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行渐远的故乡

 2022-05-19 10:09  来源:昭通新闻网

故乡是年少时想要逃离的地方,是年老时想回但可能再也回不去的地方。遗憾的是,在外漂泊10多年后,我的乡音在逐渐地弱化。像极了河水,一直在溃逃,留下的只是河谷解不开的伤疤。

家乡盐津县因一条网络视频而被称为最窄的“一线城市”。逼仄的空间,深长的河流,城市沿河而建。这里有来自周边乡(镇)的村民,也有一部分在此谋生的外地人。

以前,觉得故乡闭塞、狭窄、交通滞后,贫穷、落后、偏远成为这里的标签。近几年,脱贫攻坚政策让家乡得到长足的发展,村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些土墙房、石头房子都已经被砖混结构的房子替代,已经找不到曾经让人怀念的老房子了。

以前,我家的土墙房子,会在墙体的两边留出两个位置,用木板钉成碗柜,既方便又不占位置,茶壶、杯子、碗筷都放在里面。我常常想起父亲用酒瓶的包装盒装茶杯,既干净又方便。老屋有很多父亲的记忆,也是父亲一生的心血,现在已经找不到了,心里有很多的失落感。

以前一到冬天,回到家就抱一抱柴扔在火塘里。一家人围在火塘边,烤火时会在上面吊一个茶壶用来烧水,有时候也会在茶壶里面煮洋芋、芋头、红薯。一家人会在火塘边坐到深夜。父亲给我讲故事,他经常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告诫我不要贪“小便宜”,不要想着一夜暴富,不要想着天上掉馅饼的事情。父亲常说,如果在外面能够过好就不要再想着回来,把握好每次可以改变自己的机会。父亲叮嘱我,树长天高,根永远在土里,无论走到天涯海角,都不要忘记家乡,有能力要回来帮助家乡发展,毕竟是在这里出生,从这里走出去的。

我家习惯冬腊月制作烟熏肉。当天将新鲜肉抹上一层盐,用绳子拴好,挂在火塘上,下面烧火的同时就可以熏肉了。开始的一两天火都烧得比较小,使得盐入味。熏肉的时候,尽量用果木的干柴,以花椒、柑橘、木香子树枝最好,熏制的肉比较好吃。现在,我妈每年发愁的事就是在哪里熏肉,她常说以前好,烤火的时候就可以熏肉了。

火塘没有了,少了家人在一起促膝而谈的温馨。烟火味已经少了,回家总是冷清了许多。

以前总觉得故乡只是一个代名词,思乡只是停留在孟郊《游子吟》的诗句中,感受不到那种思乡之情、思乡之痛。随着年龄的增长,思乡像是一坛陈年老酒,不断地发酵,真正地成了一种“愁事”,一种心病,已经深入到每一个细胞,久治不愈。经过多次辗转,才明白那句“父母在,人生尚知来处;父母去,人生只有归期”。家乡有欢乐的童年,有青涩的青春,家乡是我学会为人处世的地方。我常常会想起大山褶皱里的故乡,回忆那来之不易的水,回忆刻骨铭心的路,回忆父亲那些谆谆教诲。

在月明星稀的夜晚,我再次回忆《游子吟》《静夜思》,那些古诗词里的惆怅,已经没有天真烂漫的童年,更多的是莹莹的泪光。年少不懂愁滋味,读懂已是飘零身。随着离家越来越久,随着人生经历的不断丰富,乡愁不再是古诗里那些散落的诗句,更多的是生活沉淀在心里的分量,是生活中那些苦难与无奈、欢乐与喜悦、收获与失去的感悟之情。

那些在荒地里吃草的牛已经不见了踪影,那些轰轰的打谷声已经被机械声掩盖,那些在树林下啄食的小鸡也逐渐消失。只有那些年长的大爹大妈,还在山间呼喊着孙辈的乳名。

我多想回到那个生我、养我、伴我成长的故乡。

作者:李正雄

审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张宗健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张宗健
标签 >> 文化 父亲 故乡 熏肉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