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兆翔与红富士的传奇故事(一)

 2019-08-01 09:57  来源:昭通日报

昭鲁坝子是块福地,它的极为特殊的自然环境和气候环境,较为适宜苹果种植。但昭通除了为数不多的农场、合作社和专业公司之外,绝大多数都是分散种植,故没有形成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和专业化、标准化等特点。

改革开放初期,我刚刚走上领导岗位时,就和昭通的苹果和烤烟结下了不解之缘。从集体种植苹果到承包到户,再从金帅到红富士,历经几十年,昭通苹果竟还在连超市的货架都上不去,只能委屈在集市上当一般的水果贱卖,多好的苹果,每公斤只能卖4—10元。所以直到现在,拥有四十来万亩种植面积的昭鲁苹果,始终无法形成农民致富的产业。

其实,昭通“一城三区”规划中的若干小镇,除了鲁甸的龙头山镇、小寨镇和新街镇;昭阳区的靖安镇和大山包镇因有其他的产业,或者天气偏冷凉一些外,昭鲁坝子里,几乎所有的小镇,都可以成为苹果种植的特色小镇。

据我所知,早在20世纪80年代,昭通苹果就声名远播。记得当年我在中央党校学习时,若有朋友和同事到北京,时逢金秋时节,都会给我带点苹果去。我收到苹果便放在宿舍里,不管哪个省市的同学进了我的宿舍,还未说话,首先就闻到昭通苹果的奇香味,笑眯眯地叫我拿出来,先吃为快。紧接着,其他的同学也会接踵而来,一箱苹果,很快就吃完了。大家都赞不绝口,都说昭通的苹果真是色香味俱全,算得上果中珍品。

那时,中国刚刚从“四人帮”倒行逆施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大政方针仍是以粮为纲,苹果的种植,不能冲击粮食的生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对苹果的需求不断增加,品味也随之有所要求。红富士便取代了金帅等品种,昭鲁坝子的种植面积逐渐接近20万亩,鲁甸苹果也发展到和昭阳等量齐观的程度,在昭鲁坝子出现了10多个苹果优质产区。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有少数的农户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劳、苦作,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种植能手,受到人们的热捧。

21世纪初,昭通的各主管部门就想把苹果品牌打出去,想将昭通的红富士苹果打入港澳和东南亚市场,让果农增加收入。于是,党委政府便动员侨通公司出面做这件事情,希望他们披荆斩棘蹚出一条路来,带动其他的农户,让品质优良的昭通苹果走出昭通。侨通公司拿出一笔钱来,到苹果的优质产区,采取包园的形式,定购苹果,准备打造品牌。殊不知,到苹果成熟时,农户便悄悄地把优质的苹果先摘了卖掉,待侨通公司按合同去摘苹果时,园里剩下的都是二三等的苹果,而主人却坚持说,他没有在之前摘过一个,更没有把头等果先摘去卖了。侨通公司负责此事的经办人哭笑不得,万般无奈,只得到市场买了一些还算看得过去的苹果,连同预定的一部分,千辛万苦运到香港,结果费尽心血,反而亏本20多万元。运到香港的苹果,经检验基本不合格,提出了果型、色彩等近20个不达标的问题。

在昭通,我们卖苹果是用秤称着卖,在香港却是一个一个地卖,标签和价格就贴在苹果上,看上哪个买哪个。其实,一些农户在买卖中不讲信用的行为,是小农经济思想在商品交换中的表现,每年在苹果交易中,有有不少的合同无法履行,其根本原因就是失信。那天,我和昭通市委书记杨亚林谈及此事时,他颇为感慨地对我说:“要彻底地解决失信的问题,唯一的办法是彻底改变生产方式,变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农业为现代农业,实现产业化、商品化,才能使昭通苹果产业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和标准化发展。”市委、市政府围绕以昭鲁坝区为核心的区域,努力争取种植百万亩苹果,带动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为支撑的“苹果之城”,努力实现景观、产业和城市形象“三位一体”的融合发展。

什么是高质量发展?什么是组织化程度的提升?谁来承担组织化程度提升的重任?要正确地回答这些问题,在2018年3月24日,市委、市政府专门召开了全市脱贫攻坚推进会议。开宗明义的第一堂课,与会的全体人员就去了北闸镇万亩苹果示范基地、靖安西魁梁子马铃薯种植专业合作社、永丰海升苹果基地、鲁甸文屏镇砚池山老苹果树改造示范基地进行观摩考察。从而开阔了视野、坚定了信念,立足昭通的自然优势,发展高原特色产业,是我们打造“一城三区”城镇化的必然选择。从而因地制宜、扬长避短,选准百万亩苹果发展的方向,坚定不移地用新理念、新机制、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让苹果产业铸造辉煌。坚定不移地探索有昭通特色的机制和模式,用组织化来提升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发展,彻底改变小农经济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目光短浅、不思进取的陈规陋习。实施振兴乡村战略,从产业、人才、生态、文化和组织诸方面入手,精准施策提高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焕发出中华民族的特质和禀赋,重塑我们昭通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那种不屈不挠、拼搏砥砺的奋斗精神。这一切的一切就是落脚民生,让每个人都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

组织化的提升,根本在于我们各级干部要有责任感,敢担当、有作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同在昭通这块热土上,有些地方生机勃勃、旧貌换新颜,群众兴高采烈、生活蒸蒸日上;而有些地方,说得多、做得少,满目萧疏、死气沉沉,群众叫苦连天。所以,市委、市政府正努力强化引领、探索机制,全力提高产业发展组织化程度。

我去过不少农村,凡体现出新时代、新征程、新气象的地方,必有一个有责任感、有担当、有作为的党支部。鲁甸浩丰苹果专业合作社有苹果种植基地1150亩,平均亩产量2500公斤,总产值可达1500万元,合作社在茨院乡种植基地的苹果,亩产量竟高达7000公斤,优质果达到90%以上,这在全国都是遥遥领先的。其根本原因就是有一个好的领头人——王天勇,他除了有担当、有作为外,更有远见、有智慧、有技术。2011年浩丰苹果专业合作社成立后,王天勇就特别注重科技创新,毅然决然和鲁甸果康苹果种植技术服务公司合作,实行统一的种植管理,接受高光效、深耕开沟集肥种植技术。从而实现了规模化、产业化、专业化和标准化,把苹果的数量和质量,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2013年,浩丰苹果专业合作社注册了“嘎嘣脆”苹果商标品牌,第二年该合作社被评为云南省科技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产品获第八届全国名优果品交易会畅销产品奖;2015年,他们合作社种植的“富士苹果”又荣获第十一届昆明泛亚国际博览会银奖;更值得庆幸和骄傲的是合作社的产品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在整个昭通,他们独树一帜,独领风骚;2016年,“嘎嘣脆”红富士苹果荣获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云南省品牌农产品、云南著名商标、国家级示范专业合作社等荣誉。

浩丰苹果专业合作社,主要从事苹果产前、产中、产后技术及产品包装、销售、运输和储藏等服务。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他们采取多元化的销售模式,积极开拓市场,实行统一的销售。既有传统的摆摊设点,专事批发和零售,又有新型的订单销售模式和电子商务模式,生意做得十分灵活而有科技含量,所以他们的苹果,不仅畅销昭通,而且受到全国商家和食客的青睐和热捧。

浩丰苹果专业合作社因实现了苹果种植、销售的专业化、产业化和标准化,他们便彻底摆脱了单家独户靠天吃饭的传统模式,开始步入了现代农业的轨道。正因为如此,合作社便有实力修建了气调库4500平方米,库房1000平方米,可储藏苹果1250吨。这样的做结果是延长了苹果的保鲜时间,提高了社员的收入。

浩丰苹果专业合作社的模式,为昭通着力打造 “苹果之城”,努力实现景观、产业和城市形象“三位一体”融合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和必然性。

新近,省委领导到昭通调研和视察工作,见到昭通崭新的变化后,颇为感慨地说道:“在产业脱贫过程中,一定要紧紧依靠各级党组织,注重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和广大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充分借鉴先进地区的先进经验,走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产业发展道路,努力实现生产、包装、销售一条龙,提高产品附加值,切实让产业发展带动老百姓的脱贫致富。”

省委领导的整个思想,就是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所以,要实现百万亩苹果带动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为支撑的“苹果之城”,其核心的关键还是党组织、党员干部和人才。

作者 曾令云(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原昭通市正厅级巡视员

审核:   责任编辑:雷娟娟 (实习生 罗业曦)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雷娟娟 (实习生 罗业曦)
标签 >> 苹果 昭通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