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专题
 导航

科技入昭·院士专家话发展(4) 郝小江:把脉天麻产业,为昭通地道药材开“良方”

 2025-09-29 18:06  来源:昭通新闻网

在我市深化创新驱动、借力沪滇协作推动“科技入昭”的背景下,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郝小江近日接受专访,为昭通天麻等道地药材资源的高附加值开发和产业化路径“把脉开方”。

追溯与昭通的渊源,郝小江提到1978年首次接触昭通人工培育的天麻时即感震惊。他高度评价昭通乌天麻在业内的优良声誉,并强调科学评价是产业发展的基石。昭通作为乌天麻等高品质道地药材的核心产区,如何突破深加工瓶颈,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郝小江结合深厚的植物化学研究经验,提出了系统性的发展建议。

郝小江为昭通天麻产业擘画了“四步走”的关键路径:源头把控种源质量:确保乌天麻种源的单一性、稳定性,并与其他种源进行科学比较鉴定,这是保证品质的第一道关;精进种植核心技术:特别强调种植环节中“两菌”(萌发菌、蜜环菌)的重要性。他表示,萌发菌相对稳定,但蜜环菌来源复杂,必须进行严格的鉴定,这是保障天麻种植成功率和质量的关键环节;深化植物化学研究驱动精准加工,这是提升附加值的核心基础。郝小江指出,必须通过植物化学研究,明确天麻中所需的关键有效成分,据此设计和优化加工工艺,有针对性富集目标成果,避免盲目加工;科学支撑品牌建设:摒弃仅依赖民间个例宣传的模式,他强调品牌必须建立在坚实的科研基础之上,只有通过前三步的深入研究,形成从种源到产品的完整科学证据链,才能在市场上建立可信赖的高端品牌形象。

郝小江形象地提出昭通天麻产业应追求“顶天立地”的发展境界。“顶天”,即通过植物化学等前沿研究,深入解析天麻的独特化学结构及显著药理活性(如神经保护功能,对抗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症等潜力),奠定国际领先的科技基础;“立地”,则要充分利用其药食同源特性,大力开发功能性食品、药妆、化妆品、膳食补充剂等大众化产品,拓展广阔市场空间。二者缺一不可。

针对推动昭通中药材国际化,郝小江介绍了“技术许可授权”这一高效“出海”模式。他建议,昭通应加强对天麻有效成分及其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积极申请国际专利保护,并将相关技术或专利授权给国际合作伙伴进行深度开发和市场转化。这种模式既可以引入国际资金和研发力量,又能加速昭通优势技术和产品进入全球市场。“当我们的科技力量足够强大,站在国际化的‘海边’,‘出海’就是最现实的选择。”郝院士展望道。

郝小江院士的专业洞见,为昭通依托“科技入昭”深化产学研合作,挖掘以天麻为代表的道地药材资源价值,走出一条科技引领的高质量特色产业发展之路提供了重要指引。


记者:唐龙泉飞 郎伟 姜跃武 文/图

一审:苏 燕  一校:唐龙泉飞  二审:杨超烨
二校:杨 杰  三审:陈允琪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一审:苏 燕  一校:唐龙泉飞  二审:杨超烨
二校:杨 杰  三审:陈允琪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标签 >> 科技人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