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良龙街乡尖山村:干部群众双向联动 党建扶贫并驾齐驱

 2018-06-20 09:40  来源:昭通新闻网

尖山村位于彝良县东南部,距龙街乡政府驻地3公里,距县城60公里。国土面积22.77平方公里,辖25个村民小组,共有973户、4444人,其中贫困户313户、贫困人口1405人。村总支下设6个党支部,共有党员72名。

近年来,尖山村党总支以党建为引领,坚持“党建+脱贫”双推进工作理念,敢为人先,扎实苦干,不断激发基层组织建设活力,全力助推脱贫攻坚,全村经济社会步入了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整合多方力量,推进责任落实。尖山村以“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包扶人”的模式,坚持“书记抓、抓书记”、“强支书、带支部”的工作理念,选好配强村“两委”和6个支部班子,紧紧围绕抓党建促脱贫,将抓党建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聚焦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凝心聚力决战脱贫,多措并举,在抓党建促脱贫、党组织自身建设、村民小组活动场所建设、村级集体经济建设、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文明新风培育、环境整治、公路建设、危旧房改造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

加强组织建设,创新工作机制。一是加强脱贫战线上党组织的建设,切实把党的力量挺在脱贫攻坚最前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政治引领和战斗堡垒作用,党支部主要负责做好群众的组织发动工作,宣传贯彻脱贫攻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脱贫攻坚的有关决定和工作部署,带领党员和群众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切实抓好脱贫攻坚的重点、难点工作,培育、推广先进典型。积极争取包村帮扶单位做好结对帮扶工作,并争取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力量的广泛支持,确保各党支部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发挥“尖刀”作用。二是创新工作机制,做到小问题不出党支部,大问题拿到村党总支部集体研讨解决,发挥党支部在扶贫工作中的桥头堡作用,大大提高村党总支部的工作效率。

提升队伍素质,发挥帮扶作用。一是加强队伍业务培训和管理,尖山村组织驻村工作队、全体包扶干部、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多次召开关于抓党建促脱贫、精准扶贫等工作联席暨业务培训会,切实培养了一支业务精干、纪律严明、能吃苦耐劳,富有战斗力、凝聚力的扶贫工作队伍,为脱贫攻坚提供基本保障。二是带领扶贫工作队、包扶干部深入各村、各贫困户开展调查研究,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帮助每个贫困村、贫困户研究制定脱贫计划,按照要求做好入户帮扶工作,建立管理好扶贫工作档案。三是成立动态管理工作队,负责组织好各村民小组逐户开展贫情分析、研判,提出拟出、拟进、拟保建议名单,做好“三评四定”相关工作。组建25个动态管理工作小队,负责做好村民小组的贫情分析、“三评四定”工作,确保贫困对象的精准。四是尖山村“两委”根据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脱贫作战图,在脱贫攻坚中遵规守纪、爱岗敬业,勇于担当、办事公道,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群众基础扎实、有奉献精神,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工作中有思路、有办法,大大提高了帮扶效率。

加强产业扶持,提高造血功能。尖山村党总支以发展为主题,以市场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立足本村优势,抓住历史机遇,以“稳粮、强烟、壮畜、培育新兴产业”工作思路,不断加大粮食科技种植力度,持续抓好3000余亩烤烟种植。为进一步提高种养业收益,帮助贫困农户念好致富经,尖山村积极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开展马铃薯种薯扩繁、辣椒种植技术培训,为农户提供现场实地操作技术指导服务,打造千亩马铃薯种薯扩繁和辣椒种植基地。建立3个农业合作社,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向280户贫困户发放黄牛280头,带动群众发展规模种养业,建立长效机制的“造血式”扶贫,不断增加贫困户致富渠道。

强化学习宣传,加强思想引领。尖山村一直以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坚持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谋篇布局,以党的建设统领各项工作的落实,结合人居环境提升、乡村振兴、“自强、诚信、感恩”实践活动等重点工作。通过召开群众会议、入户等形式进行宣传,形成良好的思想和行为导向,为助推脱贫攻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让贫困群众在脱贫攻坚中对扶贫帮扶有深刻认识,有脱贫自信,不等不靠,主动寻求脱贫致富办法,用勤劳的双手改善生产生活现状。

通讯员  杨桦  梁昌银

审核:   责任编辑:李丽娟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李丽娟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