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5-09-16 10:15在鲁甸县小寨中学的校园里,总能看到一个穿着朴素、步履匆匆的身影。她叫王银花,云南玉溪人。2008年,从四川师范大学毕业后,怀揣着对教育的热忱,王银花通过特岗教师考试来到乐红镇新林小学,自此扎根乌蒙山区,在三尺讲台上默默耕耘了17个春秋。
“孩子们的眼神,让我忘不了”
初到新林小学时,王银花年仅21岁。面对群山环绕的简陋校舍和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目光,这个城里姑娘并没有退缩。看着孩子们冻得通红的小手,她便从微薄的工资里省出钱来给孩子们买冻疮膏。她至今仍清晰地记得,一年冬天,班上有个孩子还穿着露脚趾的鞋子,她悄悄买了一双新鞋塞进孩子的书包,孩子发现后抱着她哭了半节课。
在海拔2000多米的新林小学,王银花既是语文老师、班主任,又兼任音乐老师和体育老师。周末,她带着孩子们去校外野炊,教他们唱《让我们荡起双桨》,用树枝在泥地上书写英语单词。“那时,条件虽然艰苦,但孩子们围着我喊王老师的模样,让我觉得无比温暖。”
“教学没有捷径,只有用心”
2012年调入小寨中学后,王银花将“用心”二字刻进教学日常。办公室墙上,“积跬步,至千里;积小流,成江海”的座右铭时刻警醒着她:为备好一堂英语课,她翻遍十年中考真题;为帮学生突破语法难点,她自创“情景教学法”;发现山区孩子英语基础薄弱,她利用午休时间开“小灶”,从26个字母开始逐个纠正发音。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7年中考,她所带班级英语及格率达100%,平均分为102.63分;2025年中考,所带的70班创下1人考入市一中、9人升入重点高中的佳绩。荣誉纷至沓来:鲁甸县“优秀班主任”、小寨镇“优秀教师”……面对诸多荣誉,她只是淡淡一笑,在她心中,孩子们眼中闪烁的求知之光比任何奖项都更有分量。
“教育是心的传递”
王银花常说,教书育人不仅是传递知识,更是传递温暖。作为有温度的师者,她始终践行“用心关爱、悉心教导”的信念。身为班主任,她总是努力走进学生的心灵:既严格要求他们养成精益求精的学习习惯和健全的品格,又以爱心、耐心感染学生,带领大家创建团结、勤奋的班集体。她坚信,唯有发自内心的爱才能让学生感受被爱之乐,因此她始终坚持多谈心、多家访、多帮助、多鼓励,捕捉学困生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助力他们不断进步。
在农村学校,留守儿童与单亲家庭孩子居多,部分孩子因缺爱而思想消极,或因生活贫困而性格孤僻。她时刻关注学生的生活境况,常常与他们谈心,及时给予物质帮助和精神鼓励。查夜时,他会给孩子们准备“小惊喜”,带贫困生回家聚餐;通过家访了解家庭情况,与家长共同分析学生的思想动态,对每一点进步都及时鼓励。班上的小刘同学既是单亲家庭孩子,又是留守儿童,她发现孩子的鞋子破旧不堪,便悄悄买来新鞋为其换上……她总是力所能及地为学生带去温暖。
17年光阴流转,当年的青涩姑娘已步入不惑之年,可王银花对教育的热情从未消减。她的学生中,有人考入重点大学,有人追随她的脚步回到山区教书育人。每当收到学生的问候,她总是会心一笑,觉得“所有付出都值得”。
如今,她依然早出晚归。当被问及为何不申请调往条件更好的学校时,她望着教室里认真听课的孩子说:“这里的孩子需要我,我也离不开他们——我要做一辈子乡村教师。”在乌蒙山深处,王银花用17年的坚守诠释着“师者仁心”。她像一株倔强的山花默默绽放,以知识的甘露滋养山区孩子的心田,用爱的温度守护他们的成长梦想。
通讯员:牛文炬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