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路上的“苦行僧”​ ——麦芒诗歌品评

 2022-09-08 09:28  来源:昭通新闻网

麦芒从1979年开始在《诗刊》发表诗歌,时间跨度长达40余年。从青春韶华,写到了满头白发。

人生在世,要一心一意干好一件事不容易;用一生的光阴全身心来琢磨一件事,成就一件事,更是不易。诗歌求索路上的“苦行僧”麦芒,义无反顾地将诗歌创作作为毕生追求的“事业”,40余年如一日,孜孜以求地进行创作实践与探索,近80岁高龄仍然笔耕不辍,不能不让人感喟和钦佩。

诗人麦芒曾以一首《雾》:“你能永远遮住一切吗?”的微型诗而创造了吉尼斯纪录,且至今未被打破。这首只有一行的微型诗,曾经引发过不少争议,也赢得了众多行家和读者的认可。该诗奠定了麦芒在中国当代诗坛的地位,也开启了他终身对微型诗建构的实践与探索。

麦芒的诗歌创作题材和素材包罗万象,用“目之所及,无不成诗”来形容也不为过。他的诗既不晦涩,也不“口水化”,清新明朗,读有余味,思有启迪。通读《麦芒诗抄》和《麦芒小诗精选》,作为写诗者,我觉得他的几点诗歌精神值得学习。

直面现实,敢于批判的精神。也许有人认为诗歌写作纯粹是个人行为,不能强加给它过多的东西。但我以为,没有思想,没有情感,没有灵魂,只有语言躯壳的诗歌,很难想象会是什么样子。

当代诗歌日益被边缘化,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不少“诗人”主动放弃了诗歌的批判性,有意无意地将诗歌写作庸俗化、低级化,丧失了诗歌本身应该具有的批判精神和社会担当精神。

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不仅是用来赞美和歌颂美好的事物,更应该对一些丑恶现象进行艺术化的揭批,引起社会的关注和反思,引人向善、向上。勇于直面现实,敢于担当,以诗歌特有的批判和讽喻功能,揭批和讽刺现实中的假恶丑,弘扬和倡导真善美,是一个诗人应有的社会责任和担当。尤其那些涉及重大历史题材的诗作,更是需要诗人以胆识、气魄进行艺术化处理,从而产生更加广泛的社会影响。

当下网络上和文学期刊上充斥着大量不痛不痒或无病呻吟之作,能称得上现实主义讽喻诗的作品,几不可见。

相比之下,麦芒就做得很好。比如,他那首因侵权官司而一举成名的一行诗《雾》:“你能永远遮住一切吗?”只有短短9个字,但蕴含的艺术张力和思想锋芒却让人惊叹。当然,在今天,不同的读者读来还会有不同的感受。这样的诗作并非仅此一首,翻开《麦芒诗抄》,可谓比比皆是。如《蟋蟀》:“一面哼着响亮动人的歌音,一面拼命咬断同伴的脖颈。”此诗入木三分地讽刺了那些笑里藏刀,当面阿谀奉承,背后暗箭伤人的小人行径。短短两行诗,却蕴含了无尽的言外之意,给人以巨大的想象空间和思想憬悟,取得了诙谐幽默、喜读易记的审美效果。类似的诗作还有《眼镜》《羊和狼》等,此类诗作在《麦芒诗抄》中俯拾皆是,不胜枚举。

不顾生活困苦,把诗歌当一生的“事业”来苦心经营的精神。我在和麦芒的交谈中,得知他一生坎坷曲折,但生活的磨难和命运的曲折,并未泯灭他对诗歌的热爱。

如今,无论是经济条件,还是交通条件都比当年好了何止百倍,但还有多少人能够像麦芒那样,“苦行僧”一般,为了诗歌不辞劳苦,千里迢迢长途跋涉,四处求教?每念及此,我的心里无不充满由衷的敬意!

生命不息,思考不止的精神。纵观麦芒创作的诗歌文本,几乎都是10行以内。这些诗作精短,但诗意充沛,意蕴绵长,具有思想和哲理的张力,给人以想象和思索空间。麦芒的小诗之所以具备这些优点,我想离不开他对社会人生、自然万象的深入、细致的观察与思考。那些闪光的诗句,无不是他思考的结晶。

思想性和艺术性是一切艺术的“试金石”。诗只有具有思想性、艺术性和可读性,才是值得一读再读的有品质的诗。文学,尤其是诗歌将因其深邃的哲思而变得厚重和深刻。

从事诗歌写作的人都知道,短诗难写,尤其是3行以下的短诗更是难上加难。要在极短的诗行内,熔铸尽可能多的思想情感内容,给人更多的想象和回味空间,考验的是作者的综合水平、想象力和思想深度。如果诗人对描写对象没有深入的思考,就不可能有入木三分的刻画和思想深度。麦芒的一些微型诗因具有较为深刻的哲思而变得如陈年醇酒一般醉人,让人回味无穷。比如《读史杂记》组诗中的《爱新觉罗·溥仪》:“从云端里摔下来,风雨成一个句点。”这首诗只有很整齐的两行,干净利落,没有半个多余的字词,但作者运用比拟、夸张、名词活用等艺术手法,形象化的语言,新奇的意象,使得此诗含蓄蕴藉,意味深长。此诗看似信手拈来,得来全不费工夫,但这样的艺术效果我想不是任何人都可以轻而易举地做到的。深刻的思想性与想象力,如同车之两轮、鸟之双翼,极大地提升了该诗的艺术性,强化了艺术审美。

这样的诗作在麦芒的诗集里比比皆是。这些佳作无疑都是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深入思索的艺术结晶。可以说,他的不少小诗都是一段历史的高度浓缩,“浓缩剂”就是诗人永不止息的思想。

孜孜以求,永不止步的探索精神。任何艺术没有探索与创新都是不可想象的,没有像麦芒这样一代代诗人孜孜以求的探索与创新,就不可能有生生不息的文学艺术传承。

捧读麦芒的诗集,尤其是《麦芒小诗精选》,不难发现他对诗歌创作的探索轨迹和心路历程。我读诗与写诗20余年,读过无数诗人的诗歌,像这样对诗歌的艺术形式,进行高度自觉地,有计划、有目标地探索与实践的诗人,我认为麦芒应该是第一人。

著名诗人木斧曾这样评价麦芒的诗:“清新、凝练、晶莹。麦芒的小诗,有时以小见大,而且涉及重大题材,是很不容易写好的,而他把它写好了。”同时,木斧也指出了麦芒诗歌的一些不足之处,即由于受诗行的限制,思想情感的抒发,诗歌意境的营造,反映现实的深度和广度有所局限。

就像麦芒自己说的:“逼仄、局促、表达得困窘。”在“螺蛳壳里做道场”,可以想见其艰难程度。事物都有两面性,无论何种艺术,都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只有具备像麦芒这样的“工匠”精神和“苦行僧”精神,用一生的时光去钻研,去修炼,才有可能于逼仄、局促的“螺蛳壳”里,把“道场”做好。

艺无止境。我想,只要本着严肃认真和负责的态度,尽心尽力地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至于成功与否,好与不好,也许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追求和达到目标这个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社会价值。

作者:夏文成

审核:莫娟   责任编辑:张宗健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莫娟
责任编辑:张宗健
标签 >> 文化 诗歌 文苑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