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牢民生底线 逐梦幸福生活——绥江县民政局贡献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民政力量”

 2022-08-26 15:36  来源:民族时报

“您来,我养您一辈子!”“你来,我们陪你一起追梦!”这,不是口号,而是绥江县民政局始终保持与各族群众血肉相连、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切实解决群众实际困难的庄严承诺!

“民政部门的低保、社会救助、婚姻、殡葬、养老、基层政权和区划地名等职能职责,每一项都与老百姓息息相关,民政工作做得好与否,直接关系到各族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满意度。”绥江县民政局工作人员杨陈表示。

近年来,绥江县民政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秉承“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工作理念,聚焦“一老一小、一孤一残”四类特殊困难群体,采取“三个聚焦”兜牢民生底线,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大爱之心、爱民之心做好各项民生保障工作,让各族群众共享祖国繁荣发展的红利,让民族团结进步有最温暖的依托,让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积极贡献着“民政力量”。近年来,先后荣获云南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云南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昭通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等多项殊荣。2021年,成功创建为第三批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聚焦民之所盼 解民生之需

近年来,绥江县民政局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中,将主职主业与创建工作双融合双推进,成立了以党组书记、局长为组长的民族团结示范创建活动进机关领导小组,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统筹全县民政力量,建立了民政系统村级网格化和挂联包村工作机制。在新冠疫情、暴雨洪涝灾害中,依托全县网格化工作力量,重点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低收入家庭等困难家庭早发现、早干预、早申报,主动实施临时救助。通过切实行动,真正做到在发展的道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为进一步保障和改善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绥江县逐年提高低保、特困供养保障标准。在云南省“一部手机办低保”试点工作中,通过“一部手机办低保”APP线上申请对象86户,成功通过申请75户,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通过这些措施,绥江县民政局及时为各族群众排忧解难,把党和政府的温暖与关怀送到千家万户,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幸福感、满足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度认同。

聚焦四个之家 筑温馨港湾

聚焦特殊群体,关爱“老小孤残”的生活是民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杨陈告诉记者,针对这些相对困难、相对脆弱、相对敏感的“一老一小、一孤一残”四类特殊群体,绥江县开创性地建设“期颐之家、康乐之家、梦想之家、天使之家”,以柔性的理念、亲情的服务、刚性的保障,为失能半失能人员、特困老人、孤困儿童、残疾儿童筑起了温馨的港湾。

“孩子们成长得更好,是我们最大的心愿”。为此,绥江县设立“梦想之家”儿童福利院和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从2020年起,县财政每年预算儿童福利工作经费20万元、聘请人员经费70万元,有力确保绥江县儿童福利院和未保工作的正常开展。

绥江县还固化“爱心妈妈”“爱心爸爸”志愿服务工作,756名“爱心妈妈”和180名“爱心爸爸”组成的志愿服务队,与全县留守儿童结成对子,开展爱心帮扶。今年4月,绥江县爱心爸爸妈妈志愿服务队入选全国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此外,绥江县民政局“期颐之家”集中供养特困五保老人104人,“康乐之家”集中供养失能、半失能人员260名,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特困家庭负担过重、家庭照顾不周、家庭劳动力受困等实际问题,实现了民政救助对象“兜准、兜住、兜牢”全覆盖。

聚焦基层治理 保障自治促发展

选个日子、起个早,拍张合影、领个证,这是大多数中国人结婚登记的简单程序。但是结婚登记这个程序在绥江县民政局却有着别样的浪漫。

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绥江县民政局将婚姻登记处重新规划设计装修,婚姻登记大厅以“中国红”为主基调,以“和”为主元素,让新婚夫妻在充满喜庆的环境中接过法律赋予的凭证,也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有形的传承。“今年2月22日和5月20日两个特殊节日,迎来结婚登记热潮,我们这里也引来许多人打卡留影。”绥江县民政局工作人员杨燕说。

“和谐的婚姻家庭是社会稳定的基石,营造文明、健康的婚姻观,是我们民政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秉承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风、家教、婚姻家庭教育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优化婚姻登记窗口服务工作,把喜事办得更喜,更好地服务好全县各族人民群众。”杨陈说。

绥江县民政局用仁爱之心、服务之手、创新之举,服务全县各族群众,让党的好政策的阳光温暖每一位群众的心。在此过程中,各民族成员对伟大祖国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不断增强,各族群众“五个认同”不断增强,维护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和国家的统一安全,成为绥江各族群众的行动自觉。 

来源:民族时报

校对:胡远松

审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谭泽涛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谭泽涛
标签 >> 民族团结 典型 民政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