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兴 昭通兴——三道水的柑橘

 2022-06-30 09:32  来源:昭通新闻网

格巧高速公路巧家县城段。 毛利涛 摄

“要致富,先通路”,这话说得在理。30多年前,永善县新店大队海拔最低的地方是三道水,当时三道水沟里的柑橘产量高、口碑好,一到冬季,每天都有几十支马帮在逶迤的山路上驮运柑橘。白天黑夜,马不停蹄,从三道水沟到莲峰街,有三四十公里的路程。一季的柑橘,不知要挤干多少人马的汗水。虽说当时经济困难,劳动力转移赚不到钱,但附近的村民能够养匹马儿去驮运两个来月的柑橘,挣点钱也是不错的了。劳动力都在家里原地踏步,唯一的经济收入就是靠卖土特产。每年,每户的柑橘虽然要摘两三千公斤,但是除了马帮的驮运费和肥料农药的开支却所剩无几。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了10多年,后来,有人外出打工做生意,尝到了甜头,慢慢地他们引进了一些城市文化生活的方式。他们动员群众修小马车路,有钱的出点钱,没钱的出劳动力。有些甚至带动村里的青壮年们外出打工赚钱,年龄大点的就修路。就这样,一天天、一年年,村民得到了实惠,便集中精力投工投劳修路。

看着情绪高涨的群众,大队干部便向上级作了汇报,获得了县委、县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村民用了两三年的工夫,最终修通了毛路。

经过数次修建,拓宽了路基,汽车可以勉强开进村。就这样,村里的土特产就产值大增了,由原来马帮驮运转变为汽车拖运后,费用降低到了原来的十分之一,给种柑橘的村民增加了收入。这条汽车通行便道,成了一条奇迹的致富路,村民们无不向往和垂涎。莲峰镇的其他村民看到修路带来的好处,纷纷开始谋化修建公路……

1995年,后山村投工投劳修建了六七公里的乡村土路,把洋芋从人背马驮的方式转变成了汽车装运。没几年时间,后山村洋房突起,政府出资给村民硬化了路面,下雨开车都不犯愁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生活也在不断提升,2000年以后,几乎达到了村村通车路,山路上已不见马帮,农用车和摩托车占据了运输的市场份额,村民们不断改建土坯房为砖房。

脱贫攻坚的号角吹响后,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公路通行得到极大的改善,村民间达到了户户通,水、电都迁入家里……在脱贫攻坚工作的持续开展下,不仅交通方便了,还修通了柏油路,集镇上卫生也搞好了,乡村人居环境的整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变得干净、整洁了。出租车、乡村客运车、网约车辆等整天在乡村的柏油路上忙碌着。樱桃、枇杷一上市,到农家果园里购买和品尝人们从四面八方而来,车辆络绎不绝。在这春光和艳阳下,樱桃林荫深处,外地口音、本地口音,声声清脆,茶余饭后,树荫脚下孩童跟着大人们欢笑声一片,乐满农家樱桃果园。

初夏,枇杷种植户正忙着采摘装篮,黄澄澄的枇杷吸引了大量的订单。枇杷方便储存,能随快递寄往全国各地,因为交通便利,枇杷林里人来人往,运枇杷进城的车辆络绎不绝,往来驰骋在乡村振兴的柏油路上。

春夏秋冬,交通无阻,公路无闲。最为忙碌的是秋收季节,农家收割早晚不停,公路上车辆来回穿梭,收割庄稼的、收购花椒核桃的、叫卖百货商品的……乡下像赶场一样的车来人往,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路的改变,为振兴乡村添砖添瓦。

一条条乡村小道,像大树的根系一样,盘旋在山间,青砖白墙的一个个错落有致的村庄在春的艳阳下,显得非常漂亮。

作者:李志明

审核:莫娟   责任编辑:张宗健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莫娟
责任编辑:张宗健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