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坚守与创新凝炼教育之魂——记巧家县第三中学校长梁余才

 2018-08-01 09:41  来源:昭通新闻网

一条路要走多长才是尽头,一份事业要执着多久才会放下?

这样一个问题,对于巧家县第三中学校长梁余才来说,他的答案掷地有声:生命有穷尽,对事业的执着没有尽头。

梁余才,现任巧家县第三中学校长,1986年工作以来,他先后被云南省教育厅、人事厅授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多次被巧家县委、县政府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他还是昭通市委、市政府评选的昭通市首届名校长。在巧家,由于在山坡荒草地上筹建巧家第三中学,人们也亲切地称呼他为“拓荒校长”。

右一系梁余才校长

坚守者梁余才

1986年参加工作的梁余才,一开始就从事教育工作,在当地的坝统小学任教。参加工作不久,由于其父在县城农行当副行长,他有改行到金融系统早进县城的先决条件,可他为了钟爱的教育事业选择了坚守,一直坚守在教育战线。从1986年参加工作,他在过村小学,乡完小,县城小学,参与筹建巧家县第三中学并任校长至今,他教过小学、中学语文,当过班主任,后一直从事教育管理工作。无论从乡村到县城,从小学到中学,从教师到校长,他在不同的地点和岗位,都干出了非凡的业绩。

在昭通市巧家县教育这片热土上,梁余才截止目前已经默默地耕耘了32个春秋。32年中,他从教13年,教学成绩不是乡镇第一名,就是全县第一名。他任校长19年,所管理过的三所中小学校,教育质量都奇迹般在短时间内跃升为全县第一名。

现在他所管理的巧家县第三中学,建校仅短短12年,在全市227所初级中学的考核评比中,中考曾获得过全市第六名、第九名的好成绩。2018年首届毕业的高中4个班级学生,共计198人参加高考(文科1个班67人,理科3个班131人)。本科以上上线人数155人,其中,600分以上4人(文科1人,理科3人),一本上线文科3人,理科27人,共30人。尤其是理科鸿雁一班(重点班)41人,上530分一本线23人,500分以上36人,数学平均分107.5分,英语平均分102.8分,理综平均分200.8分,班级平均分535分(各科成绩均不含在外借读生和补习生)。本科上线率达78.28%,得到社会的认可,家长的好评。

行动者梁余才

梁余才认为,对一项事业,光有坚守和热忱还不够,还要有行动,实实在在,身体力行的行动。

梁余才的行动,体现在事必躬亲上。早在2001年,他从巧家小河乡调到六合乡(现新店镇)任六合水井完小校长,看着校园多年没有建设完成的操场、围墙等基础设施,他了解到多年没有建好的实际困难后,二话不说,拿起背篼和绳索,带领教师和大一些的学生,投工投劳,步行到离校2公里的地方背沙,搬水泥,还带头捐款,硬是靠自己的双手,用两个月不到的时间,硬化了上千平米的运动场,修砌了围墙。之后还带领老师们,到山沟里、小河边捡景观石来美化校园。

巧家县筹建巧家县第三中学伊始,梁余才就被选中参与筹建并出任校长,从筹建之初到现在,他都体现出了一个行动派雷厉风行的性格,他“拓荒校长”的昵称,就是在巧三中的建设、发展中获得的,这也是他行动派风格的最好明证。

2006年6月,巧家县第三中学成立,这是一所在荒山上边建边招生的初级中学。该校刚成立就招收了406名学生,可是学校的教学楼却还要一年后才能完工交付使用,更无学生食堂和宿舍,这给学校教学、住宿、吃饭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在巧家县委、县政府的协调下,在梁余才校长的考察下,学校选择了在城郊一南一北的两个校点分校上课,彼时,他还兼任着新华小学的校长职务。这样一来,他每天要在四个校点(两个租房校点、建新校点、新华小学)奔波。他不分节假日,不分白天黑夜,抓修建、抓教学、抓安全、抓师资队伍建设,超负荷高强度连轴转,他的身体严重透支,一年间青丝变成了白发。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梁余才的坚守下,目前,一所崭新的、有特色的完中矗立在巧家县城的金沙江畔。

走在这所被誉为“山麓明珠、金沙景园”的公园式校园里。楼台轩榭,屏风长廊,绿树红花,假山池沼,字画碑林,真是移步换景。窗明几净的教学楼,宽敞标准的运动场,好不气派;花木主干道、曲径通幽小路,骏马、球拍、飞机、航船、世界地图的花草图案,栩栩如生地展示着校园的生机与活力。

在这一个惜土如金的山区小县,要打造这样一个有特色的完全中学实为难得。可梁余才在各级各部门的支持下做到了,校园的整体规划,占地面积的逐步扩大,一花一草一木,一路一水一桥,一门一阁一亭,都凝集了他亲身行动的心血。难怪昭通市教育局学校内涵发展办郑居华老师到巧家县第三中学考察后说:“梁校长不仅是教育家,还是优秀的园林设计师。”

善思者梁余才

梁余才时常讲:“教育工作是阳光工作,是良心工程。要把这一工程做好,除了坚守、行动,还要善思。”

梁余才认为,教学是学校工作的重点,他也以教育管理见长,通过实践和思考,他提出“平安校园、绿色校园”的构想,利用节假日,编写近10万字的课改培训教材《绿色教育》,以及《三思教学法》《分层提升教学法》《小组单元教学法》。
为使上述方法具有操作性,他制作课件登台演示,培训校内外教师,此举对巧家县课堂教学改革起到了极强的辐射示范作用。2014年11月,梁余才作为云南代表之一,到成都参加了全国校长《课改,责任与担当》论坛。2015年5月,梁余才校长代表学校在全国西部教育工作会上作典型经验交流发言。

其实,梁余才的善思,不仅仅体现在教学、课改上,还体现在对校园老大难问题的解决上。

2002年,梁余才从乡镇调到县城,出任“百年老校”新华小学任校长。新华小学位居县城中心,各种摊点将校门包围,校园内20余米通道,形成“校园一条街”的“繁华”景象。上学、放学人头攒动,通道阻塞,遍地油渍,师生经常摔倒跌伤,也曾发生过摊位被学生挤倒,书包反被摊主扣留的事件。食品卫生安全形势严峻,家长、师生怨声载道,多部门联合取缔整顿却屡禁不止。

梁余才刚上任校长,一蒋姓退休老教师就找到他拉着他的手说:“小梁,你来新华小学,其他的事情什么都可以不干,但你一定要把学校门口的小摊点整治好。”想着老教师的话,看着拥堵脏乱的校园门口,梁余才深入调查研究、借鉴之前整治不顺的经验教训,他逆向思维,根据“食物链”原理,管好学生的嘴,切断卖方市场。通过教师值班监督管理,制止学生在校园内和附近的摊点购买物品、饮食,商贩们占道经营数十年的地摊坚持了不到一个月就自行撤走了。之后,新华小学被评为云南省文明单位、文明学校,云南省二级示范学校,云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昭通市绿色学校。

铸魂者梁余才

一切的技巧在实力面前都是花架子。梁余才深谙此道,他在巧三中推出“静、思、序、尊”校园文化建设理念,用德育铸就校园之魂,学校德育工作极富鲜明特色。

静就是以“养静”为首,三千多学生的校园,上课书声朗朗,课余宁静不躁动,学校把学生的“爱说”引导到课堂,把“爱动”引导到课外活动。

思就是以“培思”为主,引导学生善思、奇思,开展课堂“三思教学”育知,成立《奇思》科技社启智,倾听“静思心语”感恩。

序就是以“律序”为辅,宿舍统一折叠被子,一条线的盆,一条线的鞋,一条线的毛巾,一条线的餐具,课间操队列横竖一条线,营造出校园的大“序美”。

尊就是以“育尊”为要,培养学校尊敬师长,尊重他人,学会和谐相处,等待他人。他组织编撰了6万字的校本教材《风物巧家》,创作了《鸿雁志向班级谱》、《静思序寄语》、《静思心语.感恩》、《校园三字经》。

除创“静、思、序、尊”校园文化外,梁余才还在学校内开创性地开展学生“鸿雁志向”教育、“三字经”朗经和静思心语聆听活动,组织开展各种主题班会、励志演讲、励志合唱、感恩教育、国旗下讲话等活动,学校德育工作经验正在向全国推广。

2013年,全国中小学德育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课改十大风云人物、全国教育专家委员会会长冯恩洪教授两次考察巧家三中后称《鸿雁志向班级谱》为中国首创。如是评价巧家县第三中学:“这是一所阳光学校、一所有精神的学校。德育文化值得向全国推广。”

2014年,中国教育战略发展学会理事、山东教育科研所陈培瑞教授评价说:“学校身处金沙江的深山峡谷,远离中原和繁华,课堂却这么精彩,德育却这么出彩。”

左二系梁余才校长

斗癌者梁余才

2015年10月国庆节,一份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检查报告单,藏匿在梁余才家属的手里。这对他们一家人来说,犹如晴天霹雳。梁余才校长因三十余年的坚持与操劳,彻底病倒了。经检查被确诊为纵隔鳞癌,并转移导致肺鳞癌。

面对生与死,梁余才在昆医附一院、省肿瘤医院接受了不彻底的开胸手术切除治疗、30次放疗,6次化疗。因做开胸切除手术、多次放化疗,他头发掉了,身体完全虚脱了……特别是因肿瘤压迫,声带已经发不出声来。但在两个多月的住院期间,他卧病在床,仍然放心不下学校,通过发短信的形式指导学校开展各项工作……

然而,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经过半年多的治疗调整,他又拖着孱弱的身体,毅然选择了返回学校,回到了他挚爱的教育岗位,在各个教室、在各个备课组、在校园设施施工现场,继续忘我地工作着……

日前,记者到巧家县教育局采访梁余才事迹,巧家县教育局副局长马发升对记者说:“梁老师是我初中的语文老师,学生时觉得他比较较真,有些不近人情,等工作了,才知道老师的一片良苦用心。对于梁老师,他是一位‘俯下身子、成为肩膀,带好团队’的好老师、好领导,他宁可牺牲自己的身体,也要带好团队。正如现在,他病了,可他仍然放不下他的工作和团队。”

高一11班学生袁源从初中便在巧三中就读,学校给她最直接的感受就是管理严,有一个适合读书、成长的良好环境。提到梁校长,他说:“上个学期期末学校聚餐,梁校长一桌一桌来问各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感觉很亲切。平常,校长穿着朴素,没有一点架子,如果自己不是从初中开始就在这所学校就读,根本看不出他是校长。”

在巧三中宋宁副校长眼里,梁校长事无巨细,亲力亲为,是一个对工作严格,对下属贴心的好领导。

在巧三中的校园里,记者见到了梁余才校长,他的精神状态不是很好,可他仍然给记者很阳光的感觉,看到他左手时不时按摩做手术时的创口以缓解不适,记者问:“校长,你现在身体不是很好,为何不选择休假疗养呢?”梁校长看着记者微笑着回答:“我正在疗养,我这是工作疗法!”


云南经济日报记者 鲁宽  杨涛源

审核:   责任编辑:李丽娟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李丽娟
标签 >> 巧家 教育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