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昭通·深度 | 从“金塘”到“绿廊”

 2023-03-31 11:36  来源:昭通新闻网

这是一篇迟到的记录。

时间回溯。2022年初夏时节,金沙江畔右岸的仁和村青山葱郁,绿水潋滟。

巧家县金塘镇仁和村的村民自发聚在山坡上,栽种芒果树,开挖抗旱塘。

2022年雨水充沛,金沙江沿岸的群众男女老少齐上阵,趁着雨水好,栽种绿色的希望。

10年前,白鹤滩水电站建设启动,电站施工区和淹没区内的乡镇极多,忙于电站移民和搬迁安置区建设的同时,巧家县开始谋划新的沿江经济作物的布局。

金沙江是一条奇特的大江,堂琅文化的根与源,就是通道文化。作为长江上游的黄金水道,金沙江在崇山峻岭间激昂飞翔后,在昭通的最南端巧家县蒙姑镇与小江、以礼河壮丽交汇后,在蒙姑古镇的石匠房栈道开启了黄金水道的序幕。

记忆中的金沙江是不羁的、豪情万丈的。一条河流的流向,总是与大地的脉相通。隆起的乌蒙山,在允许河流经过的同时,订立了绿色的山河盟约。

金塘就是金沙江在大地上写下的绿色旨意。

在“金色的河流”和“黄金水道”的双重加持下,金塘镇传布着金沙江干热河谷的最初意旨。面对这些,金沙江沉默不语,总是在不经意间就释放出要远行的意图,惹得沿江的草木以漫山遍野的葱茏挽留。

距离金沙江江面近,到县城不过20分钟车程,占了这些便利,历史上的金塘是个商贸发达的乡镇。移民搬迁后,1.7万人的金塘镇,作为乡镇一级有点小。

如果从金沙江流向来看,行政区划意义的村和社区,流经金塘镇的地方有点多——双河社区、兴隆村、煤炭村、拖岩村、大洼村、梨树村、仁和村。

在金沙江流经的村庄,825米的水位线上,各种河谷经济林果,成为与金沙江 “高峡出平湖”相契的山河颜色。

白鹤滩水电站库区,金沙江流经的区域更广阔,巧家县抓住机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巧家坚持把产业绿色发展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基础,依托地区优势和市场需求,加强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实现农民增收。

金沙江沿线白鹤滩、东坪等7个乡(镇、街道)发展甘蔗,适宜栽桑养蚕的13个乡(镇、街道)发展蚕桑,牛栏江沿线红山、小河等乡(镇)发展热区水果,各乡(镇、街道)高海拔冷凉地区发展中药材(老店、马树以夏季草莓为主)的产业发展思路突出特色强产业。

在金塘的版图上,绿色产业发展是有序推进的,如果按图索骥,可以发现时间已经在悄悄给出答案——双河社区规划的文化旅游项目,以“红黄绿”为主基调的绿色产业,指明了移民搬迁后的产业发展方向;兴隆村规划种植了500亩石榴和芒果,正是石榴开花时节,沿岸的红色,映照着群众的发展喜乐路;煤炭村种植有沃柑和花椒,小小的沃柑开始挂果,绿色的果子躲在枝头,江风吹拂,偶尔出来露个脸;拖岩村的花椒是金江花椒的代名词,600亩花椒是移民搬进安置区,流转土地后绿色发展的希望;大洼村的冬桃、(食用)仙人掌郁郁葱葱,随着连绵起伏的山脉绕江而过;梨树村的火龙果,实行“党支部+公司+农户+合作社”的新经济合作模式,500亩火龙果上市;仁和村在金塘镇是绿色产业分布比较广的一个村庄,目前规划种植了3000亩芒果,计划通过两年的“绿美行动”,再种植7000亩芒果,让名声在外的巧家芒果向种植规范化、产业规模化、营销多样化迈进。

天气晴好,仁和村村支书王自琴在河畔忙着指挥村民栽种芒果树苗。经过多次村民议事,村里7个志同道合的群众,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了500亩地种植芒果树。“你们这些种植得有点粗放了,要按照3米乘以4米的科学种植法,留出生长的空间!”本来已经被录用为镇里的公务员,但她主动请战,到村里担任村支书,每天和群众在地里忙碌。

“忙点好,到时候山坡、河边更翠绿了,谁不说俺家乡好!”梨树村的村支书李德银站在火龙果种植基地上,看着一天天长大的火龙果,绘声绘色地介绍:鲜果已获得进入上海、昆明等城市商场的质量认证,可以进超市、商场销售。新开发的火龙果酒,去年小试牛刀后供不应求,果干成为新兴的多元产品,果苗供给村里种植火龙果的群众……

仁和村种植芒果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王自琴带领村、组干部和致富带头人到四川攀枝花等地考察,最终决定在仁和村大力发展芒果产业。截至目前,新种植芒果3000余亩,并通过镇级验收。每亩600元以奖代补资金已全部兑现给群众,接下来准备嫁接四季芒果金煌、凯特等多个品种,让村民实现一年四季都有芒果可卖。“芒果的产量高,市场需求大,经济效益好,还能美化家乡。我们计划打造万亩芒果园,把芒果打造成仁和村的特色产业。”王自琴说。

发展产业中,王自琴负责片区中的一位村民让她印象深刻。何某某对于发展芒果产业很不支持,他觉得自己年纪大了不适合发展芒果产业。王自琴多次耐心地给他讲解乡村振兴政策、全国各地的芒果市场、仁和村的资源优势、孩子将来回村的发展前景,最终打动了老人,老人直接把在外务工的儿子叫回来,他们一家种植了芒果30余亩,老人还积极动员其他群众要抓住乡村振兴的机遇大力发展芒果产业。

村“两委”协调资金建设抗旱塘,争取“百千万”示范工程项目,村民自发组织代表采购芒果树苗,在全村党员的带领下,仁和村种植了3000余亩芒果树。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芒果树茂盛生长,三年后,将挂满“致富果”,成为仁和村民的“招财树”,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仁和村这个小小的金沙江右岸的村庄,坚持绿色发展主基调,在金沙江的转弯处,江风吹拂下,绿色经济林果蔚然成林,从当年距离水边最近的一个“塘角”变身“金塘”,逐渐完善的绿色生态产业,开始释放巨大的“绿色福利”。

在一份巧家金沙江热区产业开发的白皮书上,巧家坚持“两山”理念,持续打造“绿色金沙江的产业牌”的思路和推进举措在逐步落实——

推进标准化建设,提升绿色生产优势。立足巧家甘蔗、蚕桑、中药材及草莓4大区域优势特色高效产业,依托并发挥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辐射带动作用发展产业,实现标准化、规模化种植,通过套种、新品种引进、产品研发等方式逐步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业附加值,带动农户的积极性,增加收入。

强化绿色品牌打造,深挖绿色产业效益。不断深化“生产、加工、销售、融合”的全产业链布局,实现从卖原料到初加工再到深加工的多次跨越。快速推进“三品一标”认证,最大限度争取品牌保护。制定出台种植、加工标准体系,严格质量控制。

坚持以绿色发展为引领,把绿色发展贯穿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各环节、产业兴旺全过程,以绿色发展引领产业融合,节约集约循环利用各类资源,大力发展绿色加工,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农产品从种养到初加工、精深加工及副产物利用无害化,鼓励支持农产品加工业与休闲、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努力构建农村产业绿色发展的生态链、产业链、价值链,使绿色成资源、有价值、可开发、增效益、促增收。

现在,仁和村村民生活的地方高出金沙江的水面。随着白鹤滩水电站的建成,金沙江已把这些地方变成一群普通人的“旧址”。他们居住过的房子、耕种过的土地,将像传说中李福星(李复兴)混迹的“故乡”一样,在历史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片蕴藏着巨大能源的水域。在金沙江带来的大水利工程的历史抉择面前,他们怀着复杂的感情,期待那高出水面的新村庄,但无论往后到了哪里,他们都会眷恋故乡一辈子。

昭通日报记者 杨 明/文 通讯员 闫科任/图

审核:莫娟   责任编辑:童博谣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莫娟
责任编辑:童博谣
标签 >> 民生 阅读昭通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