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专题
 导航

中老铁路激活边疆活力 跨境同心共谱幸福篇章

 2025-11-06 10:15  来源:云南网

在祖国西南边陲的崇山峻岭间,中老铁路这条“钢铁丝路”蜿蜒穿行,不仅串联起中国与老挝的经济往来,更成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各族群众奔向美好生活的幸福通道。从曾经的边陲末梢到如今的开放前沿,这条铁路以强劲动能激活边疆发展活力,绘就出边民富、边关美、边境稳的生动画卷。

通道赋能,激活经济发展新引擎

中老铁路开通以来,以“黄金大通道”之姿重塑勐腊发展格局。截至今年9月,累计开行旅客列车超8万列,货运量突破6650万吨,跨境运输商品种类超3000种,发送旅客超5900万人次,跨境旅客超58万人次,其中勐腊县货运量突破1255万吨,发送旅客231万人次,跨境旅客超9.8万人次,铁路出行成为当地各族群众首选。

物流效率的提升与运输成本的降低,吸引了众多企业落户,更催生出“铁路+产业”的融合发展新模式。勐腊县依托铁路优势,推进勐腊火车站国际物流产业园区、关累国际水港产业园区建设,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现代物流体系;同时深化与老挝的产业协作,落实境外替代种植返销政策,承接东部纺织服装、小家电配件等产业转移,让“通道经济”逐步向“产业经济”转型,为边疆经济注入持久活力。

乡村蝶变,绘就民生幸福新画卷

中老铁路的辐射效应,让勐腊县乡村面貌焕然一新。紧邻勐腊站的上龙茵村,依托铁路带来的客流优势,打造A级旅游景区与“不消慌集市”特色赶摆活动,从“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落后村寨,蜕变为“中老铁路站前第一村”,农文旅商深度融合带动村民收入显著增长。会龙村则依托望天树景区生态资源,改造哈尼族新居、发展特色民宿与农家乐,昔日摇摇欲坠的木头房变成了红墙绿瓦的宜居家园,特色旅游村开园后,迅速成为游客打卡地,实现了“生态美”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截至目前,全县累计投入资金超8亿元,实施项目1002个,21个沿边行政村212个自然村全部实现硬化路通达、自来水普及、5G网络覆盖,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均超10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3万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民心相通,搭建跨境交流新桥梁

中老铁路不仅是贸易通道,更是友谊纽带。勐腊县依托澜沧江—湄公河文化艺术节、热带雨林文化旅游节等重要平台,持续擦亮“中老友好第一县”品牌。勐满镇曼烈村成功举办37期中老边民“老庚”大赶摆活动,带动边民增收949.9余万元,中老边民参与摆摊人数近1.5万人次,吸引游客34.8万余人次。勐腊县职业高级中学积极开展国际教育合作,挂牌成立中国(勐腊)—东盟教育培训中心,累计招收3549名老挝学生,培养了千余名中文翻译人才,为跨境合作筑牢人才根基。

文化活动更是拉近了中老边民距离。“中老边民大联欢”“中老青年足球友谊赛”等活动常态化开展,中老情谊在文化互动中不断深化。“144小时过境免签”“坐着火车游云南”等政策与产品,让两国人民交往更密切。今年1至9月,勐腊县出入境人数达221万人次,其中接待出境旅游团队1696个、游客2.1万余人次,跨境旅游的繁荣让两国人民在交往中增进了解、凝聚共识,为边疆和谐稳定注入了持久动力。


来源:云南网

值班编审:马燕    审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单娟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值班编审:马燕
审  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单娟
标签 >>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