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工农齐步进 乌蒙大地俱欢颜 ——改革开放40年昭通生产总值增长148.7倍

 2018-10-22 17:12  来源:昭通新闻网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忠华

一条条高速公路穿梭在高山峡谷中,一座座漂亮城镇分散在绿水青山里,一幢幢农村楼房别墅隐藏在乌蒙山水间……

    昭通,这个国土面积和人口排在云南前几名的城市,生产总值已经从40年前的云南倒数、云南贫穷的代表之一,快速发展成为了云南16州市排名第7、云南经济的增长极之一。

地处乌蒙山腹地的昭通,山高坡陡、交通落后、人口众多,曾经是云南省的贫穷代名词。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昭通人民奋发图强,在历届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发挥乌蒙山人吃苦耐劳的精神,万众一心攻坚克难,苦干实干创新干,全市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

“说起这40年来的变化,怕是三天三夜都讲不完哦!但总的一句话,就是要感谢共产党,感谢党的改革开放政策,让我们过上了今天的幸福日子!”绥江县会仪镇会仪村25组的老党员杨孝友60多岁了,曾经是生产队长和村民小组长。据他回忆,农村经济经历了集体生活、土地经营权承包到户、村民自治、取消农业税和“三提五统”、退耕还林、新农村和美丽乡村建设等阶段,农村生产力得到极大提高,已从当年的人人吃不饱、家家户户茅草房土坯房,发展到了如今的人人丰衣足食,家家户户楼房、别墅、小汽车,日子红火还有银行存款的幸福阶段。

银行存贷款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据统计,1978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仅有1.15亿元,2017年末达到1496.97亿元,年均增长20.2%;1978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仅有2.04亿元,2017年末达到714.72亿元,年均增长16.2%。金融支持地方经济的能力不断增强,支持了采掘业、制造业、农业、工业等行业重点骨干企业经营发展。

“因为改革开放,我们家从凤池村的农民变成了凤池社区的居民,修建起了占地30平方米的四层砖混房子;因为向家坝水电站移民搬迁,我家搬到了新县城126平方米的框架结构新房子里居住,我有养老金、孙子上小学有低保,儿子打零工,一家三代人日子还算有奔头!”绥江县中城镇金少社区居住的66岁熊玉珍回忆起当年的苦日子,想到今天的甜日子,说得最多的话就是:“感谢党,感谢政府!”

熊玉珍家只是昭通城镇化稳步推进的一个缩影。城镇化是一个地方流经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40年来,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户籍制度改革等系列政策推动下,昭通城镇化进程显著加快,2017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33.4%,比1978年末上升29个百分点,年均上升0.7个百分点。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市经济在波动中发展,在发展中平稳,经济发展首先实现了量的跨越。据昭通市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改革开放40年间,昭通经济实现了多次飞越。1978年,全市生产总值仅为5.6亿元。经过以农业为主、工业为辅的22年漫长岁月,进入新世纪后的2000年,生产总值突破100亿元大关。2001年撤地设市后,昭通经济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期,工业化、城镇化加快,经济增速达到了两位数以上,分别于2006年、2012年跨越200亿和500亿关口,进入云南省高速发展的州市之一。

一路风雨一路歌。最近几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妥善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巨大、困难矛盾交织叠加、自然灾害异常严重等困难局面,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牢固树立发展新理念,昭通经济仍以年均增加50亿元以上的水平快速发展,2017年首次站上800亿元的历史新台阶,达到832.45亿元。昭通2017年生产总值总量列全省第7位,相当于1978年的148.7倍;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5119元,是1978年的90.5倍,年均增长8.3%。经济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昭通经济年均增速9.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对于我市这样一个深度贫困、经济发展起点低、人口总量大的城市,能够取得这样的进步和成绩难能可贵。”昭通市统计局总统计师陈初明对记者说。

“从改革开放初期至新世纪之前,昭通的财政就是吃饭财政,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每个月都在为发工资而愁,虽然东挪西借想尽了办法,国家机关和人民教师的工资,可能还是要拖延几月、半年才能补发。”在昭通市财政局工作了30多年的老科长钱文进谈起当年的情况,直摇头。他说,那时候镇雄的状况更差,全县的工资有时要拖到一年以后,等上级财政拨款来了,才可能有钱发放。整个昭通,都是吃饭财政,基本建设的资金,基本没有。他介绍,后来昭通经济和财力的改善,得益于两点。一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的国企改革和大力发展工业经济、个体私营经济,昭通经济开始真正活跃起来,就业岗位和税收大幅度增加;二是国家对贫困地区人员工资实行中央转移支付,进入国家预算,国库每个月把人员工资按时划拨到地方财政账户上,财政及时兑现给员工。这样,一方面经济发展财力增强,一方面中央转移支付地方支出压力减小,用于基本建设的资金增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反过来又增加了地方的财政收入。

据昭通市财政部门提供的数据,全市地方公共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1978年的0.48亿元增加到 2017年67.53亿元,年均增长13.5%;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由1978年的8.6%提高到2017年的17.9%。随着中央对地方支持力度的加大和地方财力的增长,地方政府宏观调控能力明显增强,全市地方公共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由1978年的0.77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416.42亿元,年均增长17.5%,交通等基础设施和农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支出得到加强。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昭通的发展快速前进。因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全市经济发展尤其是人均水平与全省、全国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总体上还处于人口数量靠前、经济总量居中、人均水平偏后的状态。目前,改革进入新阶段,发展进入新时代,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昭通人民必将凝心聚力、团结拼搏,攻难攻坚、锐意进取,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征程中一定能谱写出更加辉煌的篇章!

审核:   责任编辑:聂孝美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聂孝美
标签 >> 改革 40年 讲述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