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专题
 导航

人文丨“九香”洋芋: 香飘游子心

 2025-09-12 10:47  来源:昭通新闻网

不知从何时起,我总爱独坐书桌前,翻看学生时代的相册与日记。那些泛黄的照片和潦草的字迹,勾勒出记忆深处最鲜活的家乡印象。其中,其貌不扬的“九香”洋芋最令人难忘,它独特的9种柔和滋味,仿佛被时光封存的乡土记忆,虽历经风霜雨雪,却依然芬芳如初,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在鲁甸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洋芋可谓家喻户晓。冷凉片区的田间地头,阡陌纵横的沟壑间,处处可见洋芋默默生长的身影,当地人亲切地称它为“土豆”。它是炖锅里不可或缺的灵魂,那些看似普通的外表下,藏着土地最真实的馈赠。

“九香”洋芋的“九香”,并非指地名或品种,而是我心中的洋芋所蕴含的9种滋味:泥土之香、炊烟之香、母亲之手香、灶火之香、童年之香、节令之香、乡愁之香、坚韧之香、生命之香。这不是植物学的分类,也不是农产品的标准,而是一个游子对故乡最私密的味觉密码,是刻在基因里的文化印记。这9种香气交织成一张无形的网,轻轻一拉,便牵动游子心头最柔软的思念。

鲁甸的四季是洋芋书写的生命史诗。初春时节,洋芋在泥土中悄然苏醒,雨水浸润着萌发的嫩芽。它们不择水土,无需浇灌,在黑暗中默默膨大根茎,把贫瘠化为丰盈。待到春深,洋芋花开如雪,五瓣白花在田间地头绽放,芬芳四溢。微风拂过花丛,洋芋轻轻摇曳,仿佛大地在低语:我已备好你所需的食粮。霜雪初降,田野渐渐空旷。捡柴生火,将洋芋烤至金黄绵软,咬上一口,沙糯甘甜的口感混合着柴火香与泥土气息,令人回味无穷,那是大自然最原始的馈赠。深冬来临,挖窖深藏当年吃不完的洋芋,再盖上稻草,隔绝寒气和冰凌。来年春荒时节,洋芋虽表皮略皱,内里却依旧饱满。一筐洋芋,竟能撑过青黄不接的艰难岁月,默默守护着全家温饱。童年不懂艰辛,只知洋芋苗绿得可爱,花开时美丽动人。待到收获时节,满筐滚圆的洋芋,承载着农人最朴实的喜悦。如今回想起来,才发觉那不仅是农人辛勤劳作的回报,还是他们与土地最亲密的对话。20世纪70年代,洋芋成了“救命粮”。它虽外表平凡,却在最艰难的岁月里,以沉默的坚韧撑起生命的重量。那特殊的滋味,与饥饿、挣扎、坚持融为一体,刻入人们记忆深处。洋芋不仅是食物,还是土地与人情最朴实的交融。

鲁甸的秋,似乎要来得迟些。可村里的人们已套上老黄牛,扛着犁头、铁锨,提着荆条筐,挎着竹编背篓,穿梭在田间地头——挖洋芋的时节到了。随着犁头翻动,黄皮褐纹的洋芋从泥土中翻滚而出:有的像胖娃娃挤作一团,有的则独自深藏在土坷垃里,需要用手细细摸索。阳光下,它们泛着温润的光泽。人们蹲在地上,麻利地抹去洋芋身上的泥土和须根,然后将大小均匀的洋芋码进筐里。空气中,泥土的气息、汗水的咸味和洋芋的清甜交织在一起,谱写着秋收时节最动人的交响曲。

“出身卑微”的洋芋,如今却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为大众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食佳肴:土豆烧牛肉、干煸洋芋丝、韭菜炒洋芋……都是人们的最爱。洋芋不因平凡而黯淡,反而以千变万化的姿态,散发出特有的“九香”。那香气,犹如一缕缕从灶台升起的炊烟,缭绕心间,那是故乡的味道、母亲手掌的温度,也是土地最深沉的爱。洋芋以朴素的芬芳,温暖了每个鲁甸人的童年,滋养着一代代鲁甸人的胃与心。


通讯员:牛文炬

一审:杜恩亮  一校:牛文炬  二审:张 帆
二校:王文富  三审:陈允琪  三校:杨 杰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一审:杜恩亮  一校:牛文炬  二审:张 帆
二校:王文富  三审:陈允琪  三校:杨 杰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标签 >> 人文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