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读书,再读书

 2020-08-27 09:24  来源:昭通新闻网


教书育人,让每一个学生成长成才,对于每一位教师来说,这是最基本的职责所在,更是最神圣的事业追求。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无数教育工作者为之穷尽毕生心血。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每一个鲜活的事例、每一个成长的孩子、每一个独特的做法,都使人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是苏霍姆林斯基深邃的教育思想和生动的教育实践,从他独特的教育理念和伟大的教育成就,特别是他对教师提出的“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这深刻揭示了教师提高自身能力的重要性。

在教学实践中,相信广大教师同我一样,课堂上争分夺秒地讲,一遍一遍地教,课余时间不厌其烦地帮助学生复习重点、解读难点,不知疲倦地给学生讲解每一个词、每一个句子,但少数学困生的进步不仅不明显,反而随着年级的提高问题越来越多;成绩好的学生平时越学越轻松,成绩差的学生越学越吃力,仿佛陷入了一个“教学怪圈”。作为老师,“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等名言不知对学生说了多少遍,几乎成了口头禅;课堂上领读、课后规定内容读等方法无所不用其极,但事与愿违、事倍功半的现象也是屡见不鲜。抛开学生和家庭的因素,我认为应该更多从教师自身找准根源、找到出路。

韩愈曾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如何“传道”?怎么“解惑”?这不正是对老师提出的要求吗?明代大儒朱熹说过:“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只有不断认真读书,不断求新求异,不断获取新知,才能成为学生的老师,才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的“灯塔”,才能成为学生成长成才路上真正的“引路人”。古往今来,对于“教师”一词的解读早已告诫自己:“想要当一名好老师,必须要不停地读书。”不断地完善充实提高自己,正所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真正的为人师表,不仅要有一池水,更应是一池春水润物无声、一池活水源头涌来。

渴望学生成长成才、渴望自己成为一名教育的行家里手,是一名教师的愿望和目标追求。如何成为一名真正的教育能手呢?苏霍姆林斯基给了我们很大启发:“他们备课是按照教学大纲,而不是按照教科书来备课的……他们知道的东西,要比学校里学习的东西多得多……”这些多得多的东西从哪里来呢?当然是读书,不断地读书。学生读书是为了“下笔如有神”,而我们老师读书不仅为了使自己“腹有诗书气自华”,更是从根本上提升自己的内在素养,让自己在课堂上更加游刃有余、高潮迭起、精彩纷呈。这样,学生才会在课堂上快乐地学习,教师才会在课堂上轻松地施教。无论是叶圣陶、魏书生、于漪,还是窦桂梅、李镇西这些教育大家,我相信他们成就背后的底气一定是读书。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不仅应传授知识给学生,更要教学生做人,做一个“亲师友”“习礼仪”“能让梨”“首孝悌”的好孩子;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做一个知敬畏、明荣辱、存戒惧、守底线的好公民。教师的责任莫过于此,教书育人不再是口号,而是教师实实在在的教育目标,是学校扎扎实实的教育规范。想要达到这一目标,苏霍姆林斯基要求教师“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类精神的粮食。老师们,读书吧!

作者:道英

审核:   责任编辑:李寿英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李寿英
标签 >> 文学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