夼氹荞粑,敲开了那扇紧闭的心门

 2020-12-28 14:12  来源:昭通新闻网

回望易地扶贫搬迁动员,确实是一条不寻常的来时路。这条路上,洒满了各级领导干部的心血和汗水。

大关县高桥镇太华村夼氹坪是一个高寒地区的苗族村寨,居住着19户83人,那里的贫穷落后是相当典型的。当地距离太华村委会14公里,海拔2700米,经济作物播种难度较大,生产生活环境较差,经济发展成本过高,不利于长远发展,属于“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按计划,夼氹坪村民小组就在大关县实施整体搬迁至昭阳区靖安新区的名单之列。

为彻底解决当地苗族同胞生存和发展困境,各级领导干部数十次翻越高山深入农户家中动员搬迁,但是他们始终没有点头同意。因为他们眷恋着已经住惯了的土地舍不得搬离;因为他们担心适应不了新地方的生活而衣食无依;因为他们担心身为少数民族的自己融入不了新环境、新生活。

2019年8月6日,县委易地扶贫搬迁攻坚工作组一行5人带着“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再行夼氹坪。

一般情况下,车辆从村委会出发1个小时可以行驶到木姜坪村民小组,从木姜坪村民小组再步行3个多小时就能抵达夼氹坪。但是那天天气不是很好,车还没到半山腰,就已是大雾笼罩,细雨蒙蒙。快要到达山顶时,车子一直打滑,想再前进一步都困难,大家只得下车步行。下了车,冷得发抖,同行的女队员龙桂芳还打趣地说:“不到一个小时,我们就从夏天直接进入到了冬天。”

因为山高坡陡、道路崎岖,下雨路滑,加上其中两名队员痛风发作走路困难,大家只能一步一步小心翼翼前行。走了近5个小时的山路,才到达了目的地夼氹坪。

虽然工作队员都是会讲苗语的苗族干部,但是大家的到来并不受欢迎,能看得出村民们的反感之意。正值收割荞子的季节,农户们非常忙。按理说,8月应该是蔬菜满园的季节,可是在这个地方,除了少量种有一些莲花白以外,其他蔬菜都没有见到。走进农户们茅草盖顶的家中也空空如也,只有村民小组长家挂了两块很肥的腊肉,其余的根本看不到可以吃的东西。作为工作队里唯一的女性,龙桂芳的眼泪不知不觉在眼睛里打转。平时他们吃什么?用什么?这样的条件又如何生存?她走进一户人家,她问:大姐,你们平时吃什么?大姐回答:荞粑,土豆!查看各家各户后才知道他们除了荞粑、土豆和莲花白外,其他什么都没有,每顿都以这三样充饥。工作队自己是带了干粮来的,这个干粮其实就是方便携带的方便面。那晚工作队的晚餐也是以方便面和这三样菜为主。

吃过晚饭,大家想进一步了解村民们对于搬迁的想法,正好有一个大姐路过,队员们就叫住她,起先聊得都非常开心,当提到搬迁这个事的时候,她立马变得非常激动,大声哭起来,破口大骂工作队,还说:“想让我搬迁,先把我埋了再说。”说完就气愤地转身走人。最主要的是她手里拿着一把镰刀,吓得工作队员们不敢再说什么,担心大姐将镰刀当武器伤害自己。当天,工作队挨家挨户走下来的结果都一样,他们非常排斥工作队,更反感搬迁之事,一提搬迁就以死相逼。

那一夜,这位王姓大姐跑去躲起来了,队员们都很担心她的安全问题,三番五次去她家,也没有看到人影。在夼氹坪的第一夜,大家都没有睡着。第二天一大早,大家就想着去看看王大姐的情况,在村子里转悠了半天,终于听到大姐在另一农户家中说话的声音。顺着声音找到了王大姐,她一看到工作队又开始激动,大哭大骂起来。队员们静静地、耐心地坐着听她发泄愤怒。等到王大姐自己都骂累了不作声之后才找一些话题试着跟她交流,但是只字没提关于搬迁的事,待其稳定情绪再渐渐逗她开心,聊她外嫁的女儿。在大家的精心劝说下,她终于平静下来,并露出了笑容,最后还邀请工作队去她家吃荞粑粑。那天中午,大家都到王大姐家吃荞粑粑去了。

其实,很多少数民族群众是直率、坦诚的,一旦他认准了你,便什么话都好说,哪怕是一件别人认为不起眼的小事儿他也会记挂在心间。这一去,使得干群之间的距离更加贴近,思想更加相通。

这个缺口打开后,工作队开展工作就变得相对容易,其他农户也就能坐下来与队员们交流,谈想法、说顾虑。随后的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工作队都在逐户走访,耐心、细心、用心做好搬迁政策解释。每天走访结束后都要围坐在火塘边集中分析研判当天收集到的情况,常常干到夜里两三点钟才休息。

8月9日,经过连天的阴雨,终于迎来了晴天,刚刚起床的队员们全部站在院子里边晒太阳边说工作上的事情。突然,一个老奶奶背着手朝工作队大步走了过来,方向是朝着龙桂芳去的,感觉气势汹汹的样子,不知道随后会发生什么事情。然而,结果是暖心的。老奶奶一把将龙桂芳的手拉了过去,从怀里拿出一块热气腾腾的荞粑粑,一把塞到她手里。还没等龙桂芳反应过来,老奶奶转身就跑了。当时她傻眼了,眼泪一下就流了出来。龙桂芳说,那是她此生吃过最美味的荞粑粑。

也就是在当天,所有住户都在搬迁承诺书上签了字。

在夼氹坪待了5天,队员们顿顿吃方便面、土豆和莲花白,没有米,没有肉。

5天的相处,从不待见到笑脸相迎,从怒骂声到欢声笑语。10日,工作队返程,村民们依依不舍,哭着送别,流下幸福的热泪。脸上堆着笑容的工作队员们也哭了,流下感动的热泪。

2019年11月17日、18日参与新房摇号以后,他们就期盼着早日搬进靖安新区的新房子。

2020年3月4日,随着最后一批苗族群众的搬离,夼氹坪整体搬迁任务全面完成。

在靖安新区,大关县共搬迁安置群众5289户22557人,每10户就有一户是少数民族。这当中,有苗族293户1276人、彝族99户377人、回族158户701人。

王建敏,就是夼氹坪那位手持镰刀的苗族妇女,搬迁到靖安新区后就跟着姑娘进昭通城去了。4月底,通过电话联系上她本人。她说,姑娘在工厂打工挣钱,她在家里负责带外孙。现在在昭阳区生活感觉很好,跟姑娘生活在一起帮着带孩子也方便,当时死活不想搬出来就是担心没吃的。她还说,能有今天的生活,还得感谢大家的关心!

与这位王大姐一样,能从大山里走出来定居到靖安新区,大家都是满怀欣喜,对生活环境的改善非常满意,感觉邻里关系和谐,各民族团结友善,美中不足的就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就业难、挣钱难,期待早日战胜疫情,期待有更多能够就近务工的岗位。

他们坚信,困难是暂时的,只要有党和政府的政策关怀,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

(作者:张 华

审核:彭念敏   责任编辑:崔鹏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彭念敏
责任编辑:崔鹏
标签 >> 文化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