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专题
 导航

阅读昭通·理论丨深学笃行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以文化强县赋能盐津高质量发展

 2025-11-19 09:59  来源:昭通新闻网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战略任务,将文化繁荣兴盛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为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锚定方向、擘画蓝图。盐津县这片浸润着古道文明的土地,坐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袁滋题记摩崖石刻、见证3000年交通变迁的五尺道、僰人悬棺等文化瑰宝,承载着南丝路盐运文明与中原、荆楚、巴蜀等多文化交融的“三川半”特色底蕴,正面临渝昆高铁开通、文旅项目升级的历史机遇。

我们要深刻把握全会的指导思想、重大原则、主要目标和实践要求,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既登高望远谋全局,又脚踏实地抓落实,切实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以文化赋能盐津高质量发展。

一、锚定“举旗帜”根本任务,以理论武装筑牢思想根基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这要求我们必须将理论武装与盐津发展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一是深化“五学联动”提质增效。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各级培训的“第一重点”,紧扣乡村振兴、园区建设、城镇化发展和基层治理等重点工作,邀请专家学者开设“理论+实践”专题课堂,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盐津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二是强化靶向研究与阐释。充分发挥盐津县委党校、社科联等“思想智库”作用,聚焦“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园区文化与营商环境建设” 等关键课题,形成3—5项具有实践价值的研究成果,为盐津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三是创新基层理论宣讲形式。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组建“古道宣讲队”,用“盐津土话”解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结合“津心办”服务理念和“盐津大厨”劳务品牌等鲜活案例,让理论宣传接地气、富有感染力。​

二、紧扣“聚民心”核心要求,以舆论引导凝聚发展合力​

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要求,必须紧紧围绕盐津发展大局,打好舆论引导主动仗。一是做强主题宣传矩阵。盐津县融媒体中心要建立与全县“1252”发展规划推进机制相适应的宣传调度机制,聚焦豆沙古镇国家4A级旅游景区创建、水田温泉酒店建设等20余个重点项目,开设“一线看发展”专栏,通过“小故事+大数据”的呈现方式,展示园区经济、第三产业的突破性成效。二是构建舆情治理闭环。建立“监测研判—‘四下基层’回应—民生整改—成效宣传”的全链条工作机制,重点跟踪并推动解决基础设施、生态环保、教育医疗等领域的舆情热点问题,及时公示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民生实事进展情况,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负面舆情。三是打造清朗网络空间。实施网络内容提质行动,精心制作以“一线”城市风貌、“一线”美食、“一线”交通、“一线”文化等为主题的短视频精品,组织开展“云上看盐津”网络名人直播活动,同时对恶意造谣传谣的行为依法予以处置,让正能量成为网络空间的主流。

三、聚焦“育新人”战略目标,以价值引领塑造时代新风​

践行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培育全民族昂扬奋发的精神气质”的要求,必须立足盐津实际构建育人体系。一是促进红色基因传承。将烈士陵园、马冰清故居等红色地标纳入“行走的思政课堂”,结合“重走五尺道”活动,每年组织青少年开展红色研学不少于30场次,推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与红色文化教育深度融合。二是推动文化浸润民心。持续开展“经典润乡土”“书香盐津”活动,把苗族芦笙舞、彝族刺绣等民间技艺有机融入校园文化与社区建设中,实现全县1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100个村(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文化服务。三是强化实践育人成效。创新开展“古道‘盐’声”文明实践行动,围绕高价彩礼治理、文明殡葬推进等重点任务,充分发挥“一约四会”作用,每季度开展专项宣传活动。同时,依托东华大学对口帮扶资源,深化“馆校融合”,着力培养兼具文化素养与实践技能的“盐津新人”。

四、深耕“兴文化”职责使命,以文旅融合激活发展动能​

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部署,必须让盐津文化“活起来”,更要“强起来”。一是做好文化遗产活化文章。实施五尺道、唐袁滋题记摩崖石刻等重点文物保护提质工程;加快推进交通博物馆前期筹备工作;建设豆沙关廉洁文化广场;将豆沙古镇打造为集文物保护、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示范标杆,让悠久的古道盐运文化变得可观可感。二是培育壮大特色文化产业。以“文化+科技”赋能竹产业与文旅产业,积极开发竹艺文创产品、古道主题数字藏品等新产品;依托“豆沙美食节”等品牌活动,培育一批文旅融合型企业,推动“盐津大厨”劳务品牌与地方餐饮文化IP联动发展。三是推动文旅产业提质升级。实施“豆沙关+‘一线’县城”旅游提升计划,打造“古镇探秘+乡村休闲+温泉康养”精品线路,培育精品民宿和限额以上餐饮企业,切实将文化资源转化为富民强县的实体产业。

五、扛起“展形象”时代担当,以开放传播扩大盐津影响​力

践行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要求,必须抢抓渝昆高铁建设机遇,全方位讲好盐津故事。一是构建全方位外宣格局。以渝昆高铁建设为契机,大力实施“形象外宣工程”:积极与省级媒体、知名文旅平台建立合作关系,制作《古道盐韵》等高质量纪录片,推广盐津新形象。二是深化区域宣传协作。加入川滇黔文旅联盟,联合策划“南方丝绸之路”主题宣传活动,每年至少组织两场“县外媒体盐津行”专题采访,借助外部平台资源扩大盐津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三是激发民间传播活力。培育100名“盐津文化代言人”,鼓励村民、商户通过短视频分享家乡变化,打造“舌尖上的盐津”“古道新颜” 等特色网络话题,让广大群众成为盐津对外宣传的主力军。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关键在落实,核心在担当。我们要坚决扛起政治责任,着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队伍,持续推进“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改革,以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把全会精神转化为建设文化强县的生动实践,为盐津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盐津县委宣传部 石兴红

值班编审:马燕    审核:陈允琪   责任编辑:聂学虎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值班编审:马燕
审  核:陈允琪
责任编辑:聂学虎
标签 >>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