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5-09-12 10:42在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中,昭通古城,这座位于西南边陲的古老城镇,虽未直面战火纷飞的前线,却以独特的方式为抗战胜利贡献了不可磨灭的力量,成为抗战大后方坚实的支撑。
热血儿女
踊跃奔赴前线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昭通各族儿女展现出了大无畏的精神和坚定的爱国情怀,踊跃投身抗日救国的行列。据统计,镇雄县参加抗战的将士多达1万余人,而昭通各县(包括今东川区、会泽县在内)抗战期间征兵总数高达5万人。
在这片热土上,涌现出许多令人动容的英雄家族:盐津赵克家族,堂兄弟5人中有4人参军,其中3人战死、1人重伤;昭阳区彭勤家族,兄弟彭天达以及堂表兄弟11人战死台儿庄;昭阳区蒋壁明家族,兄弟战死,姐妹参军……他们前仆后继,用热血和生命诠释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
182师在昭通元宝山接受检阅。
训练基地
孕育抗战精锐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昭通古城怀远街成了热血与希望的汇聚地——新兵督练分处在此成立。来自今东川、会泽、宣威和昭通各县的抗战新兵纷纷汇集于此,接受集中训练。他们按照不同兵种编组装备,经过3个月的艰苦训练后,穿上军装,奔赴前线。
从1937年至1945年,昭通怀远街训练点始终坚守使命,是云南坚持时间最长、人员规模名列前茅的抗战新兵训练大本营。在此期间,该训练基地不断扩展,从团管区升格为昭宣师管区,累计训练新兵3万多人,为抗日前线输送新生力量。
积谷垦荒
夯实抗战粮仓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食是抗战的重要保障。早在1931年,龙云就号召云南人民开展积谷运动。昭通在安恩溥的倡议下积极响应,在各县各乡镇建立积谷仓库,并在昭通城怀远街的江西会馆建成全省最大的积谷仓库,该仓库后由昭通市粮食局一直使用到2000年。
为支援抗战、多产粮食,昭通在安恩溥等人的带领下兴修水利,新开垦出5000亩土地。抗战期间,昭通农业喜获丰收,为抗战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齐心协力
构筑交通防线
交通是抗战的生命线,昭通人民深知其重要性,积极投身于交通建设中。
在修建抗战机场方面,1938年底,昭通人民齐心协力修建了军用飞机场,并在此基础上建成了空军飞行员初级训练基地。该基地一直使用至20世纪90年代,为培养抗战飞行员、支援空中作战发挥了重要作用。
昭通民众修抗战飞机场。
为更好地训练抗战新兵,昭通整修了北教场,还在元宝山修建了逐日(寓意驱逐日寇)运动场。
在公路建设方面,昭通积极筹划修建公路,人民群众踊跃参与施工。1937年9月,昭通至昆明的公路已基本通车,当昭通抗战将士出征时,大多能乘车前往,这为他们及时奔赴前线争取了宝贵时间。
兴办实业
生产抗战物资
实业救国,是昭通人民对抗战作出的又一重要贡献。早在1931年,昭通就成立了昭通民众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实业公司”),积极开展发电、开矿、碾米、自来水供应等工作。1936年,实业公司旗下的电灯公司开始发电,昭通全城灯火通明,开启了城市现代化的新篇章。
抗战期间,昭通古城成了一个重要的抗战物资生产基地。这里拥有3万多台织布机,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女性参与织布,50多家缝纫社日夜运转,为抗战将士生产军装和行军被。毛货街则成了皮鞋、皮包、皮带的生产基地,其生产的军用反帮皮鞋深受抗战将士喜爱。铁匠街更是热闹非凡,作为军用兵器的生产基地,刺刀、军用小刀、大刀等武器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并被运往前线,为抗战提供了坚实的物资保障。此外,昭通还生产火柴、肥皂等生活物资,这些产品也极大地支援了抗战。
踊跃捐资
汇聚抗战力量
抗日战争爆发后,昭通、镇雄等各县纷纷成立抗日支前委员会,积极开展抗战宣传,为全国抗战提供舆论支持。随后,各县广泛开展“七七献金”活动。时任云南省主席的龙云在昆明带头捐资,极大地激发了昭通人民的捐资热情。一笔笔捐款汇聚成支援抗战的强大力量,彰显了昭通人民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坚定决心。
青春热血
燃起救亡烽火
昭通的学生们也在抗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28年1月,中共昭通支部建立后,将工作重点放在学生运动上,不断推动革命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消息传到昭通,云南省立第二中学(1932年改名为云南省立昭通中学)的师生群情激愤。学校训育主任、乐歌教员潘吾刚迅速召集全校学生聚集于文庙大成殿内,他声泪俱下地讲述“九一八”事变经过,控诉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罪恶暴行。在场学生无不为之动容,许多人失声痛哭,义愤填膺。
经师生共同商议,学校决定组织军训,成立决死队、义勇军和童子军,并组建抗日宣传队,深入城乡进行宣传动员。学校教务主任邓子琴亲自撰写《省立二中义勇军大队成立宣言》并印发至社会各界。师生们走上街头举行示威游行,在辕门口和十字街悲愤地向群众演讲,控诉日本侵略者的暴行,宣传国民革命军第19路军在上海英勇抗击日军的事迹,大声疾呼挽救民族危亡。全城大街小巷贴满了“抗日救国”“驱逐日军”“抵制日货”等标语。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虽值暑假,但昭通中学仍有部分学生留校。在高12班“秘密读书会”成员的带领下,学生们连夜书写标语口号,天刚亮便上街张贴,宣传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那时,昭通城锣鼓喧天,大街小巷彩旗飘舞,陡街、西街的许多商店纷纷进行商品大减价,全城人民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
在抗战的烽火岁月中,昭通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和无私奉献的行动,成为抗战大后方的重要支柱。她的贡献将被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丰碑上,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而不懈奋斗。(图片来源:台儿庄大战纪念馆)
通讯员:夏 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