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专题
 导航

昭通好“丰”景⑩丨绥江:果园里藏“金豆”,花生套种实现“一地双收”

 2025-10-02 09:34  来源:昭通新闻网

“尝尝,这是我们的‘小花生’,味道怎么样?”说话间,绥江县南岸镇团结村党总支书记罗维给笔者递来一把刚采摘的花生。

“味道真不错!罗书记,咱们村种植的花生为什么叫‘小花生’,它有什么特别之处?”记者心中充满了疑问。

“我们村独特的气候条件和肥沃的沙土环境特别适合花生生长,种出的花生外壳薄、籽粒小,颗粒饱满,香而带甜,俗称‘小花生’,产品远销上海、浙江、江苏等地,深受消费者的青睐。”罗维边走边介绍,不一会儿,来到一片桂圆园里,看着绿油油的花生叶铺满山岗,村民们正忙着采收花生,罗维嘴角上翘,“果园地里藏‘金豆豆’,花生套种实现‘一地双收’”。

笔者迫不及待地走进果园,混着花香、草香、泥土和花生清香的空气一股脑地往鼻腔里钻,冲得记者连打几个喷嚏。这是丰收特有的味道,让人闻着都觉得身心愉悦。

采收现场,村民们热情高涨、干劲十足,弯腰、刨土、拔株、抖泥,一系列动作娴熟而连贯,仿佛在演奏一曲丰收的乐章。汗水顺着脸颊滑落,滴入脚下的土地,换来的是一筐筐沉甸甸的花生,让人心里美滋滋的。

“千年的大山,万年的沟,祖祖辈辈都做着一个梦,盼着地里能种出‘金豆’……”几句话道出了当地村民的心里话。如今的团结村,是绥江县乃至周边远近闻名的花生种植基地,“小花生”变成了群众致富的“金豆豆”。

罗维告诉笔者,近年来,团结村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种植结构,采取“党总支+公司+农户”的模式,组织100多户村民在玉米地和果园里套种花生1000余亩,“一地两用”实现“双收益”,预计今年花生产值可达260余万元。

村民张友兵种有6亩桂圆。因为桂圆没到盛产期,为使土地效益最大化,他决定在果园内套种花生增加收入。“今年气候比较好,各方面管理也很好,花生又多又饱满,看着就喜人。刚出土的花生价格能卖到每公斤20元,预计能卖15000多元。”看着自家屋里堆成小山的花生,张友兵脸上乐开了花。

张友兵掰着指头,仔细地算起了“一地双收”的细账:桂圆投产后一亩地可收入3000多元,果园套种花生一亩地可收入2000多元,一亩地两笔收入加起来有5000多元。“通过套种,把土地的利用率提到了最高,发挥出最大的价值,这不就是咱们庄稼人梦寐以求的吗?”他的话语里,充满了对这种种植模式的赞叹。

在团结村的一处农家小院里,村民刘家英正将刚采收回来的花生均匀摊地在水泥地上,阳光洒在果实上,泛出诱人的光泽。“这些花生晒上三四天,水分晾干后就能装袋了。晒干的花生保存期更长,可就近出售,收益可观。”刘家英手里翻拣着花生,眼角的皱纹里都藏着笑意。

花生种植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团结村这些年在花生种植产业上那真是下了苦功夫,动了真脑筋。罗维总结了村里花生产业发展的“三化”经验:种植“规模化”、销售“品牌化”、渠道“平台化”。具体来说就是成立村集体农业公司,统筹协调推进花生产业发展,改变过去零散种植、零星销售的模式,统一经营管理、统一技术指导,不断提升花生产量与品质;打造“团结小花生”特色农业品牌,不断扩大花生知名度与美誉度;通过对接收购商、农产品产销会、搭建电商平台,“线上+线下”齐头并进,帮助村民将花生销售到全国各地。

憧憬团结村的未来,罗维心中自有蓝图。

“花生种植带来的经济效益,让群众的钱袋子鼓了起来。我们将不断探索花生套种新思路,提高土地利用与收益,依托美丽村庄建设,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让村民们的日子如芝麻开花节节高、甘蔗出土寸寸甜。”罗维眼神中透着陶醉。


通讯员:杨东升 徐勇 文/图

一审:杨超烨  一校:杨东升  二审:聂学虎
二校:马 鹏  三审:倪 娜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一审:杨超烨  一校:杨东升  二审:聂学虎
二校:马 鹏  三审:倪 娜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标签 >> 丰收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