,“把小竹子做成大产业”。截至目前,已注册有机商标7个、认证有机基地59万亩、建设“绿色食品牌”示范基地32.6万亩。大关、盐津、镇雄分别获得“中国筇竹之乡”“中国方竹之乡”“中国赤水源方竹之乡”称号。

筇竹海位于大关县木杆镇细沙村大罗汉坝美丽竹园,这里是10万亩连片竹海的核心区域。漫山遍野、郁郁葱葱的筇竹林,竹笋亩产量达450公斤,实现了筇竹亩产值1万元以上,群众靠竹增收10万元以上,成为群众的“绿色银行”。

花椒香飘四方

昭通花椒以青花椒为主,花椒产业面积155万亩,约占全省产量的60%,主要涉及昭阳区、鲁甸县、巧家县、彝良县、永善县、大关县,覆盖15万余户60余万人。2023年,预计干花椒产量突破7万吨,总产值可达100亿元。

“我家种了30多亩花椒,平均每亩可以收获150多公斤干花椒,今年有10多万元收入。”花椒种植户李恭书高兴地说。彝良县把花椒纳入“4+N”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重要内容。按照“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实现资源优势与市场精准对接,促进花椒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花椒。

走进角奎街道拖脚村,漫山遍野散发着浓浓的花椒香,一簇簇饱满油亮的花椒挂满枝头。8000余亩花椒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幸福产业。正在地里忙碌的村民陈显芬一边采摘花椒一边说:“我一天能摘45公斤,能挣100多元钱,家门口就能务工增收。”

目前,我市有一定规模花椒加工企业6家,花椒专业合作社188个,开展花椒精油、花椒洗发水、花椒沐浴露、保鲜青花椒等精深加工,延伸花椒产业链。昭通市三力丰农副产品交易有限公司、昭通市鑫水月商贸有限公司、昭通市大成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鲁甸金椒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鲁甸县果果椒花椒开发有限公司等一批企业逐步发展壮大。

昭通种薯创品牌

2020年,昭通被世界马铃薯大会授予“世界马铃薯高原种薯之都”。2023年,全市马铃薯完成种植面积234万亩,预计产量达348万吨,实现产值67亿元、综合产值85亿元以上。

鲁甸县水磨镇新兴马铃薯专业合作社以“公司+合作社+支部+基地”的运行模式带领当地老百姓种植马铃薯新品种,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推动贫困户脱贫,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积极开拓市场,打造昭通马铃薯品牌。以提质增效为目标,坚持市场导向,挖掘产品特色和文化内涵,构建“区域品牌+企业品牌”的品牌体系。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品牌共享原则,打造“昭通种薯”区域品牌。按照“老产业+新理念、新机制、新技术=新产业”的发展理念,构建“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 发展机制,全面推行良种良法、高度组织化和集约化模式、“党支部+合作社”三个全覆盖,推动马铃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夯实脱贫攻坚后续产业支撑。

苹果产业强劲提升

苹果成熟的季节,昭鲁坝区到处都看得见红彤彤的昭通苹果,果香四溢。

经过近百年的引种、培育和发展,昭通成为了中国南方最大的优质苹果基地、中国西南冷凉高地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特色优质苹果产区、中国面向

东盟苹果供应基地,被誉为世界低纬度高海拔地区苹果标准化规模生产区,昭通苹果进入了全国高端苹果之列。

苹果。

2022年,全市苹果面积近百万亩,产量90万吨、综合产值达110亿元。苹果产业覆盖果农13.8万户52.7万人,户均增收840元,其中脱贫群众1.86万户6.78万人。

昭通市大力引进全国各地大型龙头企业示范带动,发展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苹果生产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形成引领千万家致富的生动格局。生产经营范围也由原来的单一鲜果生产,发展到加工贮藏、冷链物流、电子商务、旅游文化等,产业链进一步扩展延伸,产业带农富农能力大幅提升。

2022年,昭通有规模化苹果生产、加工、销售龙头企业65家、合作社的672个;有初加工脆片、浓缩果汁企业4家,果品贮藏冷(气调)库284座,贮藏能力逾10万吨;建有产能和技术国内一流的分线6条。通过一大批新型经营主体的建设培育,有机搭建了苹果产业发展与果农利益联结机制,把果农与产业发展深层“绑定”,使产区果农50余万人受益。

昭阳区和苏家院镇分别获中国苹果产业50强县和100强镇,洒渔镇和苏家院镇迤那村分别获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苹果)超10亿元镇、超亿元村称号,永丰镇苹果基地入选第二批全国种植业“三品一标”基地名单。

以“昭通苹果”区域公用品牌打造为核心,着力培育“昭阳红”“满园鲜”“嘎嘣脆”等一批顶尖企业“金字招牌”,昭通苹果产品荣获中国最有影响力十大苹果区域公用品牌、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等殊荣。

昭通苹果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和竞争力强劲提升,市场环境持续巩固和拓展,营销渠道不断丰富和延伸,苹果产品进入东部沿海一线发达城市。在北京、上海、广东中山设立了昭通苹果展馆、体验馆,着力推动昭通苹果通过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主流媒体高频次出现在供应链、消费端视野。积极组织参加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南博会等重大展销、推介会,与沃尔玛、家乐福、百果园等10余个大中型超市和专业市场建立长期供货关系,连续举办以“昭通苹果”为核心元素和主题的展销节、推介会等,大力完善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加大与京东、淘宝、拼多多等线上平台对接协作力度,加强与知名博主、网络大V、带货主播等新型销售主体合作,拓宽线上销售渠道,“网络店铺”上线1500余家。

天麻成了“金疙瘩”

昭通是世界天麻原产地,也是全国六大天麻主产区之一,素有“中国乌天麻之乡”的美称,是全国最优质的乌天麻种植核心区,是全国公认的天麻道地药材主产区。

天麻种植覆盖昭通市7个县(区)41个乡(镇)10.02万人,2022年,全市天麻完成大面积规范化种植9.32万亩,实现鲜麻总产量4.85万吨,综合产值79.09亿元,居全国天麻主产区之首。目前,全市天麻经营主体达863家,其中天麻企业23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567家、其他经营主体57家。培育国家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10家。产品有药品、保健品、食品、日化品4大类32个产品,产品品牌19个。

天麻。

天麻产业已成为昭通促进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云南永孜堂制药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与彝良县原生态天麻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在彝良县小草坝建立天麻基地1500余亩,实现制药产业药品品质保证以及良好社会效益的双赢。

“在彝良脱贫致富的道路上,天麻产业功不可没。”两河镇铜厂村村民谢德兴靠种植天麻每年收入20多万元,像他这样靠种植天麻致富的“麻农”比比皆是。

彝良县加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引资1.4亿元建成了国内第一个专业经营天麻的综合交易市场——彝良小草坝国际天麻交易中心,累计实现天麻交易额7.4亿元。引进一心堂药业集团、好医生药业集团等龙头企业,大力扶持企业、专业合作社、能人大户等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初步形成了集天麻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体系。

联农带农,共同发展。小草坝乡宝藏村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和美乡村,实现资产变资金、农民变股民、村庄变景区,农文旅融合发展,多渠道促农增收。同时,积极培育和扶持发展龙头企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因地制宜推行“合作社+家庭农场”“合作社+小农户”“家庭农场+小农户”等利益联结发展模式。

昭通积极开展“昭通天麻”区域品牌宣传推介,举办了第五届全国天麻会议暨中国(小草坝)天麻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昭通天麻北京推介会暨昭通天麻产业高峰论坛等大型专题宣传推介活动。昭通天麻在2023年发布的“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榜单名列第46位,再次进入全国前50名,天麻产业将发展成为昭通百姓林间的“金疙瘩”。

昭通日报记者:陈允琪 文/图

审核:莫娟   责任编辑:李丽娟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莫娟
责任编辑:李丽娟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