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07 10:22 来源:农民日报


永善县明子村明子山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农技人员带领游客观察葡萄生长情况。受访者供图
秋收时节,硕果盈枝。在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洒渔镇大桥村,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采收现场人头攒动,物流园区的分拣设备高效运转。“我们以‘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推动村集体资产运营管理公司与10家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将3557户苹果种植户纳入组织化发展轨道。采取‘党支部+集体公司’的方式,建成苹果仓储冷链物流园区,构建起集苹果存储、分选、交易于一体的现代化流通体系,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益达到203万元。”大桥村党委书记秦明周掰着手指头细数着,难掩内心喜悦。
近年来,昭通市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作为县、乡、村三级书记“一把手工程”,通过统筹资源要素加大帮扶力度、突出支部引领探索创收路径、以党员带动拓宽群众增收渠道等,不断激发村集体经济发展动能。2024年全市村均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32.16万元,其中收入超过100万元的村(社区)有57个。
“以前我们村是经济薄弱村,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不足5万元。”镇雄县盐源镇杉树坪村党总支书记马跃宽回忆道,自从村集体经济发展被列为“一把手工程”后,县领导帮忙找项目,驻村第一书记跑技术,挂联单位拓销路,村里的党员和返乡创业能人一起搞起了魔芋面条、魔芋素食加工厂,年销售额能达到100万元以上。
“2024年,我们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52万元,不仅修了路,还给老人发了补贴。”马跃宽说。昭通市把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作为“一把手工程”后,市委组织部牵头研究村级集体经济工作,并组织专家深入实地剖析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的困难和风险,再“点对点”提供指导建议。同时,采取“上级争取一点、市级安排一点、县乡自筹一点、企业入股一点”的方式,2019年以来全市共统筹整合12.17亿元资金,实施中央及省级财政扶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841个。
同时,昭通市建立健全领导干部挂钩联系集体经济薄弱村、驻村第一书记具体督促指导、挂联单位帮扶发展集体经济工作机制,推动259名县处级领导干部、1279名驻村第一书记、1258家挂联单位参与集体经济发展工作,确保村级集体经济有人抓、有人管、见实效。通过多方联动,推动政策、资源、力量向基层聚集,助推一批发展潜力大、基础条件好的重点村做优做强,保障一批基础设施落后、资源优势不突出的薄弱村做大做实。
走进盐津县的山林间,上百万羽乌骨鸡在山林间自由觅食、自由生长。近年来,盐津县建立40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促进农民增收试点村,探索实行“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订单养殖模式,鼓励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组织农户按企业标准进行生态养殖。如今,盐津县的4700余个标准化鸡舍遍布山野,乌骨鸡形成了从种源、养殖、餐饮到深加工的全产业链,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130余万元。
据了解,昭通市根据1047个村(社区)的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指导各村实施集体经济发展项目,鼓励党组织创办领办合作社,引导农户入股。各村党组织把龙头企业、养殖大户、农户串联起来,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群众致富。
目前,全市在特色农业领域共成立产业链党支部和联合党委44个,通过党组织领办创办合作社,全面覆盖各特色产业的种养、加工、销售全环节。同时,各村采取“党支部+集体经济公司+企业”模式,盘活村集体土地、闲置资产等资源,通过租赁经营、折价入股或资金入股等方式,村集体与企业、合作社合股联营,获取稳定收益,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看着漫山遍野的果树和众多采摘新鲜水果的游客,永善县永兴街道明子村党总支书记韩锋不由感慨:“我们的产业发展路子走对了!2024年全村农业产值达到2000万元,集体经济收入突破了100万元。”
2023年,明子村党总支将打造“水果王国”示范产业园作为强村富民的“头号工程”,村党组织发动46名党员致富带头人和返乡能人回村参与村庄规划和产业发展。如今,明子村的经济林果种植面积达4000多亩,水果品类超60种,前来体验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
昭通市在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的过程中,通过设立党员责任区、先锋岗,让党员在政策宣传、项目推进、矛盾调解等一线岗位亮身份、践承诺,先行先试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同时,昭通市积极培育致富“领头羊”,注重从镇村党员干部中选拔善思考、懂市场、会管理的骨干,从普通党员中发掘群众基础好、带动能力强的人选,将其充实到合作社、集体经济公司等经营主体中,让他们在产业规划、技术引进、市场开拓中挑大梁、当先锋。通过党员示范引领、技术培训指导、联农带农等方式,带领群众大力发展产业,形成“培育一个、影响一片、带动一方”的示范效应。
来源:农民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