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昭通民族工作这十年

 2022-09-28 16:06  来源:乌蒙同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各部门始终坚持把加快推进全市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通过国家大力帮扶、发达地方倾力支援、民族地区自力更生、各族群众积极作为等方式,实现了全市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进步,实现了少数民族群众生产方式和生活水平的历史性飞跃,实现了少数民族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

这十年,民族地区基础设施极大改善

各级各部门在民族地区实施“五网”建设项目211个,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全市13个民族乡镇直接或间接通高速公路,新改建民族乡镇、村公路2300公里,19个民族乡镇、145个民族村实现100%通硬化路、通客运、网购物流全覆盖。建成各类农村供水工程8484件,实现巩固提升人口251万余人,民族地区集中供水率由72.6%提高到97.3%,自来水普及率由69%提高到95.2%,各族群众彻底告别了喝“望天水”的历史。实施直播卫星“户户通”工程,145个民族村全部实现通广播电视,所有行政村实现光纤宽带和4G网络全覆盖。新建和改造农村危房5.03万户,少数民族群众住房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扎实推进宜居环境大提升工程,民族村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率提高到70%、60%以上,改造农村户厕1.1万户,卫生户厕普及率达80%以上。全力整治提升民族地区人居环境,深入开展爱国卫生“7+1”专项行动,推动城乡环境大改善、群众面貌大提升、整体形象大改观,全市所有民族村、村寨全部达到干净整洁村庄标准,各族群众摘掉了“穷帽子”,提振了精气神。

这十年,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根本改善

从大面积贫困到温饱再到总体小康,民族地区群众生活实现了历史性跨越。2021年末全市19个民族乡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4年末的5020元增加到10536元。24.14万少数民族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44个贫困民族村全部出列,全市3.6万少数民族贫困人口搬出大山,告别贫困。“有计划、有组织、有保障、高质量”转移民族地区劳动力,仅2021年末就输出少数民族劳动力27万人,就业率达83%,贫困户、易迁户“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积极争取资金2.8亿元,实施三轮“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引领建设工程,建成示范县1个、示范乡镇23个、示范村(社区)241个,多渠道整合资金10亿元,打造了一大批全国、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典型。全市9个村寨被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15个村寨被命名为“云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持续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创建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1个、教育基地2个,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4个、示范单位129个、教育基地2个、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1个。

这十年,民族地区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原则,大力推进“教育兴昭”战略,全市投入资金5.4亿元完成昭通市民族中学、永善县民族小学和镇雄、彝良、威信3个县的民族中学迁建和改扩建工作,推进全面“改薄”工程和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民族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全部改善,全市建档立卡贫困少数民族学生无辍学、失学。民族地区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提升至78%,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提升至99%,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提升至88%。积极与省内外12所大中专院校开展联合办学,招收并资助少数民族大中专生4550人,补助资金694万元。实施特困优秀少数民族高中学生资助工程,资助学生905名、资金90.5万元,确保少数民族学生考得起、出人才。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整合资金3.8亿元,建成19个民族乡镇综合文化站,建成部分民族村文化室和文化活动场所。全市所有民族乡镇、民族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全达标,各族群众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实现全覆盖,城乡医保报销比例达到75%以上,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年7680元和4500元,地方病和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各族群众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回首十年,是昭通市民族地区受支持力度最大、发展最快、群众得实惠最多、民生改善最显著的十年,各族群众共享了脱贫攻坚和现代化建设的成果,真切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各民族大团结的物质基础更加坚实。迈上新征程,全市各族人民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奋力谱写好中国梦昭通篇章!

来源:乌蒙同心

校对:彭晓雨

审核:莫娟   责任编辑:童博谣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莫娟
责任编辑:童博谣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