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5-09-09 10:31时值初秋,新学期伊始,暮色渐浓,昭通卫生职业学院医学技术学院实训室里的灯光依然明亮。院长谢冬梅俯身在康复训练床边,正为一名学生调整检查患者体位的手法。“手腕再低一点,注意发力要稳,这样患者才会感到安全。”她声音温和,眼神专注,仿佛窗外渐沉的暮色与她没有丝毫关系。
这位年仅32岁的院长,2015年从昆明医科大学毕业后,毅然回到家乡,从此把根扎在了职业教育的讲台上。9年来,她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医学技术学院的院长,带领团队在乌蒙山的崇山峻岭间,开拓出一条医学技术人才培养的道路。
把专业的技术留在家乡
“当时,很多同学都选择去大城市的三甲医院,但我觉得家乡更需要专业的医学人才。”谢冬梅至今还记得刚毕业时的选择。面对留在大城市还是回到家乡的抉择,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
初登讲台,她不仅承担了康复评定技术、运动治疗技术、疾病康复三门核心课程的教学任务,还担任了班主任。学生们很快喜欢上了这个总是带着微笑的年轻教师。2016级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普鸿军回忆道:“谢老师的课总是充满激情,她能把枯燥的专业知识讲得生动有趣。记得有一次为了让我们掌握一个康复手法,她一遍遍地示范,手把手地纠正,直到每个人都掌握为止。”
她的付出渐渐开花结果,先后获得“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昭通市名教师”等荣誉称号。2019年,26岁的她被聘任为校级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负责人,同年被聘为云南省康复医学会康复治疗师工作委员会委员。2024年,她再次迈上新台阶,受聘为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
赛场上的淬炼与突破
“竞赛是检验和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这是谢冬梅经常对老师们说的一句话,也是她亲身实践的准则。
2021年,她作为团队负责人,组织康复专业教师团队参加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备赛期间,她带领团队反复打磨教学设计,经常工作到深夜。团队成员赵之伟老师对那些奋斗的夜晚记忆犹新:“有时候为了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我们要演练和讨论好几个小时。谢老师总是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又能给出建设性的解决方案。”
辛勤的付出终于迎来收获的时刻。当宣布他们获得全国二等奖时,团队成员相拥而泣。“那一刻,所有的付出都值得了。”谢冬梅说这话时,眼中闪着泪光。
在学生培养方面,谢冬梅坚持“以赛促学”的理念。2019级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王本凡深有感触:“谢老师总是告诉我们,比赛的意义不在于获奖,而在于通过备赛过程全面提升专业技能。在备赛期间,她陪我们在实训室反复练习每一个操作细节,这种言传身教让我们受益匪浅。她常说的‘我们要对得起患者托付给我们的每一双手’这句话,我一直记在心里。”
让课堂连接临床
在谢冬梅的推动下,医学技术学院探索出“完整病例+学习圈循环”的特色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触到真实的临床案例。
2022级学生冯娟还记得第一次面对标准化病人时的紧张:“手都在发抖,但谢老师在一旁轻声鼓励我,渐渐地,我找到了感觉。”如今,冯娟已经能够从容地进行各项评估和治疗,这种成长让她对未来充满信心。
在专业建设方面,谢冬梅带领团队取得了显著成就。2022年,她参与申报的云南省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项目和云南省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项目双双获得立项。2023年,其作为第一成员参与的“医学技术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应用”成果获得云南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科研方面,谢冬梅同样硕果累累。她主持完成省厅级课题2项,参与各级各类课题7项,撰写论文10余篇,参编康复专业相关教材3部。青年教师吴梅说:“谢院长总是能看到每个人的闪光点。她常说‘教学不是闭门造车,要走出去,带回来,融进去’,这句话一直激励着我。”
打造特色人才培养体系
走在医学技术学院的走廊里,总能听到实训室里传来的器械声和讨论声。谢冬梅常常驻足聆听,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近年来,学院专业建设取得长足发展。4个专业各具特色,6个专业教研室协同发力。最让谢冬梅自豪的是,2021年和2024年,学院两个专业成功申报“云南省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项目”。“这意味着我们的学生有了更多实践机会,能够更快速地成长。”她说。
课程建设方面,学院的在线精品课程让学生们受益匪浅。临床检验基础入选省级精品在线课程后,学生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特别方便,”一个学生说,“有时候晚上复习遇到问题,还可以在线提问,老师很快就会回复。”
师资队伍建设更是成效显著。近3年,学院有3名教师入选各级人才计划,4个教师团队入选校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走得更远。每个人都在成长,这就是最好的状态。”谢冬梅说。
培养德技并修的健康守护者
傍晚时分的校园里,经常能看到谢冬梅和学生们散步闲聊的身影。“不仅要教会学生技能,还要教会他们如何做一个有温度的医务工作者。”这是她常说的话。
近年来,学院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学生们在各类竞赛中屡获佳绩:1人荣获云南省大学生“年度人物”称号,3人获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二等奖,4人获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争夺赛铜奖,21名学生获云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7名学生荣获“雏鹰乌蒙工匠”称号。让谢冬梅特别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扎根基层,为家乡的医疗事业贡献力量。
2020级眼视光技术专业学生杨江银说:“学院不仅教会我们专业技能,还重视我们职业道德的培养。通过参加学院组织的各类社会服务活动,我们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的社会责任。”
将专业写在大地上
每个学期,医学技术学院的师生们都会走进社区、学校,开展健康宣教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服务了群众,还让学生们得到了锻炼。
“每次看到老人们戴着我们清洗干净的眼镜,露出开心的笑容,我就觉得特别有价值。”一名参与“爱眼护眼”活动的学生说。谢冬梅常常和学生们一起参加这些活动,她说:“职业教育不能脱离社会需求,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更能理解学习的意义。”
回顾9年的职教生涯,谢冬梅说:“最开心的是看到学生们成长成才。有的学生成了技术骨干,有的学生创业成功,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社会作贡献。”
如今,在谢冬梅的带领下,昭通卫生职业学院医学技术学院正朝着更高的目标迈进。学院将继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构建“岗课赛证+思政融通”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为培养更多医学技术类专业高技能人才、服务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而不懈努力。
谢冬梅走在校园里,看着教室里埋头苦读的学生、实训室里认真操作的身影,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她知道,这些年轻的学子将来都会成为人民健康的守护者,而这正是她始终不变的初心。
记者 :魏 国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