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满小说的“空碗”——读伍仕云的小说

 2022-09-15 10:28  来源:昭通新闻网

对“80后”作家伍仕云的第一次刮目相看是2018年,因为他的系列短篇小说《短篇四题》。

2018年初,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昭通市文联主办的《昭通文学》季刊决定打破常规,立足昭通本土作家,出版中篇小说、短篇小说、诗歌、散文四期文学专号。专号陆续出版后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吹响了昭通文学再出发的“集结号”。

专号的稿件要求比平时水准都要高些,而短篇小说专号值得关注的就有伍仕云的《短篇四题》。其中,《门背后的悠悠》写悠悠先天残疾,疯疯癫癫,爱搞恶作剧。悠悠20多岁的人生短途中也有闪光点,他执拗地当三岔路口的业余交警,直至去世,死后器官捐给一所医科大学。作品揭示了生命的渺小与无常、人的可恶与可爱之转换。

对伍仕云的第二次刮目相看是2020年,因为他的短篇小说《送伴》。

《送伴》中阿正骨子里能为他人着想的善良写得既在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让读者似乎看到了他和朵朵像花儿一样的未来。整篇小说叙述行云流水娓娓道来,将最无情无义的临终“送伴”与最令人向往的青春爱恋、最错综复杂的拆迁补偿有机交织在一起,突出了人之初性本善的人性之光,就像冬日暖阳。新颖别致的另类取材,选点突破的成功书写,使得《送伴》这部短篇小说寓意十足、意犹未尽。它在撕开人性,洞悉真相残酷蠢恶的同时,还写透了爱情春风化雨般的深情美好。正如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罗曼·罗兰所说的那样:“认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后,依旧热爱生活。”《送伴》独具慧眼,书写很不容易。

《送伴》原载于《收获》双月刊2020年第5期“青年作家小说专辑”,后被《长江文艺·好小说》月刊2020年第11期、《作品与争鸣》月刊2021年第1期选载,入选《2020云南小说选本》,入围2020年《收获》文学榜之短篇小说类、“云大评刊”2020年度小说排行榜之短篇小说类。作为首次在《收获》双月刊上登堂亮相的昭通小说,伍仕云用“伍世云”为笔名发表的《送伴》迅速引起了省内外文学圈的广泛关注,可视为昭通文学再出发后的标志性小说之一。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洪治纲认为,伍仕云的《送伴》借助民间特有的“送伴”风俗,讲述了中国人对待死亡的伦理观念和情感态度,看似超然、达观,却又隐含了“渡人”积德的伦理。小说的叙述非常从容,不过分冷漠,也没有太多的煽情,温婉地呈现了“生而艰难,死也不易”的生命境况。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丽军认为,伍仕云的《送伴》里,当生命之旅即将到达死亡的终点,爱恨情仇、恩恩怨怨都将随风消逝,生命将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延续,使生命之树得以常青。云南大学云南文学研究所所长、滇池学院人文学院院长宋家宏认为,这是一部关于“命运”,关于“存在”的小说,是一部“入心”的小说,一部自己追寻的“心灵现实主义”的小说。云南教育出版社编辑唐诗奇认为,对于“送伴”这种特殊题材的书写,作者没有停留在猎奇式的窥探中,而是深入人物的内心,把来自记忆深处的那种恐惧、疏离、纠结写得淋漓尽致。云南省作家协会《文学界》季刊编辑徐兴正认为,伍仕云写小说扬弃了那些可写可不写、写下来也没有多大意思的东西,转而写命运,并且写出了与之相匹配的事物。

转眼间,到了2022年。对伍仕云的第三次刮目相看,因为他的中篇小说《衣禄》。

认识伍仕云是2017年。我被从昭通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科科长提拔到昭通市文联任副主席不久,他通过公开招聘,从盐津县第一中学到昭通市文联下属的昭通市作家协会,任新创刊的《昭通作家》季刊编辑,那年刚好是他的而立之年。作为一个行事低调之人,伍仕云除了编好杂志外,就是读书写作,对自己写的小说苛刻至极。《送伴》是他2019年11月参加云南省作家协会主办的云南中短篇小说改稿班的意外收获,改稿导师是《收获》编辑部主任王咸。面对这个意外收获,作为基层文学刊物编辑的伍仕云没有一般青年作家的豪情满怀、志得意满。他谦虚地说《送伴》原本要写进“悔愿”“送伴”“问期”3个词,结果有的词却茶壶煮汤圆,有货拿不出,这是《送伴》给他的遗憾。

或许正是因为对自己太过苛求,伍仕云调到市作家协会5年来创作的作品不少,拿出来公开发表的作品却不多。在发表《送伴》之前,仅有《边疆文学》月刊2019年第7期的短篇小说《倒计时》、《长城》月刊2020年第1期的短篇小说《打粑节来客》、《野草》双月刊2020年第5期的中篇小说《亲人》3篇。在发表《送伴》之后,他似乎也没有乘势而上的发表欲望,除《边疆文学》月刊2022年第5期头条“边疆开篇”推出了其中篇小说《衣禄》外,至今还没有更多新作在公开刊物发表。

文学千万种,只取一瓢饮。在《人民文学》月刊副主编徐则臣看来,杂志编辑发现文学新人、推出一部重要的文学作品,这种职业的成就感、荣誉感和尊严,远远胜过刊发相对成熟的名家之作。名家作品相对成熟,无论编辑是谁,刊发后都会有巨大的影响力;但新人若不被看见、不被发掘,有可能他会被阶段性埋没或错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杂志编辑更看重新人作家。小说不小,气象万千。《收获》双月刊编辑部主任王咸认为,对于生活的看法,能表达的渠道不多,而小说可以写到一些。写作是一件含蓄的事,文学能够表达含蓄和隐蔽的东西,帮作家把要表达的东西展现出来,有些话可能在生活中或是正式场合不能讲,但通过小说可以表达。

作为《昭通作家》季刊编辑,伍仕云认为,每个故事都有自己的气味,面对一个小说的“空碗”,要做的是找到适合故事本身的讲述方式将其装满,然后再把它倒出来。这一装一倒,故事更接近生活中的人和物。尽管在不同平台,但徐则臣、王咸、伍仕云既是编辑又是小说家的双重身份,决定了他们一方面要发现不同层次的文学新人并推出新人力作,另一方面他们的小说也需要接受其他文学杂志编辑的发现、评判和编发。

花未全开月未圆,人间有味是清欢。伍仕云阅读面广,静得下创作,耐得住寂寞,放得开思考,看得透世事,这对青年作家来说相当难能可贵。小说的精髓在于虚构能力,中短篇小说的要义在于选点突破。其主攻的中短篇小说情节曲折生动,叙述细腻完整,新奇不失度、渲染不离谱,所塑造的人物拒绝概念化、平面化、脸谱化,开口较小、叙事简洁、以小见大、挖掘较深值得广大读者期待。

作者:艾自由

审核:莫娟   责任编辑:张宗健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莫娟
责任编辑:张宗健
标签 >> 人物 文化 小说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