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江

 2023-01-12 15:16  来源:昭通新闻网

2018年4月,因为工作,我在彝良县牛街古镇待了两年零6个月,于2020年10月离开。此后,再未涉足这个充满魅力的地方。

2022年8月,因工作原因,我再次回到牛街。此行目的,是对白水江片区落实“河长制”工作情况开展全面摸底排查、督促整改。当然,这些都不是重点。我只想不遗余力地描写白水江的现状以及生活在两岸的人们,他们是实施“生态优先”战略的两大主体。当车子穿梭过整个河谷地带时,我心情十分复杂,往事历历在目。

进入牛街,在白水江的两岸,看到的景象是有别于我的故乡的。我的故乡在昭鲁坝子,一块难得的平地,种植着稻谷、玉米、马铃薯等农作物。而在白水江这一带,就没有那么多平地了,不过,却有另一番景象。

两边是崇山峻岭,白水江就在其间迂回,细如一条带子,充满着不安分,一路高歌向前。江水说不上清澈,也不是浑浊,被拍打过的岩石,却是出奇的白。在那些岩石的缝隙里,生长着一些低矮的灌木,悬空向外生长一截之后,才向上生长,枝头不时有鸟飞走又飞来,叽叽喳喳。我想,这里的鸟会捕鱼吗?可以肯定的是,那些旁逸斜出的不知名的灌木会结果。那么多的鸟儿在灌木上飞来飞去,枝丫在颤抖之间,果实已经掉入水中了,鱼食之,这也不失为一种和谐共生。

白水江到了牛街段,似乎有一双看不见的手,强行把两边的山掰开了一点,开口变大,相应的水域也就变宽,就像一个圆形的饼,被摊薄了,留下一个又一个美丽的河滩。白水江依然不是平静的,水花四溅。河滩上的石头,早已被淘洗得圆润、光滑。两边的山地,草木郁郁葱葱,一片墨绿。当初我在此工作的时候,随时会接受到当地原住户的恩惠,就包括白水江两边盛产的橘子,果肉饱满,酸甜可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恩惠也是白水江赐予的。水润万物而不争。白水江滋润了这片土地,什么也不带走,一路往前一路灌溉,这就是它的使命。

而我们该做的,只有心存敬畏地目送它,然后像呵护母亲一样呵护它。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母亲河。我们此行,就是要证实白水江两岸居民是在呵护母亲河的。

我当初在此工作的时候,一直不解:白水江是快的、急的,生于斯、长于斯的原住户的生活节奏却是慢的。这次走访,我竟意外地想到了答案。这是一个惊喜!

牛街、柳溪、洛旺,沿着白水江一路蜿蜒,集镇沿江而建,这是对大自然的绝对依附,但又保持一个相对的距离。其余村落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就像大自然别有用心的安排。我注意到,这一带的村落,建房不喜欢用石料,而是大量地采用木料搭建框架结构,然后染成红色,从顺江公路望去,有炊烟升起,又慢慢散去。设想一下,在有月光的夜晚,房前屋后铺上一层银色的霜,推开门,就可以听到峡谷里江水滔滔的声音,多美啊!像是人间仙境,美得让人不忍打扰。在这样的生态环境的熏陶之下,久而久之,当地人的心性也变得柔软、细腻、不急不躁,生活节奏也就慢了下来。直到和云一样慢,和风一样慢,和日头一样慢,和白水江里的鱼虾的生长一样慢,这就是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我希望自己的理解是对的,至少是合理的。

在此之前,我听到一个关于白水江的故事:早年间,白水江里鱼虾丰富,尤其娃娃鱼(大鲵)居多。盛夏时节的河谷地带,空气湿润,河边被白水江冲洗得一尘不染的岩石,成了人们躺着晒太阳的最佳地点。惊奇的是,白水江里的娃娃鱼也喜欢凑这个热闹,一跃而起,稳稳地跳到岩石上来,和人一起晒太阳。娃娃鱼表皮是黏稠的,晒久了,就会粘在光滑的岩石上,无法蹦跶回江里,只能发出吼叫的声音,像极了娃娃在哭,十分凄惨。善良的人们不愿见死不救,只得一条条捡起来丢回江里。

我无意揣度故事的真实性,这份与娃娃鱼生死攸关的淳朴足以让人感动,这是来自时间深处的大智慧。

在此次走访中,听当地人说,早年白水江头,常有渔人上下,昼夜泊舟,烟波浩渺。前些年开始,白水江落实“十年禁渔”政策,开启了休养生息模式。现在,各级政府也相继出台一系列巡河制度,不断加大环保问题整改力度,河道堵塞以及侵占现象得到了整治,各级各部门誓死要打赢这场蓝天碧水保卫战。这样的场景让人欣慰。

水润万物,万物又养育人,人又守护这一方净土。这种为后人乘凉而栽树的做法是无私的、长远的、可取的。

作者:戚忠波

审核:谭光吉   责任编辑:张宗健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谭光吉
责任编辑:张宗健
标签 >> 彝良 环保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