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党代会·拥抱新生活丨搬出大深山 过上新生活——盐津水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群众生活纪实

 2021-09-24 10:58  来源:昭通新闻网

转过一个山头,盐津县水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的一栋栋高楼跃然眼前,“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一排红色大字格外亮眼。

盐津县是典型的山区县,地处滇川接合部,境内山高坡陡,沟壑纵横。2014年末,全县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8万人,贫困发生率34%,是国家级贫困县。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为切实解决“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难题,当地积极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近年来,当地结合新县城发展前景,并充分考虑搬迁群众意愿及搬迁群众对未来发展的需求,科学、集中规划建设了水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

“苹果、苹果,正宗的昭通糖心苹果……”刚进入安置区,便看到小广场上热闹非凡,有坐着晒太阳的老人,有成群玩耍的儿童,广场边上小摊小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从中和镇天宁村搬迁来的贫困群众柯余银家经营的水果摊便在其中。“现在好太多了,丈夫出去打工,两个孩子在水田幼儿园和小学读书,我就出来摆摊挣钱,老人在小区里打扫卫生,一个月也有几百块。”柯余银的孙媳妇金丽一边为客人切着西瓜一边自豪地告诉我们。柯余银一家共有8口人,因交通条件落后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搬迁到水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以后,眼界开阔了,思路也活了,教育、就业问题都迎刃而解,生活也逐渐红火起来。

“家群便利店”的老板郭光才一家也是搬迁来的贫困户。搬来这里以后,两夫妻发现小区人口多、商店少,买点生活用品都得走好几分钟去对面的B区,便东拼西凑借来10万元,经营了这家便利店。当我们问到店里生意如何,借款还清了没,夫妻俩只是乐呵呵地说:“反正开店的这几个月比我们打工强,小区里超市、卫生室、扶贫车间、篮球场等设施齐全,我们生活很方便。”

“从来没想过自己这点竹编的手艺还能坐着挣钱,以前都是编好了等赶集天走10多公里的山路背去市场上卖,运气不好的时候还得背着回来,现在厂里面等着要,订单多的时候还得加班加点。”水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竹编厂里的王明华忙着手里的活儿,打开了话匣子。

王明华26岁的儿子王林义在安置区的培训班里学习挖掘机,他说:“挂钩帮扶我的干部已经帮我问好贫困户无息创业贷款的事了,等培训结业后,我自己找工程干,一个月3000元没得问题。”

为了让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盐津县党委、政府在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积极发力,结合实际启动“稳心菜园地”计划,在安置区附近规划了650亩土地,根据地块形状、大小划分为0.5亩至0.8亩面积不等的区域,作为搬迁群众的自种菜园地。前3年免费耕种,3年后通过群众申请、乡(镇)审核、摇号分配的方式筛选确定种植地块,按照每年450元一亩承包。

水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建管委工作人员范泽武说:“安置区引进了多个扶贫车间,吸纳了235名贫困劳动力。贫困群众在扶贫车间工作,平均每月能拿3000元工资。”

通讯员 贾姗姗

审核:范云   责任编辑:张宗健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范云
责任编辑:张宗健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