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真情浇灌民族团结之花 ——昭阳区永丰镇元龙社区党支部书记马殿彭小记

 2021-01-18 09:15  来源:昭通新闻网

我的老家在昭阳区永丰镇元龙社区,自从妈妈搬到城里妹妹家以后,我就很少去。前几天回去了一趟,看到元龙社区变化很大,弟弟、弟媳及乡亲们都在夸这里的党支部书记马殿彭,说他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真情奉献,为稳定和谐、民族团结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对此,我很感兴趣,让弟弟作向导,在社区居委会和周边采访了他和他的同事。

马殿彭是回族,是个“80”后,高大魁伟的身材,白里透红的面庞,一双黑黑的大眼睛纯净而清澈,显得青春、帅气而又阳光。

马殿彭说:“作为一名工作在少数民族杂居社区的基层党支部书记,思想深处一定要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重视民族团结工作,自觉维护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因为民族团结就像是我们的眼睛,我们要像爱护眼睛一样去爱护它。”

他还说:“元龙社区是个大家庭,各民族就是兄弟姐妹,兄弟姐妹间要团结一心,不分彼此,元龙社区稳定、和谐了,我们的日子就会过得开心有滋味。”朴实的话语道出了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道理。

马殿彭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除“恶名” 治穷根

元龙社区有16个居民小组,1786户6116人,由回族、汉族、彝族组成,其中回族人口占45%,是1958年兴修永丰水库时,从库区周边移民搬迁来的。社区国土面积有7.8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340亩,种植面积329亩。这里的土壤具有保水、保肥、透气良好等特点,但人均仅有0.5亩左右的耕地,只能种植水稻、玉米和土豆,且打下的粮食不够吃,一年要差两个月的口粮,是昭阳区数一数二的贫困社区。在这里,曾出现过因争山地、争水源而打架斗殴的情况;还因为贫穷少粮等原因,有的人乱摘别人家的果子,乱拔别人家的青苗,毁林开荒、破坏生态、侵占河埂地等事件时有发生,群众之间也常因生活琐事吵吵闹闹,极不团结,导致元龙“恶名”在外,“丑名”远播。

“干部们整天忙于化解矛盾,哪里‘着火’了,就去当哪里的‘消防队员’,没有精力、时间来谋求发展。”马殿彭对那段日子记忆犹新。

20年前,马殿彭从部队退役回到家乡,看到老家发展不前、面貌依旧,而旁边的三甲社区却发展迅速,人们生活越过越好,心里很不是滋味,他决心扎根元龙,带领元龙人团结奋斗,脱贫致富。

马殿彭请来专家进行务工培训,第一批就有300人走出去了。现在有2700多人在外面务工,远的去广东、浙江,近的就在昭通和昆明,做建筑、进工厂、开饭馆、卖烧烤……元龙人的腰包逐渐鼓起来,思路也活泛多了。

留在当地的人,马殿彭就带领着他们兴修道路、流转土地、引进外资,壮大集体经济,扩宽增收渠道。

后来,昭阳区通往大山包的凤(凤凰镇)苏(苏家院镇)公路修通了,元龙连接永丰镇和昭通城的“烂泥路”也得到了彻底解决,私家车陆续开到元龙来了。一些外出务工、做生意赚到钱的人开始回家盖房、买车,也有的人回来创业。通过土地流转,过去“种粮不够吃”的土地上养起了牛和猪,还种草莓、车厘子和绿化苗木,不仅解决了缺粮的问题,还换成了丰厚的“真金白银”。

这几年,脱贫攻坚进程加快,元龙社区黄牛存栏超过3000头,有了两家合作社,还有草莓基地和绿化公司,其中草莓基地占地138亩,产品销往全国各地。草莓种植基地让百余户流转土地的群众有了稳定收入,解决了几十人的就业问题,高峰期在基地打工的群众达百余人。

2020年,元龙社区人均纯收入达到5980元。“外面有人挣钱,家里有人创业,多年的‘穷根’挖断了,元龙处处开满了团结和睦的鲜花。”马殿彭说。

团结紧 一家亲

马殿彭深知团结、稳定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自己工作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都要折射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良好形象。

陈家营是元龙社区的一个居民小组,有汉族群众192户610人。长期以来,人们居住分散,房屋布局凌乱、道路不通、沟渠不畅,基础设施滞后,群众生活十分困难。为了打造美丽和谐的陈家营,马殿彭把团结稳定的工作也捆绑起来一起抓,但群众基础太差,不配合、不支持。当得知他要带领干部丈量各家的土地、拆旧房、建新居的消息时,陈家营顿时“炸开了锅”,有的暴跳如雷、极力反对,有的冷眼旁观。

“丈量土地、旧房拆除重建是基础工作,团结稳定、化解矛盾纠纷也是基础工作。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我们白天丈量土地,晚上就在群众家里化解矛盾,尽力做通群众的思想工作。有些群众因为思想观念落后,安于现状,不愿意拆除老房子;有的私心过重,总想多占点便宜,如果不让占就不拆房。一天两天,半月一月,干部天天‘泡’在陈家营,深更半夜才能回到家,导致有些干部常常吃‘闭门羹’,有的还被媳妇埋怨。那段时间,真是有点心力疲备、焦头烂额。但面对难事,干部只能挺身而出。”马殿彭回忆道。

马殿彭的同事、汉族同胞钦兰江接过他的话,激动地说:“马支书带领我们丈量土地、拆旧建新房屋时,陈家营的老大妈胡兴兰坚决不同意,把量尺抢去扔了,想方设法地阻止工作。那时正值寒冬腊月,为了赶工期,我们顶风冒雪在田间地头丈量土地,反复计算着每家每户的土地面积和建房面积,我们知道,只要有一家算多了或者是算少了,人们就会‘闹翻天’,所以,一点错误都不能出,一点私心也不能存,必须公平公正!很多人的耳朵冻起了一层茧子,手也生出了冻疮,大年三十的晚上,还在挨家挨户地去做群众工作,因为要趁着过年的晚上人们团聚的时候,先做通年轻人的工作,再通过年轻人去说服老年人。事实证明,我们的工作方法是正确的,艰苦的工作终于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只是群众的工作做好了,我们连顿‘团圆饭’都不能和家人在一起吃!”

“是呀,为了做通群众的思想工作,那段时间,我们开了16次群众大会,一人一天要调解五六起矛盾纠纷,很多工作队员讲话多得‘嘴巴起泡,嗓子冒烟’。不过‘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们的工作取得了圆满的结果,就连胡兴兰大妈也为我们竖起了大拇指。”甄帅说。

驱车绕陈家营巡视了一周,果然名不虚传。如今的陈家营,是市级美丽乡村建设40个示范点之一,也是昭阳区永丰镇的一张靓丽名片。在保留古树、古井的基础上,这里还改扩建了一个水体公园、一个活动广场、一个党员活动室,兴建了公厕、垃圾(污水)处理池,打通了一条宽阔的主干道和5条串户路,新建砖混白墙青瓦房138户138幢,提升改造了38户38幢,剩余的也进行了装修粉饰。现在,家家门前栽上了绿色植物,道路也干净整洁,陈家营已成为“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的美好家园。

“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马殿彭说:“近些年来,元龙社区各民族特别地团结友爱,特别地稳定和谐,各族之间通婚已成常态,真正成为了‘一家亲’。比如第3组的汉族居民李培藩与本社区的彝族居民卢啟艳结婚;第11组的回族居民马光响与第9组的汉族居民贾明芬结婚,第11组的回族居民马光勇与绿荫社区的汉族居民邱雪英结婚等,这些人已成家多年,夫妻和睦、邻里团结,与双方的原生家庭也成了团结友爱、患难与共的大家庭。”

马殿彭在元龙社区一干就是20年。从最初的每月工资80元到现在的每月工资1600元,他无怨无悔。他说:“不管工资多少,我都要扛起这份工作,扛起民族团结这份责任,继续努奋斗,做出好成绩,实现我的人生价值,对得起生我养我的父老乡亲!”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贤英 文/图

审核:刘静涛   责任编辑:陈允琪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刘静涛
责任编辑:陈允琪
标签 >> 民族团结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