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市“四个一批”抓实易地搬迁工作推进各民族互嵌式发展

 2022-08-24 10:38  来源:昭通新闻网

近年来,昭通市深入开展“四个一批”工作,推动“易地搬迁+民族团结”高度融合发展,不断提高易地搬迁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推进各民族互嵌式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一是建好一批民生项目。昭通市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工作班子、一个实施主体、一抓到底”的工作推进机制,科学制定项目建设倒排工期计划,做到挂图作战、按图销号,为顺利完成安置小区项目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集聚东西协作、定点帮扶、社会帮扶各方力量,精准扣好“四粒扣子”,全力做好“四篇文章”,累计投入730亿元扶贫资金,突出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建成373个集中安置点,建成靖安、卯家湾等9个万人以上集中安置区,35.47万群众进城入镇,185.07万贫困人口在空间和情感上实现互嵌,为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奠定良好基础。

二是组建一批工作队伍。积极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队伍,做好搬迁群众就学、就医、就业等后续扶持工作。在各个搬迁小区建立党群服务中心,设立“党支部”“包点责任工作组”“就业帮扶中心”“业主管理委员会”,以及工会组织、团委组织、妇联组织等,建立妇女儿童之家、老年活动中心、党员活动中心、党建书屋、乡愁书院等。通过组建第一书记+驻村队员+社区长+楼栋长+单元长工作队伍,实现“一张网覆盖、一站式处理、一揽子解决”,打通服务搬迁群众“最后一百米”,提升社区服务管理、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常态化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进网格、进商户、进楼栋、进家庭“四进”活动,把党的民族政策、“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送到千家万户,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在各族群众心中。

三是搭建一批供需平台。积极搭建“产业发展+就业帮扶+配套设施”等平台载体,促进搬迁群众就业增收。全面掌握扶贫车间、工业园区企业用工需求,同时举办“昭通市民营企业招聘月”企业现场招聘会,逐个企业对接落实就业岗位,优先安排搬迁群众就近就业;积极搭建企业和搬迁群众供需对接平台,加强与劳务输出公司协作,组织有务工能力的集中开展技能培训,抢抓东西部扶贫协作契机,依托“互联网+就业服务站”、在外发展成功人士,精准对接就业信息,有序组织外出务工,实现了有劳动能力的搬迁户家庭至少有1个劳动力稳定就业,促进搬迁群众由“农民”向“工人”“新市民”转变,各族群众的口袋鼓起来了、精神强起来了,在管好“肚子”的同时更好的管好了“脑子”,增进了各族群众在空间、文化、经济上的交往交流交融,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

四是开展一批惠民活动。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常态化开展文体活动,丰富搬迁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今年以来在各搬迁小区开展“迎新春文艺演出”“健康卫生进社区义诊服务”“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现场招聘会”等系列活动40余场次,参与群众4万余人次。在鲁甸卯家湾安置区举办就业与创业抖音专场培训,各族搬迁群众共256人参加培训,开展“社区邻里守望”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在靖安新区通过开展传统节日涵育搬迁群众家国情怀,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宣传活动,通过设置宣传展板、设立宣传咨询台、入户走访宣传等方式,向搬迁群众宣传民族理论政策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等;在各搬迁小区开展“民法典进易地搬迁安置小区”主题宣传活动,发放普法宣传资料6000余份,悬挂宣传标语40余幅,解答群众咨询350余人次,切实把宣传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昭通市民宗局 供稿

审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单娟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单娟
标签 >> 民族团结 创建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