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山镇:23户群众住上了新房

 2017-10-13 10:33  来源:

2012年12月,在组织的关心下笔者被安排到鲁甸县梭山镇任副镇长,按照分工我负责分管扶贫和社会事业。在熟悉了一段时间后,了解到梭山镇密所村袁家屋基和二道沟村民小组比较贫困,2013年3月29日,笔者陪同当时的县扶贫办主任黄国礼来到密所村袁家屋基村民小组,从水磨镇拖麻村分路后,经过一段10公里泥泞的山路到了路的尽头,经村民介绍前面就是袁家屋基了,我们一起沿着山路走了30分钟,终于到了袁家屋基的村口,映入眼帘的是错落分布的一间间茅草房,黄主任决定找这里的村民小组长来和群众们座谈了解一下情况。黄主任说:“乡亲们,今天与大家一起召开一个座谈会主要是要解决大家的住房、道路和饮水问题,你们在这里条件这样差为什么不搬出去呢?”

“搬出去我们面临的主要是住房、生活来源的问题。”张富银小组长说道。

另一位群众说道:“我们这里在上世纪90年代时是政府组织统一搬迁到思茅的,当时几乎都搬过去了,可是我们这里主要是彝族、苗族,祖祖辈辈在这里生活已经习惯了,搬到思茅后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气候炎热也不适应,现在在这里生活的都是又重新回来的了,我们习惯在这里生活,我们对这个地方有深厚的感情,哪里我们都不想去……”

黄主任说:“如果给大家建房的话,我们这里可以考虑的是每户安排一个危房改造,补助标准是1万元,大家看有信心把房子建起来吗?”

一位老大爷说道:“主任啊,我们这里山高坡陡,不通道路,钢筋水泥都要从城里运,砂石料也要到旁边的水磨镇去,1万块钱估计只够二次搬运费啊……”

“按照现在的造价,修60平方米的住房也要在5万以上,主任啊,不要说补助1万块钱,就算政府给2万、3万我们都修不起啊”

…………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见没有一个人可以接受这个方案,黄主任又说:“乡亲们,我大致听了大家的意见,我看依靠大家建房政府给补助是不现实了,这样吧,我先说一下我们的想法,首先,道路的问题由镇上迟副镇长做出方案向县综改办汇报,我们扶贫办加强与综改办的对接协调,住房的问题我先回去和扶贫办的其他同志协商一下,召开个会议研究能否申报易地搬迁项目,不过就算申报也最多能争取到50万左右,每户也才2万多,我们力争每户再整合安居工程项目,镇上协调解决危房改造项目,争取让群众少出钱就能住上安全的房子。”

“能有扶贫办的领导来看我们真的是太好了,况且还要帮我们修路、修房子,我们真的是做梦都没有想到啊……”一位苗族大爹动情地说道。

2013年7月,县综改办的批复文件下来了,我们镇村两级立即组织对密所村袁家屋基二道沟的道路进行修建,修建道路的预算不宽裕,笔者跟来施工的负责人讲,这条道路的修建是真正的惠民工程是群众的脱贫之路,只有路修通了群众建房的事情才有指望,他也表示是来扶贫的,就算不赚一分钱也要把群众的路修好。用一个月的时间群众的路修好了,接下来是扶贫办易地搬迁项目的实施,这里的23户群众房屋问题,我们考虑的是统规统建,每户70平方米左右,设置有客厅、卧室和厨房,经历7个月后,群众住上了安全、舒适、漂亮的楼房。

通讯员 迟学朋

审核:   责任编辑: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
标签 >>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