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式记录云南巧家支援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的长篇报告文学《重器之基》出版,附作品

 2022-10-10 09:00  来源:昭通新闻网

近日,作家吕翼、刘建忠合著的长篇报告文学《重器之基——巧家县白鹤滩水电站移民纪实》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这部作品立意高远、感情真挚,全景式地记录了巧家干部群众支援国家重点工程建设这一壮举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折射了水电移民伟大事业中的人性之光。

白鹤展翅、惊艳天下;江流蓄势、磅礴大气。2021年6月28日,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首批机组投产发电。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表示热烈的祝贺。白鹤滩水电站是实施“西电东送”的国家重大工程,是当今世界在建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水电工程。白鹤滩水电站建设中,仅巧家县涉及的库区移民就达5万多人。为了支援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巧家县干部群众,为库区移民搬迁工作昼夜奋战,以激昂的斗志和忘我的奉献精神,做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浩浩荡荡的金沙江江水,奔腾不息,汹涌澎湃的河水带走了太多的岁月和风雨,也留下了太多让人感动而难忘的故事。吕翼、刘建忠紧扣时代脉搏,深入基层一线,从移民决策、移民过程、移民矛盾、移民困惑、移民搬迁等角度切入,在细节上着眼,从平凡事写起,鲜活地勾画出了搬迁过程中移民干部和群众的各种心理纠葛和喜怒哀乐。经过精心构思、艰辛创作,完成了20余万字的报告文学《重器之基》,全书共分6个章节,采用了散点聚焦的文学表现手法,将数十个相对独立的故事,编织在宏大立意和完整构思之下,全面重现巧家移民工作的历史进程与社会场景,真实记录和再现了这一波澜壮阔的伟大工程。

中国作协创研部副主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李朝全为该书撰写了《一切为了百姓福祉》的文学评论,李朝全认为,《重器之基》这部长篇报告文学主题重大,紧扣“人”字, 聚焦人,做足“人”这篇文章,用文学的笔触记录下在这项工程建设过程中广大人民群众所作出的巨大奉献与牺牲,以及党和政府一心为百姓谋福祉,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变乡村面貌、改善人民生活所采取的各种有力举措,百姓在国家重器兴建过程中不断增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云南省作家协会原副主席、《边疆文学》原主编张永权认为,两位作家坚守人民立场,牢记人民作家的责任和使命,深入水电建设工地,与广大水电建设者、从事移民工作的干部以及广大移民群众交朋友,亲力亲为,搜集了大量第一手生活素材,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热情和灵感,用情用力讲好水电建设和移民新故事,创作出了这样一部优秀长篇报告文学。

“作为一部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重器之基》将现实性、新闻性、文学性有机融合,以重大现实意义的题材,提炼出富有时代精神的主题,真实而艺术地谱写了时代奇迹、民族精神。” 文学评论家尹宗义如是说。

作家杨云彪读完《重器之基》表示,书中用洗练隽永的文字、生动感人的细节,热忱地唱响了中国共产党为了人民的幸福,在新时代、新征程的移民工作中,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重,为民谋福祉的深情赞歌。

作者简介

吕翼昭通日报社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十五届高研班学员、中国文联第十六期全国中青年文艺人才高级研修班学员、中国首届少数民族文学之星、云南省委联系专家、云南省德艺双馨青年作家。在《人民文学》《民族文学》《中国作家》《大家》等发表小说多篇(部);有小说入选《小说选刊》《小说月报》《作品与争鸣》《中国中篇小说精选》《中国当代文学经典·2019年中篇小说卷》《2020中国文学年鉴》等;出版有《寒门》《割不断的苦藤》《马嘶》《生为兄弟》等20部著作。曾获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首届青稞文学奖、第二十九届梁斌文学奖、云南省文艺精品工程奖、云南省优秀期刊编辑奖等。

刘建忠河北省康保县人。1990年入伍,2000年从部队转业到昭通日报社工作至今,现为昭通日报社编辑部主任;2017年8月破格晋升为高级记者(新闻正高级),2018年12月入选云南省“万人计划”文化名家,享受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有230多篇新闻稿件获国家、省级新闻奖。创作了600多篇散文、随笔等,分别被《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半月谈》《中国青年报》《中国新闻出版报》《法制日报》《云南日报》《边疆文学》《滇池》《散文百家》等近百家报刊刊用;出版《行走在文字边缘》《永远的红纱巾》《聆听爱的声音》《我和新闻在路上》《跋涉者的足迹》等作品集。

重器之基(节选)

——云南巧家县白鹤滩水电站移民纪实

吕翼 刘建忠

人民是最伟大的评论家。古老的白鹤滩江河巨变,它向世界证明,中国不仅能建造世界顶尖级的水利枢纽,还能够实施世界上最伟大、最平稳、让百姓最满意的水利移民工程。

——题 记

江流蓄势,磅礴大气;白鹤展翅,惊艳天下。

2021年6月28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在中国共产党即将迎来百年华诞的伟大时刻,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首批机组投产发电。

这是一个令人鼓舞的重大新闻!这是一个渴盼已久的重要时刻!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从北京发来贺信,表示热烈祝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批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在北京主会场出席仪式,并宣布白鹤滩水电站首批机组正式投产发电。

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指出,白鹤滩水电站是实施“西电东送”的国家重大工程,是当今世界在建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水电工程。全球单机容量最大功率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实现了我国高端装备制造的重大突破。各方面协同努力,全体建设者发扬精益求精、勇攀高峰、无私奉献的精神,团结合作、攻坚克难,为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作出了贡献。

白鹤滩水电站坝址位于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和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宁南县交界的金沙江干流下游河道。由中国三峡集团开发建设,总投资2200亿元,装机总容量1600万千瓦。共安装16台我国自主研制的全球单机容量最大功率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电站主体工程2017年7月全面开工建设,首批2台机组已投产发电;截至2021年11月9日,已有6台机组投产发电,累计发电量突破100亿千瓦时;全部机组将于2022年7月投产发电。电站全部建成投产,将成为仅次于三峡工程的世界第二大水电站。

多年梦想终于成真。消息一出,人们热血沸腾。

在首批机组投产发电仪式现场,人们看到巨大的洪流从高耸的大坝泄流口急速而下,飞溅起白色的光芒,犹如“白鹤亮翅”!

这“白鹤亮翅”的背后,蕴藏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来不懈奋斗、生生不息的精神密码。白鹤亮翅,亮的是坚韧不拔、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攻坚精神;白鹤亮翅,亮的是迎难而上、勇击长空的大无畏精神;白鹤亮翅,亮的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自我革命精神;白鹤亮翅,亮的是这块土地上的老百姓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精神……

高峡托平湖,水电咏新曲。大国重器白鹤滩水电站第一台机组正式投产发电,是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成就的一个缩影,是中华民族走向新胜利的新起点,是伟大祖国更好地服务人民生活的大举措!“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是改变“金沙自古不通舟,水急天高一望愁”艰难过往的路径,也是百年政党壮丽辉煌永葆青春的密码,是铸造一个又一个中国奇迹的伟力。

电站成就,全球瞩目;国之重器,凝聚重托;重器之基,坚如磐石。

大国重器之基的功劳,历史将永远铭刻。

这一天,昭通市委书记郭大进早早来到了现场,白鹤滩水电站首批机组发电仪式分会场,无数个日夜心系白鹤滩的他,百感交集,脸上写满了欣慰。仪式结束,他拍了拍刚退居二线的田副市长的肩膀,满怀深情地说:“老田同志,这些年来,我们昭通上下团结一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三峡集团的大力支持下,圆满完成了移民搬迁工作,为今天水电站发电打下了坚实基础,不容易啊!库区移民的日子会越来越好,昭通的发展会越来越好!”

作为记者,在这样一个时刻,更是心潮起伏。回首采访过程中的一幕幕,我们强烈地感受到,这一重大光辉成就,是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联系服务群众优势,在支持服务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中攻坚克难、担当作为的结果;是巧家县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目标,用156天完成5万多移民大搬迁创下的奇迹;更是他们舍小家、为国家,以前所未有的奋斗姿态奏响的一曲感天动地的壮歌……

千条江河归大海,万条真理靠行动。作为金沙江下游干流河段梯级开发的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仅次于三峡水电站,成为中国第二大水电站。然而,就是这样一座水电站,却让我们整整等待了60多年。从1958年的国家计划,到2017年的全面开工,再到2021年首批机组发电。今天,当它以雄伟的姿态昂首屹立于金沙江上,我们没有理由不为之欢呼,没有理由不为之自豪。

而这欢呼与自豪的背后,凝聚的是世世代代的追求,是昭通巧家广大干部群众以及白鹤滩移民的血和泪、爱与痛、奉献与牺牲……

可贵的抉择

只要肯用功,一定会成功。经过近一年的实物指标调查,移民干部带回了来自现场的大批资料,反映库区的现状及问题和移民的诉求,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以及对初期工程遗留问题处理的具体办法,有效保护了库区群众的合法利益……

2011年1月1日,新年的钟声敲响之际,一个重磅消息传来:

白鹤滩水电站移民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三峡集团公司与川、滇两省,共同发出了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工程占地和淹没区禁止新增建设项目及迁入人口的通告。

万事齐备,东风吹起。这是一份凝聚了各方心血和汗水的通告。

这份通告,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封库令”。在三峡集团公司申请下达这份“封库令”的过程中,作为白鹤滩水电站的勘测设计单位,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华东院)付出巨大努力。2006年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预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审查;2007年正常蓄水位选择专题报告、坝址选择专题报告、施工总布置规划专题报告、水库回水计算分析专题报告通过审查;2008年水库影响区范围界定工程地质专题报告、工程占地和淹没区实物指标调查工作细则通过审查。截至2010年底施工总布置规划复核报告、建设用地范围分析报告、防洪限制水位和死水位选择等专题报告相继通过咨询或审查,工程移民和移民工程“两所”在极短的时间内组织完成了移民试点方案的编制,为“封库令”的下达创造了条件。华东院还协助三峡集团公司编制了详细的移民前期工作计划。

那一项项工作的背后充满了艰辛,用“呕心沥血”一词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整整5年,1800多个日夜,华东院驻巧家办公楼里的灯光,几乎都没有熄灭过。设计人员熬更守夜、加班加点,所有的辛劳和付出,都是为了这份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封库令”,为白鹤滩水电站能够按照既定的时间和目标开工。

封库令下达,意味着水电站工程建设征地实物指标调查将全面启动,标志着国家“先移民后建设”水电开发新方针也将正式进入试点实施阶段。从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层面上讲,这无疑是一个让人振奋的好消息。然而对居住在库区的群众来说,却不啻于在他们平静的心湖丢下一块巨石,掀起了阵阵波澜。还未从新年喜庆气氛中走出来的群众,议论纷纷:

“下了封库令,我们还咋个建房子,生产还咋个搞嘛!”

“国家重点工程我们当然会支持,但也要想想我们的难处啊!”

“封库令下达后,白鹤滩镇一切建设将会停止,巧家的发展会不会受到影响啊?”

“强按牛头喝水,办不到!”

……

一边是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需要支持,一边又意味着家园建设止步不前,两种矛盾结结实实地纠结在一起,叫人难以抉择。这一纸封库令引发的震荡,对于完全没有做好思想准备的群众不亚于一场小小的地震。

任忠联就是这些人当中的一个,他家就住在白鹤滩镇黎明村营盘1组。不过,当我们见到他的时候,他已经走出当初那种复杂的心理状态。虽然在库区不能搞建设,但他带领群众搞起了养殖。任忠联说,听到封库令下达的那天,心头着实不是滋味儿。“白鹤滩镇是巧家县城的中心,封库令下达后,库区所有建设都将停止,就算你在自己房前屋后种棵树、建个菜园都不可能了,谁家讨媳妇盖个新房那更不行。当时真的是很绝望的,毕竟那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啊!”说起过去,任忠联的脸上依然掩饰不住黯然之色。

是的,家园!多么令人眷恋又让人温暖的一个所在!更何况白鹤滩这样依山傍水的富庶之地呢!更何况是他们祖祖辈辈都在此居住的地方呢!

白鹤滩的名字美丽而富有诗意。相传,很久以前,白鹤滩两岸森林葳蕤,溪流淙淙,阡陌纵横,一年四季鸟语花香,宛如人间仙境。每天清晨,有成百上千只美丽白鹤从原始森林中飞进飞出,如仙女袅娜般降落在江边的沙滩上,悠然觅食、追逐嬉戏。日暮时分,这群白色的精灵又飞回到林中憩息,俨然一道绝美风景,这大概就是“白鹤滩”之名的由来吧。

在与巧家县著名作家、文史学家邹长铭先生的交流中,我们进一步了解到白鹤滩的历史文化沿革与巧家县是同步的,共属“堂琅文化”之乡,而巧家区位上的边缘特征,使白鹤滩镇成为云南与内地之间“交通走廊”“文化走廊”“经济走廊”的辐射地带。这里有许多的历史文化古迹,如:库着村之“杨柳古渡”(今老渡口)为汉(三国)时“泸津”,诸葛亮征南中“五月渡泸”旧址,晋李骧伐宁州之“兵败堂琅”渡口,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部由滇入川经此,以及红军长征由滇入川渡口等。在辖区内还有“北圃榴红”、龙洞泉瀑相连的龙潭公园、“魁阁倒影”等名胜古迹,国家级保护的濒危树种——五针白皮松,金沙江流水切割的“吊洞沟”“金沙江畔的晚霞”,曲、幽、险、奇的大沟仙人洞,具有古老风情的老街、石山寺、风神庙、廖家祠堂,独具匠心的金沙江奇石,富有刺激与浪漫情怀的金沙江第一漂,纯朴的农家乐,怡情自然的梦里水乡……还有独具地方风味的“小碗糖”“狮子糖”“八大碗”“稀豆粉”“卷粉”“凉粉”……所有这一切,都已证明了白鹤滩在巧家县城不可撼动的中心地位和地理优势。

2006年2月,伴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巧家撤并了原来的新华镇和巧家营乡,设立了白鹤滩镇。白鹤滩镇从地域面积、人口总量等方面成了巧家县名副其实的第一大镇,在城镇建设、生态资源、产业结构、非公经济、旅游环境、国民生产总值等方面都位列全县第一。全镇辖27个村民委员会,422个村民小组,4个城镇社区居委会,62个居民小组,常住人口有10多万人。建镇之后的白鹤滩城镇发展活力激增,加之土地沃腴,农作物及经济作物丰富,经济发展迅速,很快成了全县最有竞争力、最具代表性的中心大镇。

而现在,就在现在,因为要建设一座举世瞩目的电站,他们美丽富庶的家园突然要画上建设的“休止符”,怎不叫人失落和茫然!

白鹤滩水电站,按前期勘测规划,上游与乌东德梯级电站相接,下游与溪洛渡梯级电站相连,工程以发电为主,兼有拦沙、防洪、航运、灌溉等综合效益。工程枢纽由拦河坝、泄洪消洪设施、引水发电系统等组成。白鹤滩水电站的建设、开发将给库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良好的契机,同时,工程的建设对促进西部开发,实现“西电东送”,促进西部资源和东部、中部经济的优势互补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当然,水电站建设带来的淹没影响、征地拆迁,特别是库区移民的搬迁安置,也成了困扰水电站开发建设的一大难题。白鹤滩水电站工程涉及移民超过10万人,其建设征地涉及滇、川两省6个县(区)1个产业园区的39个乡镇113个行政村。而巧家县涉及移民就有5万人,占移民总数的一半。这是当地的一件大事,移民的搬迁安置工作也成为水电工程建设中最难啃的“硬骨头”。面对如此庞大的移民群体,且不说今后的搬迁安置,仅仅开展实物指标调查工作,就是对近二十年来我国规模最大、涉及面最广的水电工程建设的一次严峻考验。

此前,在昭通境内、金沙江岸,就有过向家坝、溪洛渡水电站两大水电站的建设。建设过程中,昭通的广大干部群众在电站的建设,包括移民安置等方面积累和总结出了很多可以借鉴的措施和经验。三峡集团表示,坚持“长期合作、融入当地、平衡兼顾、互利共赢”的金沙江水电开发原则,在电站建设中把移民安置与移民长远发展结合起来,把新农村建设和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把水电开发与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结合起来,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但是对于巧家广大干部群众和库区的老百姓来说,见证这样的国家重点工程还是头一回。封库令下达之后发展如何搞、实物调查究竟怎么做、以哪些政策为依据、需要遵守哪些程序、未来的生活是不是真的像领导们说的那样……这一切,大家的心里似乎都没有底,没有一条清晰的路可走。

根据白鹤滩工程战略目标要求,2021年首批机组要投产发电,因此地下厂房施工和机组安装都要相应提前。地下厂房施工受制于厂房上下游顶层施工支洞,倒排工期,需要2018年6月底完成地下厂房开挖,2014年12月完成地下厂房顶拱开挖。之前,还需要形成厂房顶拱中导洞、地下洞室上下游的施工支洞、低线进场交通洞,这一项接着一项的工程,只要有哪一项跟不上,都会影响和耽误到后来的工程建设,工期紧迫,战鼓催征,压力巨大。

先有国,才有家;先有水,才有虾。2011年3月1日上午,云南省移民局在昆明组织召开金沙江白鹤滩、乌东德水电站实物指标调查和移民安置规划工作动员会,全面布置两电站实物指标调查和移民安置规划工作。云南省移民局、三峡集团公司移民工作局的领导悉数到场。

要想上梯子,必须从底下爬起。会上,云南省移民局副局长李勇信面色凝重。他说,目前移民工作已成为制约“两站”建设的最关键因素。要求各方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认识到移民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提前做好思想和工作准备,把电站移民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抓实抓好,确保电站建设顺利进行。

“实现两站蓄水发电目标重点在移民,难点也在移民。我们要按照国家发改委要求,坚持‘先移民后建设’的水电开发方针,认真编制好试点方案报告和试点区移民安置规划,为做好两座电站施工区移民工作打下一个好的基础。”三峡集团公司移民工作局局长徐俊新语气异常坚决。

要向别人传道,先得自己懂经。2011年4月1日上午,在全省实物指标调查和移民安置规划工作动员会召开之后,白鹤滩水电站巧家县实物指标调查工作正式启动。

“我们一定要给库区群众讲清楚,让他们明白,下达封库令,不是说这个地方就不发展了,而是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给我们带来了更大的发展机遇,把白鹤滩建设得更漂亮,让库区的群众过上更好的生活!”时任县长丁开路在启动会的讲话言辞铿锵。

巧家有首民歌说:

哥哥闷头钻刺柯,头尾不顾滚下坡;

全身砸得稀巴烂,只留一副嘴壳壳。

巧家人明白,只有一副“嘴壳壳”是不行的,真干事、干实事的时候来了,言必信,行必果。

国家国家,有国才有家。支持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的天平,不能有半点倾斜,更不能随意改变想法。很快,昭通市移民开发局、三峡集团公司移民工作局、华东院移民所等单位领导分别对实物指标调查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巧家县与库区各淹没涉及乡(镇)、行政执法部门签订了移民工作责任状。

与此同时,正在紧锣密鼓进行的,还有一批又一批大大小小的移民干部培训——

实物指标调查工作如何组织、有哪些程序;人口、房屋及附属设施、零星林木、土地等又有哪些规定。如果这每一项不能够向群众讲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那这项工作就不可能顺利地推进。

树无根,也就无叶。白鹤滩水电站移民工作任务繁重、涉及面广、周期性长。如何才能扎实抓好这项工作,支援服务好电站建设?从实物指标调查工作启动之日,巧家县认真研究,群策群力,全面实行了县四家班子主要领导包保到移民乡(镇)、县级领导包保到移民所涉村、县直单位包保到行政村和村民小组、各单位职工包保到户的“两站”移民工作包保责任制和“七包、五为主”目标责任制,建立了“人人头上有指标、人人都是移民工作者”的工作责任体系。

2011年4月22日,巧家县举行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巧家实物指标调查工作队出征仪式,1000余名经理论培训、现场培训,统一测试合格后的工作人员正式启程奔赴库区一线,拉开了实物指标调查工作的序幕。

刀钝石上磨,人笨人前学。随后,巧家县抽调130名人员组成第二批调查工作队,在经过集中培训后分赴白鹤滩镇、蒙姑镇与第一批工作队员同步开展工作,打响了实物指标调查“攻坚战”。

白鹤滩水电站建设涉及巧家5个乡(镇)25个村162个村民小组共51499人,加上新址占地群众,移民占全县总人口十分之一,时间跨度十余年,补偿安置和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100亿元左右,2012年底完成试点区2000余人的安置任务,时间紧迫、任务繁重。

为加快白鹤滩水电站巧家实物指标调查进度,巧家县又与华东院(设计方)和三峡集团公司(业主方)共同商定,从县直部门和白鹤滩镇抽调55人,从华东院抽调50人,从三峡集团公司抽调25人,加强实物指标调查工作人员力量,确保在2011年12月31日前完成外业调查任务。

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里的一粒沙子。实物指标调查,不仅要把工程规划大坝抬升水位后征地范围的实物指标查清,把保护水源影响范围查清,还要把初期工程移民遗留问题查清,为解决移民遗留问题提出长效措施,全面做好电站移民安置规划的现场基本资料工作。这项工作不仅具体细致,更牵涉到移民政策的贯彻和落实是否到位。这里所说的初期工程,是指在白鹤滩水电站枢纽工程施工区内直接为工程正式开工创造条件的基础设施工程。其中包括进场道路、弃渣场、施工临时建筑、边坡治理、环水保、水电通信系统、仓库、生活营地、地方道路恢复等项目。初期工程先于实物指标调查实施,所以,实物指标调查时初期工程占地范围内的地形面貌已发生变化,需结合前期相关资料和现场调查确定实物指标量。

好事多磨。在现场调查过程中,调查人员深入到每家每户,准确登记每一户的实物指标调查数据涉及移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容不得半点含糊。调查人员解答移民提出的任何疑问,耐心地听取移民的诉求,有时还会应移民要求,返回已经登记过的移民人家,去核实数字,消除移民疑虑,让他们放下心来。调查人员还要对初期工程征地移民遗留问题进行现场调查,听取农村基层干部的意见、要求,形成现场调查报告。“把移民户人家的财产,看作自家的财产来清理。”不遗漏表格上列明的任何一项内容,在登记表格上还要经过移民、村组干部签字认可。所有这一切必须要做细做实。

这是一场怎样的“战役”啊——

作为昭通气温最高的一个县,巧家的气温多数都在30多℃,最高时达到40℃。夏天,这里就像是一个巨大的火炉。在如此高温的天气里奔波忙碌,本身就是对意志和身心的一种考验。那段时间里,近百名调查队员和各方工作人员头顶酷暑,挥汗如雨。在金沙江右岸三滩村的地界,调查队员们赤手开辟道路,攀爬陡峭的悬崖,在荆棘杂草中艰难穿行。队员们穿着写有“白鹤滩”三个大字和编号的黄色T恤,华东院的专家则穿着天蓝色的短袖衬衣,四处奔走。他们不顾蚊虫叮咬,不顾饥肠辘辘,一心扑在实物指标调查工作上,在悬崖峭壁留下了艰辛的足迹。

走遍千山万水,道尽千言万语,历经千辛万苦。经过近一年的实物指标调查,移民干部带回了来自现场的大批资料,反映库区的现状及问题和移民的诉求,并配合华东院编制完成了实物指标调查报告,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以及对初期工程遗留问题处理的具体方案,有效保护了库区群众的合法利益。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实物指标调查尽管艰难,但毕竟也是万里长征迈出了关键性的第一步。

带头人

每个人都有家国情怀。回望故乡时,故乡的一草一木会让人感恩。在整个移民生产安置人口界定及协议签订过程中,深明大义、可亲可敬的移民群众,他们清楚地知道过去,他们能够畅想未来。在支援服务国家重点水电工程建设上,他们犹豫过,彷徨过,但还是毅然签订了协议。

“我是退伍军人,也是村民小组组长,还是界定委员会成员,当然就要带好这个头,早签早领钱嘛!”见到我们,赵远顺乐呵呵地说。

三文铜钱摆两摊——一是一,二是二。让赵远顺没有想到的是,自己这一带头签字,却签出了特别的“意义”,他不但成了全镇第一个在生产安置协议上签字的移民,而且成了全县第一个。

季节不等人,春日胜黄金。初冬的巧家,暖阳高照,没有半点凛冽寒气。阳光普照下的大寨镇热气腾腾,移民生产安置协议签订的序幕正徐徐拉开。

2020年11月24日下午2时。对于习惯了劳作没有什么时间概念的赵远顺来说,这个时间节点却如此清晰地刻进了他的脑海。面对眼前的生产安置协议,他异常郑重地写下自己的名字,并认认真真地按下了红红的手印。送走前来办理签字的移民干部,老赵的心里翻腾起一种说不出的踏实和欣慰。

“其实,我早就盼望这一天到来呢!”58岁的赵远顺是大寨镇大寨社区王家湾村民小组组长,1979年12月,他入伍到云南文山州,参加过马关县金塘乡罗家坪防区作战。1983年,在部队服役了3年的赵远顺退伍回到了老家大寨镇。

“在外能挡千军万马,在内能孝亲持家”,这是他的家国情怀。像所有的人一样,脱下戎装的老赵,娶妻生子,又开始了另外一种生活。他和妻子种的两亩多水稻,虽然不能为他们带来太多收入,但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之后,他们又生了第二个孩子,一家四口其乐融融。时日渐长,孩子们慢慢地长大。最近这些年,两个儿子都去了玉溪租地搞蔬菜育苗,收入也还过得去,老赵基本上不用去操心。

2000年,在外打工的孩子们挣到了钱,就在老家盖了一栋大大的新房。4层楼房每层都有近100平方米,看上去特别宽敞明亮。尽管两个孩子长年打工不在家里住,但老赵老两口的日子也不轻松,除了种好地之外,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带好几个小孙子,老赵说,儿子在外打工,我们不能让他们为孩子分心。

大寨镇是白鹤滩电站施工枢纽区,作为土生土长的大寨人,赵远顺见证了这一国家重点工程的建设和发展。看着电站大坝一天天地“长大变高”,老赵心里说不出地高兴。树无根,也就无叶,白鹤滩水电站施工枢纽区能够落到大寨,给这个镇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也让居住在这里的人们看到了生活的希望。随着电站下闸蓄水发电,赵远顺相信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有段时间,赵远顺和老伴儿也为此深深地纠结过。因为电站建设,他家的土地将被永久性占用,这就意味着他们从此将失去赖以生存多年的“命根子”。土地没了,劳作多年的老赵和老伴儿除了带孙子就没有其他事情可做,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们就像被“剥夺”了劳动权利的“流民”一样,心生黯然和落寞,有好些日子老赵还为这事吃不下饭睡不好觉。不知道在自家房前屋后徘徊了多少次,后来赵远顺终于想明白了,白鹤滩电站是国家重点工程,在大家与小家之间,在个人与集体之间,孰轻孰重,赵远顺心里还是明白的。想想当年牺牲在老山前线的战友们,赵远顺觉得自己活着都是一种幸运和幸福。如今,白鹤滩电站建设需要更多人去作出奉献,自己怎么能有这样自私的想法!赵远顺越想越愧疚。作为部队曾经培养的一名战士,他必须像战场上的勇士一样冲锋在前。因此,生产安置协议在大寨刚刚启动,他没有犹豫,就带头签订了协议。

“这还要感谢包保干部,之前,他们多次到我家宣传移民的相关政策,帮我算账。我家里有10口人,每个月能领3977.5元,到明年每个月就可以领4091.5元。过去靠种几亩地苦死累死一个月也种不出这么多钱来,现在不种地就能领这么多钱,生活有了保障,还把劳动力解放出来,子女可以到外面打工挣更多的钱。所以,签协议这天我就早早地来了,早签早领钱嘛!”赵远顺笑着说,顺手从兜里摸出旱烟漫不经心地点上。

“远顺是退伍军人、村民小组长,他第一个签了,我们也没啥意见!”

“远顺在村里有威望,我们相信他!”

……

稻多打出米来,人多讲出理来。老赵带好头,大家跟着走。在赵远顺的带动下,王家湾村民小组的群众纷纷签字按下了红手印。截至2020年11月26日,大寨镇移民生产安置协议签订涉及的4个村(社区)22个村民小组1101户3317人,已全部完成协议签订,户签订率达100%,比全县规定的目标时间节点早了35天。

大寨镇成为全县率先完成生产安置协议的镇,其实也不是人们想象当中那么顺利。正如镇宣传委员李敏晓说的那样,什么事情都不会一帆风顺,这个镇之所以能够在全县圆满完成生产安置协议的签订,其背后是广大党员和移民干部身沉一线、真抓实干的结果,而这样的结果凝聚了他们太多的辛苦、太多的心血和汗水。

“工作提前一天完成,移民可早一天得益,我们的党员干部要将移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一心一意服务好移民群众,把推进移民生产安置协议签订工作做实做好。”电站移民生产安置人口界定及协议签订还未启动,大寨党委书记颜亨正就敏感的意识到了这一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他多次开会把这一工作的重要性摆在了桌面上,强调全镇要牢固树立“移民利益为先,移民工作为重”的理念,把移民工作与党建工作高度融合,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生产安置协议签订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一定要圆满完成生产安置协议签订工作。

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话虽是一句,但真正落到实处却异常困难。别看这么一纸小小的生产安置协议,可关乎的是移民未来的生活。11月23日一大早,镇宣传干事杨光富到移民小杨家宣传政策就遇到了难题——

“杨同志,你给出个主意,看看我们家的这个协议咋个签!”一进门,小杨就给杨光富出了一道难题。

小杨几年前就离婚了,他曾和前妻生有一个孩子。前妻的户口没有迁出去,一直还在他们原来的户口簿上。离婚后,前妻又成了家。而小杨也重新组合了新的家庭,后娶得这个媳妇到杨家还带着三个孩子,之后他们又生了一个孩子。这样一来,就意味着有8个人涉及生产安置协议的签订。由于小杨对前妻有成见,不想让她再掺和到他重新组合的家庭中来。事情非常复杂。他就是不签协议。

“不管你们现在有几个人,都属于全淹没区,只要户口上有的,都不受指标限制,都是合理合法的,都要签订协议的。”杨光富了解了情况后,开始做思想工作。

“你们想过没有,以后领生产补助怎么个领法?难道我把钱领了,再分给我的前妻吗?这样做太麻烦了,我不同意搅和在一起签!”任凭杨光富怎么解释,小杨就是“一根筋”,不开窍。

让生活的句号圈住的人,是无法前行半步的。时间一分一秒地流走,很快就是两个小时过去了。人心不齐,桌子难移。思想不统一,是做事的大忌。

“协议虽然在一起签,但是给你们打生产安置补助都是分开打的,都是分别打到你们各自账户上的,你们互不干扰,互不影响啊!如果你们都不签这个协议,那到时候就得走法律程序了。走法律程序时间很长、很烦琐,结果是个什么样都不好说了!”杨光富再次接过小杨的话茬,语气郑重。

“那你们是不是得给我们做个公证啊?”他还是一下子转不过弯来。

“不用公证的,到时镇上给你们打钱自然会打到你们各自的银行卡上的,请放心!”杨光富的回答很肯定。

“那既然这样,我们就签了吧!”锯断的木头好抬,说清的事情好办,小杨觉得再固执己见没有什么道理,终于在协议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而此时已经是晚上的11时,走出小杨家的门,望着天幕上闪烁的星光,杨光富和同事们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心情骤然轻松了许多。

柏拉图说,耐心是一切聪明才智的基础。这话没错。

移民干部只有把工作真正“落实在一线”,才能得到移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生产安置协议签订工作开始后,大寨镇组建了10个由县挂包单位、镇、村、组干部组成的专职移民工作队,选派有能力、有担当的党员干部担任工作组组长,形成了主要领导带头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工作组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乌龟跌在石板上——硬抵硬。工作组每天的任务,就是下沉到一线的4个村(社区)指导开展工作并帮助大家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难题。晚上回来组织召开日调度会,对各组有针对性地进行业务服务和指导,专门解决生产安置人口界定及协议签订“疑难杂症”,及时研究解决对生产安置工作进度和质量有影响的各类问题,畅通移民诉求渠道,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确保全镇生产安置工作统筹有力、稳步有序推进。

船装千斤,掌舵一人。颜亨正是大寨镇党委书记,大寨镇地理位置特殊,历史悠久,文脉绵长,在这个岗位上工作,有很多难以想象的困难。他介绍说,生产安置协议的签订有很多矛盾和不确定性,要做好这项工作,够呛。移民干部既要当好“宣传员”,又要化身“账务员”,精准锁定到组到户到人口和土地,给群众算清每笔经济账。政策清了、家底清了、账目清了,大伙就理解你、支持你。还要化身做“调解员”,梳理排查不说,更要疏解移民诉求、化解矛盾纠纷。

这一段时间里,他们稳妥处理历史遗留问题360余件,切实将矛盾风险化解在一线。

“在签订协议的过程中,我们碰到了不少难题,比如弟兄之间担心老人不在世,为争老人的补助就会闹得面红耳赤。”按照协议规定,如果老人去世,其补助子女是可以继承的,但是子女一定要协商好,确定谁继承,为了解决这些“家务事”,镇村干部和生产安置签订委员会,很多时候要充当公证人的角色,为他们作证明,帮助他们妥善解决好遗留问题,目的就是让生产安置协议签订工作走得更顺畅,早日完成生产安置协议签订任务。

没有一颗珍珠的闪光,是靠别人涂抹上去的,那可是自带光芒啊!移民干部是移民群众的“主心骨”,打造一支能打硬仗、善打胜仗的移民干部队伍,是移民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全镇党员干部、移民干部凝心聚力、积极作为,坚持“5+2”“白+黑”,全力开展工作。移民群众在哪里,他们的工作就开展到哪里;哪里的群众有困难,他们就身到哪里、心到哪里。在移民生产安置人口界定三榜公示结束后,他们迅速采取集中签约、预约签约、入户签约、田间地头签约、跨地上门服务签约等方式,帮助行动不方便、在外签订“难”的群众解决了问题,得到了广大移民群众的理解支持,高效推进移民生产安置协议签订工作。在整个过程中,全体党员、移民干部发扬了苦干实干的精神,紧盯目标任务,早谋划、早行动、早签订,用情用心服务移民群众,做到政策宣传全面化,工作服务最佳化,争取利益最大化。

“白鹤滩水电站的建设是大国重器,我们村的老百姓都很支持,因为水电站的建设对我们地方的发展至少提前了20年,比如房子、道路的建设让我们看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变化,我选择了生产安置逐年补偿,每月每年都能领钱,生活有保障,而且子孙还能继承,这么好的政策我都没犹豫就签了。”大寨镇大寨社区下红岩居民小组群众韦白洪说。

莫学蜘蛛各结网,要学蜜蜂共酿蜜。老辈人流传了几千年的话,是有道理的。

没错,山再高没有理想高,路再长没有双脚长。广大移民群众顾全大局舍家为国。在整个移民生产安置人口界定及协议签订工作中,最深明大义的是移民群众,最可亲可敬的是移民群众,他们能够理解、体谅移民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在支援服务国家重点水电工程建设上,他们毅然选择了签协议、舍旧家、顾大家。

第一个签订生产安置协议的赵远顺,除了每月领到的生产安置补助金,还有700元的退役军人补助金。用他的话说,一家人未来的生活一点问题都没有。唯一感到不太习惯的就是,没了土地,除了带孙子,突然清闲下来的日子让他有点难以适应,每天起床,看不到庄稼上的露珠,听不到沟渠里流水的哗啦声,实在是不习惯。没事的时候,老赵早早起床,来到移民集中安置点已经建好的活动广场,进入锻炼身体的“模式”。生活就是这样,悲观的人,先被自己打败,然后才被生活打败;乐观的人,先战胜自己,然后才战胜生活。赵远顺说,什么事情都有个过程,时间长了,慢慢就会习惯的。

炊烟深处,寒风吹过。站在山顶上的赵远顺,踢了踢腿,然后又展了展双臂,他仿佛看到了一个崭新的大寨镇,不由得心生一阵温暖……

仰望祖国历史的天空,家国情怀生生不息、熠熠生辉;跨越金沙江岁月的长河,家国情怀绵绵不断、滔滔不绝。从历史到现实,过去与未来,家国的书写、大我的胸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境界,始终激励着他们,往前,再往前。

好日子,他很向往,也很珍惜。

后 记

采访大国重器白鹤滩水电站的移民工作是幸运的,因为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去参与和书写这样一个世界级工程背后的故事。能够见证伟大的水利移民工程,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与使命,更是一件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

作为本地人,我们熟悉巧家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以及白鹤滩水电站移民搬迁的整体情况。为了完成这部作品,我们曾多次深入到库区和飞扬着尘土的建设工地,奔走于移民干部和群众中间,与他们交心谈心,收集鲜活的创作素材。被称为是“天下第一难”的移民搬迁,无疑是艰辛和复杂的。看到曾经的家园被慢慢升高的江水一点一点淹没,我们能够体会到移民群众眼中的不舍和心中的眷恋;看到背负压力的移民干部冒着40多摄氏度高温,浑身汗水、满脸疲惫地和移民群众签订搬迁协议,我们能够感受到他们所经历的委屈、不解,甚至更多;看到昭通市各级领导的高瞻远瞩与顶层设计,我们充分感觉到新时期领导干部极高的政治站位、极强的责任担当和这一群体过人的智慧……因此,我们有责任调动自己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挖掘搬迁过程中移民干部和群众的各种心理纠葛和喜怒哀乐,讲好他们服务于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的每一个感人故事。

报告文学是介于文学和新闻之间的一种体裁。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要有生动的故事情节,更要有激烈的矛盾冲突,我们的作品没有回避现实矛盾和冲突,而是在人物的碰撞中丰满生命的质感和人性的温度。对我们而言,移民搬迁不仅仅是一次创作,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报告文学作家何建明说:“真正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必定具备‘报告性’‘新闻性’和‘文学性’这三个关键点。”《重器之基—巧家县白鹤滩水电站移民纪实》紧紧围绕这三个“关键点”,从微观角度对移民搬迁实践进行透视,从宏观层面对移民搬迁进行了全景式深剖,既有宏大的场面,也不乏细节上的深入。作品中,我们更想探讨的是,十年如一日坚守一线、与亲人聚少离多的移民干部,为什么愿意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为什么敢于破解“天下第一难”的移民工作……也许这些,读者在本书里会找到答案。

这个答案,应该就是习近平总书记给白鹤滩水电站投产发电发来的贺信里的高度概括和充分肯定:“你们发扬精益求精、勇攀高峰、无私奉献的精神,团结协作、攻坚克难,为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作出了贡献。这充分说明,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

最后,想说的是感谢。在本书的创作过程中,昭通市委、市政府,巧家县委、县政府,市、县两级水电移民办公室,华东院和云南建投集团等都给了我们鼎力支持,各个新闻媒体的同人也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第一手资料,特别是中共巧家县委宣传部,为此项工作付出了很多。在此,我们一并感谢。

“截断高峡出平湖,百年梦圆白鹤滩。”今天,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战,白鹤滩水电站已巍然屹立于金沙江畔,移民搬迁也业已告一段落。然而,移民搬迁的结束并不意味着移民工作的结束,如何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5万余名移民的后续发展问题,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依然是当地党委、政府工作的核心。那么,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对移民这一群体的关注依然还在路上,我们对于巧家移民工作的深度呈现,还有无限的空间……

这部作品从采访到写作,再到征求意见,反复修改,同样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作品出版之时,部分当年奋战在一线的同志,都已提拔或者调离。但是,他们的拼搏和付出,移民群众记得,白鹤滩记得,历史也将永远记得。

昭通日报记者:莫娟

校对:胡远松

审核:谭光吉   责任编辑:张永刚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谭光吉
责任编辑:张永刚
标签 >> 文学 要闻 昭通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