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境守护 ——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朝天马片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纪实

 2021-10-11 17:23  来源:昭通新闻网

编者按:

为更好地推介昭通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展示昭通绿水青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昭通日报社近期组织采访力量深入到我市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药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南段)、铜锣坝国家森林公园等地,就黑颈鹤、栗喉蜂虎、金雕、云豹、五针白皮松、绥江含笑、珙桐、鹅掌秋、筇竹、连香树等珍稀动植物,珍稀鱼类资源的保护、繁育和开发利用,以及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涌现出的典型人物、感人故事和特色案例进行采访报道,今日起陆续推出,敬请关注。

芳菲四月,笔者沿着两旁栽满了樱花树的柏油路前行,纷飞的樱花瓣扑面而来,让人十分沉醉。这里万物复苏,山风温润,空气清雅,群芳争艳。

漫步在幽静的林区小道,看到一树树珙桐枝叶婆娑,一朵朵珙桐花犹如翩翩起舞的鸽子,引人注目。

繁殖期的黑熊正在哺育憨态可掬的小熊,雄性红腹锦鸡在雌鸡面前拼命炫耀自己,鸟儿在微风中尽情歌唱……

这里,就是原始而神秘的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乌蒙山保护区”)朝天马片区,它就像一颗镶嵌在云岭高原的璀璨明珠,坐落在乌蒙山腹心地带的昭通市东北部。

乌蒙山保护区是2013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是长江上游水系的重要水源地,也是昭通实施生态文明战略和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区域。

乌蒙山保护区还是重要的种质资源库,分布着十分丰富的野生动植物种质资源。其中,朝天马片区地跨彝良、大关、盐津3个县,涉及彝良县的小草坝镇、两河镇、钟鸣镇、牛街镇、龙海镇,大关县的天星镇,盐津县的柿子镇、庙坝镇、豆沙镇。最高海拔2225.9米,海拔高差1055.9米,面积15004.06公顷,占乌蒙山保护区面积的57.30%。朝天马片区的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混生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典型常绿阔叶林、暖温性稀树灌木草丛和暖温性竹林,保存了黄天麻、绿天麻、乌天麻、红天麻4个天麻品种。区域内的小草坝天麻药用价值为世界一流,素有“云天麻”之称,是我国优质天麻的原产地和天麻模式标本产地。

乌蒙山保护区原始森林群落保存完好,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分布广泛,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天然物种基因库。

朝天马片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类较多,有云豹、林麝、黑鹳、黑颈鹤等国家Ⅰ级保护动物,有黑熊、小熊猫、猕猴、青鼬、小灵猫等国家Ⅱ级保护动物。

按1999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统计,朝天马片区现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珙桐、南方红豆杉、福建柏、连香树、香果树、水青树、中华桫椤等15种。按保护级别划分,属于国家Ⅰ级重点保护的两种,属于国家Ⅱ级重点保护的13种。云南省级重点保护植物有15种,被IUCN红色名录收录保护等级在易危(VU)以上的有19种,被CITES收录的保护植物有24种。

珙桐花又名“鸽子花”,已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乌蒙山保护区管理局科学研究所所长李伟说,据保护区珙桐的专项调查统计,在朝天马片区,珙桐的分布面积约1.2万亩。

朝天马片区还有著名的小草坝风景区,位于昭通市小草坝国有林场(以下简称“小草坝林场”)内,地跨彝良、盐津、大关3个县。景区内悬泉飞瀑、山峦起伏、林海绵延,四季风物各异:春赏花、夏观瀑、秋撷叶、冬踏雪。小草坝林场地处岩溶地区,深邃神秘的溶洞和绝壁险峰令人赞叹。在“牛角岩”的附近,有丹霞地貌景观,板岩呈血红色,在落日映照下极为美丽。小草坝林场境内气候湿润、多雾,长年云雾弥漫,林区景物忽隐忽现,倍增神秘色彩。初冬季节的雾凇、雨凇,隆冬季节的白雪冰挂皆让人有身临北国之感。

朝天马片区分布在边远山区,管护范围面积大、资源保护任务重、森林防火形势严峻,资源调查、科研监测等基础性研究工作量大、任务重。

长期以来,乌蒙山保护区管护局的干部职工,特别是小草坝林场和乌蒙山保护区小草坝监督管理站(乌蒙山保护区管护局在朝天马片区设立的监督管理站,以下简称“小草坝监督管理站”)等基层一线的护林员,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围绕服务于国家生态战略需要,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全面做好保护区资源管护工作。

多年来,乌蒙山保护区管护局、小草坝林场以资源保护为核心,牢牢守住生态红线,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建立了“局领导挂片、站所人员分片、巡护人员到片”的网格化管理机制,实行分片包干的责任制度,将保护区范围的巡护区域、巡护面积、管护责任细化落实到每一名干部职工和巡护人员,切实履行好乌蒙山保护区保护管理的主体责任。小草坝林场把保护区内的森林资源划分为73个管护责任区,分别与职工及护林员签订管护合同,将管护任务落实到具体的山头地块、落实到人,真正做到了“山有人管、林有人护、责有人担”。

小草坝林场和小草坝监督管理站切实落实、压实防火责任,每年都签订森林资源巡护承包协议、森林防火目标管理责任状等,实现“防火工作人人知、防火责任层层抓”的森林防火目标。

加强防火宣传,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每年都发放森林防火户主通知书,悬挂永久性、半永久性、临时性标语;各林区在防火宣传月走访村委会、村民小组,与毗邻乡(镇)共同签订防火联防协议,真正形成齐抓共管、群防群治的良好局面;主动到相邻的18所学校开展协调工作,要求高年级学生每个班出森林防火黑板报,学校老师要给学生上一堂森林防火知识课……真正做到森林防火从娃娃抓起,让孩子们爱护森林,增强防火意识,当好森林防火“小天使”,切实把宣传工作落到实处;进入防火期,小草坝林场和小草坝监督管理站采取以会代训的形式,对林区巡护人员、承包人员、学校、村组部分人员等进行防扑火知识培训。强化高火险期防火工作,每年在元旦、春节、清明节、五一节及高火险期,在保护区、风景区内等重点地段组织开展严禁燃放鞭炮、烧香烧纸、生火野炊、严禁火种入山等专项宣传活动;利用赶集天,用车载播放器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云南省森林防火条例》及省、市、县人民政府防火命令等;同时,印发宣传单,发送短信等进行防火宣传,增强当地群众、游客森林防火意识,真正做到“森林防火,人人有责”。

加大值班及巡护力度,在防火期实行24小时带班、值班制度,加强对巡护人员的管理,对各片区巡护人员的巡护轨迹、巡护日志、巡护路线等进行检查,确保了保护区森林资源的安全。小草坝林场在每个林区组建专业扑火队,小草坝监督管理站建立一支应急灭火队,平时加强训练,凡遇晴天随时备战,以确保火灾发生时能用最科学的办法、采取最有效的措施、以最快的速度进行处置,真正做到“重兵扑救、打早、打小、打了”。

小草坝林场和小草坝监督管理站牢牢把握野外火源和强化宣传两个关键环节,严格执行5项100%的野外火源管理制度,加强对林边林缘种植户、林中坟主、特殊人员的管理,严管野外火源、严查进山人员、严处失职人员、严查肇事人员;督促巡护人员加大巡山力度,严禁一切火种入山,做到“有烟必查、有火必究”;对林区内的坟主进行登记造册,严格监管;落实特殊人群的监管责任,对特殊人群进行登记造册,对无民事行为人员落实其监护责任人。

近年来,乌蒙山保护区管护局、小草坝林场严格按照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的要求,完成了乌蒙山保护区内人类活动点位核查工作,进一步规范乌蒙山保护区的建设管理;连续几年组织开展“乌蒙山保护区野生竹笋保护暨森林防火专项行动”,有效保障了乌蒙山保护区内的生态资源安全;组织开展放牧整治、盗采海花、毁林种植天麻等专项整治行动,全面禁止在乌蒙山保护区内放牧、盗采海花、毁林种植天麻等违规行为;实行严格的监督检查和绩效考核制度,全年工作围绕盗伐林木、权属纠纷、林地侵占等开展工作,对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实行严厉打击,确保林区治安稳定;加强对违规占用林地的管理,特别是加强对林区内采矿、埋坟等的管理,对在林区占用林地的行为进行排查,同时加强对乌蒙山保护区乱挖滥采植物、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的管理,保护区森林资源管护成效明显。

开展毁林种植专项整治行动。小草坝林场和小草坝监督管理站所有职工、巡护人员进村组、到农户家中进行宣讲,发放告知书,积极争取当地群众的理解支持;开展情况摸排,形成问题清单,根据问题清单开展实地调查核实,逐一到人、到户、到地块,并通过GPS定点、实测面积等实地调查核实毁林种植天麻等有关情况,确保区域内整治排查到位。今年以来,在整治毁林种植天麻等专项行动期间,小草坝监督管理站在直接管辖的生物廊道范围内共排查出块状的天麻种植地48宗,面积57.93亩,涉及46个种植主体。小草坝国有林场在保护区排查出块状的天麻种植地39宗,面积45亩,涉及39个种植主体。对调查核实的天麻种植地情况按行政区域、责任主体、种植时间、使用地块类型、种植方式、对森林资源的损毁程度、整治措施等建立台账,提出整改措施,并按照相关要求,对涉嫌违法犯罪的案件,移交相关部门进行查处。

以社区发展为目标,积极探索共建共管途径。坚持资源保护与周边社区发展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周边社区居民生存和发展的实际需求,按照《保护区周边社区产业发展规划》,鼓励和引导周边社区群众大力发展竹产业、天麻、食用菌种植等特色产业,组织人员对保护区内及周边社区的农户、人口、家庭情况等进行认真细致的调查,初步掌握了保护区周边群众的基本情况,并建立了数据库。

乌蒙山保护区生物廊道涉及34个村民小组,总面积24000余亩,由于其位置的特殊性,生物廊道内居住着255户农户。近日,为了做好保护区的资源保护工作,小草坝监督管理站走访生物廊道附近村民,充分听取村民对社区共建和资源保护的意见和建议,努力构建资源保护与社区共建一体化格局。

乌蒙山保护区管理局以科研监测为突破口,不断提升保护区能力建设,与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西南林业大学、昭通学院等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组建了“杨宇明专家工作站”,深入开展乌蒙山保护区科研监测、资源调查、生态保护、社区共建等基础性研究工作。结合现有专业技术力量,组织完成了保护区资源补充调查、湿地及动植物资源调查、福建柏资源专项调查、连香树资源专项调查、毛竹资源调查等工作,初步掌握了保护区的自然地理、主要保护对象和生物多样性的基本特征。积极组织开展保护区主要保护植物识别特征的调查工作,累计完成保护区主要保护植物调查528种,全部建立了植物标本和主要识别特征的图片标本。积极组织开展保护区动物监测调查,通过在野外安放红外相机进行监测调查等措施,截至目前,共计拍摄监测到重点保护动物60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两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9种。

今年以来,小草坝监督管理站在小草坝片区开展了十齿花的物候监测,记录了十齿花的芽形成(花和叶)、开花、落花、展叶、果实形成等物候;完成了小草坝片区37个网格内的红外相机布设;完成了小草坝片区珙桐、水青树等的分布调查工作。

目前,乌蒙山保护区内发现苦苣苔科植物新种——乌蒙马铃苣苔,据了解,该物种只在乌蒙山保护区发现,而且居群数量很少,是一种典型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

近日,乌蒙山保护区藏酋猴成功入围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自然保护地管理司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主办的《秘境之眼》栏目。

多年来,乌蒙山保护区管护局的干部职工,特别是小草坝林场等基层一线的护林员,他们不论风吹雨淋,还是严寒酷暑,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在不通电、不通路、没有网络和通信的乌蒙山腹地,当好生态“哨兵”,守护好乌蒙山保护区的绿水青山和森林资源。在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守护下,乌蒙山保护区以峨嵋栲为代表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功能更加稳定;以珙桐林、水青树林、十齿花林等为代表的原生植物群落保存完整;以南方红豆杉、桫椤、福建柏、连香树、白腹锦鸡、贵州疣螈、四川山鹧鸪、红腹角雉等为代表的主要保护对象数量稳中有升,生物群落更加稳定,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断增强。

守护绿水青山,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的未来,让绿水青山永远造福人民、泽被子孙。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记者 唐 玉/文   图片由乌蒙山保护区管护局提供


审核:范云   责任编辑:张宗健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范云
责任编辑:张宗健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