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扶贫一线”系列报道之⑤|民政村向美而行

 2020-03-03 12:03  来源:昭通新闻网

原标题:民政村向美而行——昭通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掠影

汽车沿着蜿蜒的柏油路一路前行,右边一簇簇粉红色樱花的香味不断飘来,让人十分沉醉;左边笔直向上、修长挺拔的绿色棕榈树让人赏心悦目。不一会儿,一栋白色大楼墙面上“花香酒谷、醉美民政”几个红色大字就映入眼帘。

这里是盐津县庙坝镇民政村,一个让人以为是在城市公园里的村庄。

汽车一路向上蛇行,不一会儿,就到了瓦房村民小组,一名穿着黑色羽绒服的妇女正在打扫公路。村民“三小组”理事小组组长胡恒香介绍,该妇女叫杨芳,打扫的是她家附近50米范围内的环境卫生。胡恒香带我们去公路一侧看刷着红油漆的地方,上面写着“张成均”几个字,她解释说:“这是村民张成均家环境卫生打扫的起止范围。瓦房村民小组45户村民家家都划定了环境卫生打扫范围,每个月我们要检查两三次,如果哪家范围内的环境卫生搞得不好,我们就拍照传给村委会,由村委会按照村规民约进行处罚,让其上‘黑榜’,并督促他家立即进行清扫。”在瓦房村民小组,像胡恒香一样的“三小组”成员就达8人,在他们的管理下,瓦房村民小组环境卫生整治真正实现了全覆盖、“零死角”。

在民政村,人居环境整治以“一拆一建一整治”为着力点,由“三小组”成员负责监督和管理,每个周六组织群众在本村民小组开展1次环境卫生大扫除;在学校周边群众集中居住地,由村党总支部组织全村群众、学校党支部、师生每月开展1次环境卫生大扫除;家居环境以家庭为单位,按照“四有、五净、三无、两规范、两提升”的标准进行整治,全面形成人居环境整治“村不漏片、片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的模式。并通过树立典型,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原则,开展户、村民小组、党支部评比活动,形成人人身上有责任的良好氛围。

“三小组”指的是党小组、村民理事小组和监督小组,由三个小组来共同管理本村民小组。民政村有1436户6400多人,“三小组”成员就达170多人,每人只负责管理8户群众,真正实现了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人海战”。

杨芳因为有点智力残疾,以前,她家里的锅碗瓢盆乱放乱摆,她自己也经常蓬头垢面,村民不愿接近她,更不要说去她家了,杨芳为此很难过。

胡恒香抓住杨芳的心理,经常教她操家理务,并对她说,只要把家里打扫干净了,穿着整洁了,别人就会与她交往。

在胡恒香的不断指导和帮助下,杨芳学会了操家理务,扫地、洗衣服、洗头、叠被子,慢慢地,与她说话的、去她家玩的人越来越多。2018年,杨芳家的房子需要修缮加固,在“三小组”的组织下,有30多名村民去帮助她家维修房子。

去年10月,为了拆除私搭乱建房屋和危房,在“三小组”的组织下,民政村开展村民互帮互助活动,排出日程表进行有序整治,既节约了时间和成本,又增进了村民之间的感情。

李明聪家养殖了20多头牛,一直以来,牛粪便都排向附近的一条河沟里。“三小组”成员通过到他家做思想工作后,他家在几天之内就解决了这一污染问题。

在农村,人畜混居的现象十分突出,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民政村要求村民规范建圈舍,圈舍必须建在距离居住点20米以外的地方。昭通市启动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以来,“三小组”成员挨家挨户做工作,督促群众限期整改,对实在建不起圈舍的农户,就由村里组织群众进行帮建。

同时,民政村还采取“四面墙”办法管理。就是设一面“红黑”名单墙、一面党支部先进评比墙、一面村民小组优秀评比墙、一面农户荣誉政策墙,这“四面墙”都设在村委会附近公路最显眼的地方。在“红”名单墙上,胡恒香、钟正前、周义飞……被评为“优秀理事组”成员。

在“黑”名单墙上,因柑榜村民小组垃圾管理不力,经村民及党员代表大会评议为大寨支部后进村民小组……

在“红黑”名单墙上,谁优、谁差一目了然。

如今,这“四面墙”让全村村民人人都成了“主人翁”,每个人都争先评优,积极向上,讲究卫生,爱护环境。

“民政村有了‘三小组、四面墙’制度后,我们将村内所有区域的环境卫生都分包到户,每逢周六或周日进行大扫除,再通过评比,让大家都有争先创优,共创美好‘民政家园’的意识。”民政村党总支书记刘鑫说。

为了进一步美化生产生活环境,提升全体村民的整体素质,民政村还制定10条“村规民约”,规定不管教未成年子女、不孝敬父母、违反规定乱搭乱建、乱办酒席、家居环境卫生差、包片区路域环境差、不爱护环境卫生、故意损坏公共设施、乱倒垃圾的……以户为单位,由村民相互监督,列入黑名单管理,并予以公示,进行3个月的考察。之后,通过村民代表讨论合格后,才取消黑名单管理……约束了村民的行为,引导村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民政村是昭通市“百村示范、万村整治”行动中的其中一个示范点。自开展“百村示范、万村整治”以来,目前,全市启动建设“特色示范型村庄”323个、“干净整洁型村庄”13865个。

在这一行动中,昭通市按照打一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人海战”的要求,迅速形成“户户讲卫生、村村抓整治、干净整洁迎脱贫”的浓厚氛围。

如今,乌蒙大地,处处是美景,遍地是花园。大关县玉碗镇石灰村、绥江县新滩镇鲢鱼村、水富市邵女坪、镇雄县雨河镇乐利村……一个个环境优美、景色迷人的小村庄星罗棋布。

采访手记|有效的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人海战”

近日,我接到要采写昭通市打一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人海战”的稿件任务后,立即与市农业农村局取得联系,相关人员首先就推荐了盐津县庙坝镇民政村。

作为一个生长在农村,又当过驻村扶贫工作队员的人来说,我是持怀疑态度的。

1月7日早上9时,我乘车前往该地采访。10时30分,汽车上了一个陡坡,转了一个弯,一个公园式的图景就在眼前展现,雨后的天空十分明亮,青色的柏油路面上没有一点垃圾,路两边的绿化树散发出阵阵清香……

我突然感到十分兴奋,这里一定有故事。

汽车在民政村委会停下后,一名年轻干部就出现在我们的车前,他就是该村的党支部书记刘鑫。

他首先带我们去参观了一块块图文并茂的展板,介绍了该村人居环境整治“村不漏片、片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的“人海战”模式。

外观环境像公园,群众家里的卫生如何,这会不会是“马屎外面光”呢?

刘鑫看出了我的心思,“我们去农户家看看吧。”汽车行驶了十几分钟后,我们来到了瓦房村民小组。来到村民胡恒香家,畜圈建在距离住处30多米远的地方,院子里各种用具摆放规范,白色的橱柜里摆放着干净整齐的碗筷……与我见到的许多农户的家差距很大。

“一个人只负责管理8户群众,又都在自家附近。这种管理方式非常有效,管理者随时随地都可以对群众进行指导、帮助和督促。”刘鑫说道。无论拆危房、旧房,还是建新房、畜圈以及环境卫生整治,民政村都实现了全覆盖。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唐 玉)

审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李丽娟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李丽娟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