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见团结

 2022-09-09 10:46  来源:昭通新闻网

一条河,向大地深处探索,向大地远处寻觅,以拉锯的方式把一座山从中锯开。一群英勇的人,他们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在磅礴的乌蒙山脉间驻足,凝聚成历史长河中一朵无畏无惧的浪花,历经1974年的地震,仍奋力托举时代的航船,奔涌向前。

这就是永善县团结乡。

团结乡的村落散布在河谷和高山上。巍巍青山和清清河水养育着世世代代的团结人,也阻碍了他们与外界的联系。这里的人用脚丈量过山的巍峨与险峻,怎能被河流阻碍他们走出去的脚步?于是,钢筋水泥的、石头的、木头的、竹子的,能过人的、能过牛马的、能过汽车的……一座座桥跨过河的腰身,架通了与外界的联系。无论是什么种类的桥,它们在这条河上都小得不那么起眼,有些甚至小得没有名字。团结的桥是最易被忽视,却是最重要的存在。在溪洛渡水电站修建前,团结的桥是永善人通向外地的交通要道。无数的永善人,跨过团结大毛滩大桥,去往山外更广阔的天地。

谁也说不清团结乡境内有多少座桥。仅是31公里长的团结河流域上就有20座,高山溪谷间定然还有别的桥。今年搭的竹桥,明年被水冲走的也有,除了溪流本身,还有谁能准确计数呢?任凭洪流破坏吧,待到群山勒住河水奔腾的缰绳,河水抑制住它的咆哮,更多的桥将被搭建,谁也挡不住团结人奋勇向前的脚步。

每座桥都有自己的故事。许多桥被记住,更多的故事随着桥的消失而消逝,最该被记下却最早被遗忘的,是修桥的人和修桥人的故事。

家住新田村杨家坪子的潘保强一直记恨他家门前那条河。无论河水是波涛汹涌还是冰冷刺骨,他都得蹚水过河。这样的苦,他一直忍耐着,每天两次,拄着打杵,用背篓将孩子背过河去读书,再从河对岸接回家。当二哥被咆哮的河水残忍地卷走,他决定不再忍受。他不愿意让孩子吃苦,更不愿看见更多的生命交付给河流。他想造桥,造一座稳固的能让孩子们平平安安地走过那条河的桥。尽管那时他背负着5万元的贷款,没有一分钱的外援。

他坚定地拿出女儿外出打工汇给他还贷款的2万多元钱,前往桧溪集镇购买建材。或许是上天故意要给他以磨难,或许是不羁的河流在反抗,一场突如其来的洪灾冲断了道路。团结人骨子里的韧劲,给了他勇气。他来来回回跑了18趟,摩托车转小卡车,车拉人扛,慢慢运回了钢筋水泥。身体的劳累远远比不上内心的折磨,资金的不足,子女的不理解,这些让他身心俱疲。已经停工2个月了,女儿整整3个月没有给他打过一个电话,他坐在河边默默出神,小河哗哗的流水声仿佛是在嘲笑他的困苦。“难道这座桥我真的修不起来吗?”潘保强悲从中来,眼泪止不住地滴落在河水里,顺着河水流向了金沙江。

新田村的村民知道了潘保强修桥的事,也得知了他资金上的困难。大家自发地来到潘保强家,他们出钱、出力,要建起这一座爱心桥。看着乡亲们送过来的血汗钱,看着挥汗如雨的身影,潘保强心里又燃起了一股力量,他站起身来,继续干活,把泪化成汗滴进混凝土里。

潘保强说,他已记不清到底是哪天把桥修好的,他只知道,这座桥宽1米多,长3米多,桥上用钢筋装好了高1.5米的护栏,就算醉汉也不可能从这座桥上掉进河里,家长们再也不用蹚河水接送孩子了。

这座花费近4万元的桥,依然是一座小得让人忽视的桥。它没有名字,却像一个印章,把潘保强的名字深深地印在了每一个从它身上走过的村民心里。

团结的桥,有石桥、木桥、竹桥、水泥桥、钢板桥,它们都太小太小,有的经不住一场洪水冲击,窄得只容得下一人走过;有的再无人走过,长满了野草;有的才刚刚落成,有的正在建设……这些小小的、无名的桥,默默地矗立在河岸,它们驮着绝不向艰难困苦低头的团结人,向着更加美好的生活前进。

作者:黄 娟/文  杨书忠/

审核:莫娟   责任编辑:张宗健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莫娟
责任编辑:张宗健
标签 >> 永善 人文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