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专题
 导航

健康昭通 | 盐津首例新生儿深静脉置管救治记

 2025-09-07 13:10  来源:昭通新闻网

“感谢上海专家,感谢新生儿科全体医护人员,是你们让我的孩子重获新生!”9月4日,在盐津县人民医院新生儿科病房外,患儿父亲李洁航双手紧握锦旗,向医疗团队深深鞠躬。这名曾因化脓性脑膜炎、脓毒血症休克及多脏器功能衰竭而命悬一线的婴儿,经过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以下简称“上海新华医院”)“组团式”帮扶专家团队与盐津县人民医院儿科医护人员20余天的全力救治,即将康复出院。

生死时速

25天婴儿的生命保卫战

时间回溯到25天前,一名出生仅25天的婴儿因在家中发生严重缺氧两小时后被紧急送往医院。当时患儿已陷入深度昏迷,全身遍布瘀斑,血气指标严重异常,被诊断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脓毒血症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盐津县人民医院院长、第13批中组部“组团式”帮扶医疗队队长谭金童回忆道:“患儿送医时情况不容乐观,抢救难度极大。”

面对这一危急重症,上海新华医院帮扶专家团队迅速启动多学科协作(MDT)机制。麻醉科、心脏科及儿科专家昼夜坚守,成功突破新生儿深静脉置管技术难关,在患儿心率急剧升高等险情中稳住了生命体征。通过上海新华医院远程指导平台,专家团队精准实施抗感染、抗休克及凝血功能纠正等综合治疗。经过20余天的全力救治,患儿终于恢复自主呼吸,奶量从最初的每次5毫升逐步增加至100毫升,各项生命体征均已恢复正常。

沪滇协作

“大病不出县”的硬核实践

“这次救治不仅成功挽救了患儿的生命和一个家庭的希望,还标志着盐津县人民医院在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能力上实现了质的飞跃。”谭金童说。作为第13批“组团式”帮扶医疗队队员,盐津县人民医院儿科主任杨芬表示,后续将通过家庭随访持续追踪患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并依托中组部“组团式”帮扶持续提升县域医疗技术水平,真正实现“大病不出县”的医改目标。

新生起点

跨越生死的希望传递

出院前夕,医疗团队为患儿家庭量身定制了详尽的护理方案,内容涵盖喂养指导和发育监测等方面,确保康复过程无缝衔接。这场跨越2000多公里的医疗协作,不仅创造了盐津县新生儿救治史上的生命奇迹,还谱写了沪滇协作的动人篇章——当上海专家与盐津医护人员共同托举新生命,技术帮扶的种子已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


通讯员 :张拯平 官 健 艾 欣 文/图

一审:何田田  一校:张拯平  二审:聂学虎
二校:王文富  三审:陈允琪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一审:何田田  一校:张拯平  二审:聂学虎
二校:王文富  三审:陈允琪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标签 >> 盐津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