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帮扶让“昭通味道”更醇厚 ——上海助力昭通农特产品“出山入海”侧记

 2023-02-26 14:18  来源:昭通新闻网

“我家种的苹果,不用出门就卖光了。”

“消费帮扶,企业主动上门联系,我们的销路更广了,我们的腰包更鼓了。”

“我们合作社养殖的乌骨鸡在上海非常受欢迎,订单越来越多。”

……

在昭通各地,因消费帮扶行动的开展,农户的话语间满是喜悦和感激。

昭通苹果、巧家小碗红糖、彝良小草坝天麻、永善花椒、盐津乌骨鸡……走进位于上海闵行区七宝镇的昭通印象馆,货架上的商品琳琅满目,各式各样的昭通农特产品应有尽有。市民可以在现场选购,也可以通过扫码购买。了解到售卖的农特产品都有着“帮扶”的特点,市民王女士表示,像这样的消费帮扶很有意义,既能买到品质优良、绿色生态的农特产品,还能够帮助昭通的群众增收。

“销售的农产品都是从11个县(市、区)合作社、农户家里采收的,卖得特别好,深受上海市民的青睐。”上海沪昭农特产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说。

2022年1月22日,上海沪昭农特产有限公司在上海市闵行区七宝镇七宝老街成立,昭通印象馆正式运营。只有好产品,才能有好口碑。该公司负责人马律介绍,昭通印象馆开业至今,每次上新农特产品总会被抢购一空,昭通绿色环保、有机生态、健康安全的高原特色农产品品质得到上海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和支持,其中昭通腊肉、新鲜小黄牛肉、永善五星枇杷、昭通土豆、昭通糯玉米、盐津乌骨鸡等得到高度赞赏。“我们第一次开展团购接龙活动,就吸引了13万人的浏览量。2022年向上海销售的昭通农副产品1689吨,销售金额达到2416万元。”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2021年,上海森鲜馆与昭通形成产业连线,上海森鲜馆积极支援结对帮扶工作,凝聚两地政府、媒体、企业、电商平台与社会力量形成多方合力,依托自身在上海的品牌与渠道优势,通过在森鲜集市泰晤士店设立消费帮扶专柜,以及在森鲜馆小程序、淘宝、“鱼米之乡”等线上平台展销帮扶产品,形成“线上+线下”合力,持续拓宽消费帮扶覆盖面,为昭通苹果、糕点、火腿等农特产品搭建起与上海市场接轨的桥梁。

巧家小碗红糖品质高,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提升巧家小碗红糖在上海市场上的影响力,2021年,上海普陀区捐资30万元帮助相关企业带货赴上海开设专柜、参加展销、建立购销渠道。2022年,普陀区再次整合20万元资助相关企业申报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和申请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认证,补贴相关企业针对上海市场研发新产品,设计新包装。

消费帮扶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途径。消费帮扶路上,两地政府积极对接,做好“市场文章”,加速农特产品“走出去”,截至目前,实现消费帮扶2.8亿元。

借助上海大市场、大流通优势,昭通进一步完善产销平台建设,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以“六进”活动为抓手,协助上海沪昭农特产有限公司等7家昭通农特产销售公司进入对口区工会福利采购渠道。同时,积极支持电商平台和专店专柜建设,加大电商企业支持力度,形成了线上线下齐头并进的模式。加强宣传推介,开展展销活动。昭通积极协助各县(区)梳理了新一批的“百县百品”,产品范围更加广泛,从传统的苹果、天麻、红糖、花椒、腊肉、竹笋等,拓展到绿豆糕、月饼、魔芋、面条、民族刺绣、乌骨鸡系列等45类180余种产品。

推动行业交流,文旅产业协作起步。上海组织了一批旅游龙头企业到昭考察,策划旅游产品,派出行业专家到昭授课,指导旅游行业发展。上海闵行区提供资金支持市文旅局在沪举办文旅推介活动。永善县组织文艺团队在上海进行了文艺展演,拉开了两地文化交流的序幕。

昭通日报记者 莫娟

审核:莫娟   责任编辑:聂学虎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莫娟
责任编辑:聂学虎
标签 >> 东西部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