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云南网
2020-10-24 12:381950年10月19日,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肩负民族的期望,高举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旗帜,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同朝鲜人民一道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这是中朝两国人民和军队团结战斗的伟大胜利,是维护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事业的伟大胜利。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云南积极响应中央的号召,在全省范围内广泛动员,开展了以增产节约、支援前线和爱国主义为主要内容的抗美援朝运动,为抗美援朝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70年来,抗美援朝所锻造出的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始终放射着璀璨的光辉,感召和鼓舞着我们,克服前进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1951年秋,陈赓(右二)与彭德怀、金日成等在朝鲜桧仓郡矿洞。
驻云南的部队及一批批英勇的云南儿女,相继奔赴朝鲜战场,与武装到牙齿的以美国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展开了血与火的殊死战斗,先后参加了数百次大小战役,为战争的胜利谱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乐章。
1950年10月底,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0军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序列成为第一批入朝部队,3万多将士在军长曾泽生、政委徐文烈的率领下开赴前线。这支部队即是由云南各族儿女组成的原滇军60军,在长春起义后整编而成。
1950年6月,云南军区以第13军警卫团及抽调的1万余名干部、战士组成补训师,赴朝作战。
1951年3月,云南军区所属第15军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序列入朝作战。
同月,时任云南省人民政府主席、四兵团司令员兼云南军区司令员的陈赓将军,奉命调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司令员兼政委,率6000余驻云南的官兵赴朝作战。
后云南驻军又先后有大批官兵被抽调,分批赴朝作战。
云南军区所属第15军官兵在朝鲜战场浴血奋战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第50军先后两次入朝,先后参加了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次战役和解放朝鲜西海岸诸岛的战斗;第15军先后参加了第五次战役和平(康)、金(化)、淮(阳)地区防御作战以及著名的上甘岭战役。
在战争中,将士们打出了云南子弟兵的威风,也打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雄风。在第四次战役中,第50军位于战线的最西部,在汉城以南地区,背临汉江,迎头挡住美第3师、第25师,英第29旅和土耳其第1旅的道路。面对装备及人员都占优势的敌军,第50军将士在雨点般密集的炮弹中,与敌人展开殊死争夺,以血肉之躯苦苦坚守,死战不退。战斗最惨烈的时候,一天之中就有三四个连队全部牺牲在阵地上。惨烈的战斗进行了半个月,第50军就已伤亡过半,全军勉强能成建制投入战斗的只有4个营又4个连的部队。因伤亡过大,部队只好收缩兵力,固守要点,尽力迟滞敌军北进。1951年2月初,因汉江将要解冻,第50军撤至汉江北岸继续阻击敌军,为稳定整个战线继续战斗。在50多天的汉江两岸防御作战中,第50军总计毙伤俘敌1.1万余人,击毁坦克装甲车70余辆,击落击伤敌机15架,缴获各种枪支1800余支、汽车17辆、火炮34门。
在著名的上甘岭战役中,第15军在友邻部队的配合下,依托以坑道为骨干的防御阵地,官兵们以“一人舍命,十人难挡”的硬骨头精神,在约3.7平方公里的狭小地区内,与敌反复争夺43天,抗住了敌人日均20万发炮弹的狂轰滥炸,打退敌人排以上兵力的进攻900余次,进行较大规模的反击29次,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克服常人所难以想象的各种困难,浴血奋战。
英勇的志愿军英雄们,用生命之躯铸就了顶天立地的丰碑,使敌人鼓吹的所谓“一年来最大的攻势”彻底失败。
1950年5月,为应对朝鲜半岛的紧张形势,办学于云南陆军讲武堂旧址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军政大学四分校学员提前毕业,257名学员奉命分配到二野四兵团第十五军所属作战部队。
1951年年初,中央军委决定组织第二番轮战部队,由西南军区组建一个兵团援朝。2月,根据中央军委决定,陈赓奉命以云南军区机关为基础,组建志愿军第三兵团,鉴于云南军区所属的第十三军、第十四军都奉命在西南边境担负任务,不便调动,只抽出第十五军,与第十二军、第六十军共同组建志愿军第三兵团。陈赓任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同年6月1日,中央军委任命陈赓为志愿军第二副司令员兼第三兵团司令员,协助彭德怀指挥。为挫败敌人“秋季攻势”,陈赓根据前期战况召开了作战会,总结了第五次战役的经验教训,并对志愿军第三兵团进行了整顿。
1950年5月25日颁发的二野军政大学四分校杨家骥毕业证书
1952年10月至11月间的上甘岭战役中,在陈赓直接指挥下的秦基伟十五军所部,经受住了世界战争史上密度空前的炮火考验,志愿军英雄用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铸造了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打出了上甘岭铁血战斗精神。
据资料统计,二野军政大学总校和第三、第四、第五分校有数千名同学分配到二野奉命援朝作战的第十一、十二、十五以及四野所辖的第五十军,在师、团机关和营、连建制单位当文化教员、文工团员、无线电报务员,先后参加抗美援朝第一、二、三、四、五次战役。
毕业于二野军大的20名电讯支队毕业生,分配到志愿军第十五军。在第五次战役中担任第十五军军长秦基伟专用电台报务员施则悌学员,在出国抗美援朝誓师大会上,代表全军通信兵庄严宣誓:“抗击美国侵略者,保卫亲爱的祖国,一定要发扬艰苦奋斗的、英勇顽强的作风,努力做好通讯联络工作,做到人在设备在,保证各级首长的顺利指挥战斗”。誓师大会慷慨发出誓词:“不书英雄榜,便涂烈士牌”。
1951年3月,云南军区政治部发抗美援朝战斗中表现突出的二野军政大学四分校杨家骥记三等功证书。
这张证书上写着:
我政治部杨家骥同志,1950年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巩固国防及捍卫世界和平的伟大任务中,对自己担负的各项工作,辛勤艰苦,积极工作,获得优良成绩。于年终工作总结,经众议评定,领导批准,给予记三等功一次,这是革命历史中无尚的光荣;特发此证,以资纪念。
望戒骄、戒躁,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积极参加政治整训和军事练兵,为建设现代化的国防军作好备战工作而奋斗,准备随时粉碎以美国帝国主义为首的任何侵略阴谋,保卫祖国和保卫东亚及世界和平而争取功上加功。
云南军区政治部支委会
一九五一、三、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十军的前身,是国民革命军第六十军,是由滇军编建而来的部队,中上级军官多出自云南陆军讲武堂(学校)。
解放战争中,1948年10月,六十军在军长曾泽生带领下在长春起义,后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十军。1950年9月,驻防湖北、河南的第五十军所属部队奉命开赴东北,归东北军区指挥,10月19日开赴朝鲜前线,先后参加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次战役。在第一、第二次战役中,五十军奉命执行截击向楚山及新义州方向进犯之敌,并在安东及新义州设防,以保证志愿军后方安全。
在第三次战役中,第五十军第四四五团第一营、第四四六团第二营,在汉城北约四十里之佛弥地、三下里地区,对敌坦克行军纵队实行前堵、后截、拦腰攻击战法,经3小时激战,炸毁敌坦克27辆、汽车3辆,缴获坦克4辆,装甲车3辆、汽车18辆,榴弹炮2门,毙伤敌200余人,俘敌美英军227人,全歼英军皇家重型坦克营。
在第四次战役中,五十军所辖部队在汉江南北两岸顽强阻敌50个昼夜,沉重打击和消耗了敌有生力量,保证了志愿军主力的休整、集结和粮弹补充,为准备实施战役反击争取了时间。
第四战役后,1951年3月15日第五十军奉命回国整补,同年7月第二次开入朝作战,担负西海岸防御以及抢修机场等任务。10月至11月,奉命执行渡海攻岛任务,在空军和炮兵支援下,先后攻占南朝鲜军盘踞的椵岛、炭岛、大和岛、小和岛、和艾岛。
前线的战斗离不开后方的援助。云南人民与全国一道,一面进行艰巨的经济恢复和建设工作,一面在后方积极支援志愿军。
昆明市举行声援游行。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宣传教育运动
在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全省各地广泛深入地开展了大规模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宣传教育运动。1950年昆明市委在纪念“八一”时组织了有2.3万余人参加的和平签名,在国庆节组织有5万人参加的纪念会。11月,下关、大理两地军民8.8万多人举行游行示威,控诉美帝国主义罪行。1951年4月18日,云南省各族人民在昆明市举行抗美援朝代表大会,宜良、曲靖、武定3个专区及昆明市各族各界和归国华侨等代表共1400多人参加了会议,全体代表签名拥护世界和平理事会关于缔结和平公约的宣言,并一致投票反对美国武装日本。全省各族各界纷纷举行集会和示威游行,显示出“人民战争人民支援”的生动景象。
云南:捐献粮款热潮
全省各族各界群众掀起了踊跃捐献粮款的热潮,以实际行动支援抗美援朝。各地的工厂、农村、机关、学校、街道,以及工会、青联、妇联等人民团体都普遍制定了捐献计划,许多单位和个人都把捐献武器作为抗美援朝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爱国公约。
在昆明市,各行各业工会的广大职工在经济还未复苏时,仍节衣缩食,慷慨解囊。据1951年昆明市总工会统计:公路运输工会捐30000万元(旧币,以下同),中国电业工会捐15000万元,中国邮电工会捐90000万元,云南五金工厂捐4000万元,昆明市医务工会捐15000万元,西区机器业工会捐300万元,东区机器业工会、云丰铁工厂工会、自来水厂、绥远铁工厂、三五六厂、搬运工会、昆明电厂、昆明市邮电局、店员工会等单位共捐献228000万元。其中超认购捐献的就有17家。全省各地也积极响应,如云南锡业公司职工捐献了“云锡工人号”战斗机一架,工商界人士王少岩、梁金山、刘淑清等也主动各捐献一架战斗机……。
至1951年底,捐款活动结束时,全省捐款入库数已达489亿元,超额完成认捐飞机20架,大炮2门,高射炮1门的捐献任务。数字是枯燥的,数字又是有力的,它生动地展示了云南人民的爱国热情。
群众踊跃捐赠
云南:爱国增产节约运动
为了加速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保证朝鲜前线的物资供给,云南人民响应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关于“增加生产,厉行节约,以支持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号召,掀起了热火朝天的爱国增产节约运动。1951年12月25日,云南省军政委员会、省人民政府、省协商委员会举行联席会议,成立“云南省爱国增产节约委员会”,指导全省范围的爱国增产节约运动。全省农民在“劳动光荣,爱国增产”“多打粮食,支援抗美援朝”的口号下,掀起了农业增产运动。各工矿企业提出了“工厂即战场、机器即枪炮”的战斗口号,云南纺织厂提出“多纺一根纱,为抗美援朝多增加一分力量”,二十二兵工厂提出“一切为了战争的胜利,前方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开展了爱国主义劳动竞赛。其中昆明市电工器材厂的董福生小组成为抗美援朝运动中云南生产战线上的一面旗帜。为了保证全厂生产任务的完成,董福生带领小组77名工人抢修一台反射炉。在不停炉的情况下,他冒着灼人的高温,戴上湿麻手套,把手伸进1000多度高温的炉子里,修补炉顶门,提前完成了任务,产量提高了26%。而他们小组所得到的230元奖金也捐献给了抗美援朝。
高昂的爱国热情、高度的生产积极性成为云南建设的强劲动力,有力地促进了云南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及时而充分地供应了前线庞大的军需,为战争的胜利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在中、朝两国人民和全世界进步力量的共同努力下,1951年7月,朝鲜战争进入“边打边谈”阶段。经过两年的相持,交战双方于1953年7月签署停战协定,抗美援朝战争取得伟大胜利。1958年10月26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全部从朝鲜撤出回国。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正义的胜利、和平的胜利、人民的胜利。抗美援朝战争锻造形成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必将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战胜一切强大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