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昭新语|没有舒适感 ,哪来幸福感 ?

 2020-04-02 09:23  来源:昭通新闻网

近日,笔者到一些乡村调研,感觉心情复杂,喜忧参半。

喜的是,近些年来,乡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群众居住条件和出行条件得到了根本性改善。土坯房、瓦房少了,高楼别墅多了;泥土路少了,水泥路多了。忧的是,有新房无新村,有新村无新貌,远看高楼林立,近看残垣断壁的现象还不时出现。在一些地方,还存在人畜共居、人禽同住、垃圾乱倒、污水乱排、畜禽粪便遍地,村内村外、屋内屋外“脏、乱、差”的现象不仅影响观感,还影响舒适感。没有舒适感,哪来幸福感?

幸福感是人们基于自身的满足感与安全感而主观产生的欣喜与愉悦的情绪。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得到不断改善,但应与之相适应的精神生活还相对滞后,导致生活质量总体水平不高。

生活在糟糕的环境中,会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既不舒适,也不安全。污水横流、苍蝇乱飞会导致疾病的传播;垃圾遍地、杂物乱堆会引起精神的紧张。一句话,有百害而无一利。

好的环境会给人们带来福气,差的环境会给人们带来晦气。人是环境利害的直接关系人,同时也是环境整治的直接责任人。因此,大家要自觉担起主体责任,切实履行门前“三 包”责任制,对于环境卫生搞得好的,让其上“红榜”,大张旗鼓地表彰奖励;对于环境卫生搞得差的,让其上“黑榜”,旗帜鲜明地揭短亮丑。

毫不避讳地说,人居环境的好与坏,除自然条件外,更多的是人们的习惯使然,根源是“勤劳”和“懒惰”。一个人勤劳惯了,便会把屋里屋外收拾干净;一个人懒惰惯了,则会把周围搞得邋遢。

好习惯受益一生,坏习惯贻害终身。从现在起,一方面要清理垃圾、治理污水、改造厕所,让“硬件”硬起来;另一方面要改变陈规陋习、提振精神,让“软件”动起来。通过干部群众齐心协力,采取“软硬兼施”的办法,树立良好风尚,让新农村有新风貌,新生活有高品质。

作者:申正勇

审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李丽娟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李丽娟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