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专题
 导航

战“疫”时刻|巧家42名大学生村官“逆行而上”

 2020-02-12 17:10  来源:昭通新闻网

在这场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战斗中,巧家大学生村官戴上口罩、提起手提袋、泡上泡面,散落在巧家县的村村寨寨中,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之战奉献出青春和汗水。

疫情一线,我不是一个人在战“疫”

“驻村工作队员全部到岗到位!”在接到县委组织部通知后,肖应黎便带上同在药山镇工作的妻子邵玉兰,一同返岗。

肖应黎是2016年选聘到巧家县药山镇木瓦村的大学生村官,邵玉兰是2017年通过公务员考试录用到药山镇荞麦地社区的大学生村官,今年是夫妻俩婚后的第二个春节,本计划过年到邵玉兰老家红河州泸西县拜年。然而,为了疫情防控,肖应黎在用视频拜年、互晒年夜饭的方式向远在千里之外的岳父岳母表达了春节的祝福后,便奔赴药山镇参与疫情防控工作。

回到木瓦村,肖应黎便投入到战“疫”中,与村干部一起对进村道路出入口进行人工设卡,对进出村人员、车辆进行严密检测并测量体温,确保有发热等特殊情况能够及时反馈,及时处理。此外,肖应黎还要入社张贴宣传标语,到群众家发放疫情防控科普小知识等宣传资料,提着小喇叭,每天在村子里不停穿梭,把疫情防控应知应会知识送到家家户户、田间地头,耐心地跟群众讲解疫情防控注意事项,事无巨细地询问返乡人员的返乡地点、路线、时间、身体状况。“带口罩、勤洗手、别出门”,这是他每天对村民说得最多的话,但不管他遇到谁却都在不停的重复、重复、再重复。木瓦村的寒风呼呼吹个不停,还下起了鹅毛大雪,午饭和晚饭除了洋芋就是白菜,唯一的荤腥还是从镇上带来的几根火腿肠。

肖应黎(右一)在贴抗疫横幅

与木瓦村不同,荞麦地社区属于集镇社区,加上新街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返乡人员数量大、涉及区域广,集镇上来往人员和车辆复杂,工作压力较大。已经怀孕的邵玉兰不能承接太多的工作,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都劝她多注意休息,但她仍旧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现在是疫情防控特殊时期,每个人都在努力工作,如果我多干一点,别人就可以轻松一点。况且,我不是一个在战斗,除了老肖,还有一个人在陪我们一起战‘疫’。”邵玉兰说道。

保护好“大家”就是守护好“小家

在新店镇清水河人工卡点上,鏖战了几天几夜的大学生村官王耄,与妻子开起了视频,“你在家要注意防护,不要乱跑,家里菜还有吗?”妻子也非常支持他的工作,“你出发之前,我把换洗的衣服和鞋子都放在背包里了,还有两盒感冒药,一定要照顾好自己啊!”

王耄的家,在距离新店镇390多公里外的镇雄县母亨镇,加之脱贫攻坚任务繁重,回家路程时间较长,他几乎两到三个月才回家一次。春节,原本是一家人难得的团圆的日子,但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大年初二接到返岗通知后,王耄没有丝毫犹豫,立刻放弃了团圆的机会,毅然踏上了抗击疫情的一线的战场,与镇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员一道,对杉曲村返乡人员进行全面入户排查防控,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发放疫情防控告知书。

王耄在入户排查疫情(左三)

入夜时分,王耄总会拿出手机,“偷”看一眼手机屏保上女儿的照片。“现在感觉特别对不起我媳妇儿,作为一位丈夫、一位父亲,我都是缺位的。女儿6个月了,但是我陪伴她的时间还不足1个月,家里全都靠媳妇一个人打理。但疫情当前,只有保护好‘大家’,才能保护好我自己的‘小家’。”为了哄女儿,王耄在微信视频的时候告诉女儿自己在跟病毒打仗呢,马上就打完了,等打赢了就回镇雄抱抱她。“女儿虽然听不懂,但是每一次都乖巧的看着我笑。”

等疫情结束,我要带她去吃点儿好的

“一碗泡面、一个烧洋芋、一个面包,我够了。”夜晚,巧家县红山乡白果村大学生村官李伟调侃起自己的晚饭。自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战役打响以来,李伟果断放弃春节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夜以继日地奋斗在一线与疫情抗争,与“泡面”为伴。

2019年9月,大学生村官李伟,通过公务员考试,来到了金沙江南岸和牛栏江西岸交汇的三角地带——红山乡白果村。大年初五,接到乡里的通知后,李伟转身收拾行李立即返程回村。回到村后,李伟被安排在人工卡点上检测体温、登记信息。2月10日,红山乡下起了鹅毛大雪,由于加不到汽油,车子毫无用武之地,李伟只能冒雪从人工卡点走回村公所,6公里的路,硬是走了一个半小时才到。回到停电的村公所,饥肠辘辘的李伟开始烧柴热水,做起了“晚饭”——泡面。“在村上已经吃了十多天泡面了,每天最大的慰藉就是吃不同口味的泡面!”李伟打趣道。

李伟(右一)在红山乡白果村人工卡点

李伟的妻子是昭阳区布嘎乡白石村大学生村官,夫妻俩都在抗“疫”一线战斗。我们都在相互鼓劲,“等着疫情结束了,我要带她去吃点儿好的!”

这些,只是巧家大学生村官奋战在防控一线的一个个缩影。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战役中,巧家县42名大学生村官“逆行而上”,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舍小家、顾大家,带头站在防疫一线,就是为了让更多人的人相信:待春日,花落水流红,巧家这片热土,定有如一抹叶绿,葱笼、笑意欲滴。

(通讯员 余朝波


审核:陈晶   责任编辑:李丽娟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陈晶
责任编辑:李丽娟
标签 >> 巧家 防疫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