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5-09-06 12:30夏日的盐津山乡,处处生机盎然,一幅和谐美好的乡村图景正在黄草社区徐徐铺展:平整的柏油路取代了泥泞小道,太阳能路灯如星辰般点亮了静谧的夜晚,焕然一新的篮球场上跃动着村民健身的身影。这背后,正是社区党总支以“微治理”精耕细作,以民心为纽带凝聚合力所成就的和谐新貌。
黄草社区以“党建+生态”为抓手,扎实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党组织引领方向、汇聚资源,带领群众向垃圾、污水宣战,推动村容村貌全面升级——道路亮化、庭院美化,村庄在绿色发展中焕发新颜。生态保护与党建工作深度融合,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黄草社区落地生根。社区党总支统筹协调,将环境整治任务细化到每条道路、每个院落,集中力量清除卫生死角,并建立长效保洁机制。党员带头示范,组织群众清理河道、美化庭院,社区面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实现质的飞跃。村民积极参与,共同维护家园,生态意识深入人心。
治理之效,根在基层。黄草社区创新“五户联治”微网格机制,将712户常住人口纳入23个精细网格。125名联户长、61名党员志愿者深入每一寸土地,及时发现问题,精准提供服务。网格员每日巡查,联户长定期走访,确保信息畅通,实现问题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流动人口摸排、重点场所管理精准到位,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今年以来,累计调处矛盾纠纷43起,成功化解41起。网格员成为政策宣传员、信息采集员、矛盾调解员,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真正将治理触角延伸到“最后一米”。
民之所盼,行之所向。黄草社区党总支既善借外力,又注重激发内生动力:县财政帮扶资金让集镇二街变成柏油路;209盏太阳能路灯照亮从麦地至莲花洞的夜晚。东西部协作与东华大学投入的帮扶资金,让村委会旁荒废的场地蜕变为配备崭新器材的橡胶篮球场与廉洁文化墙,成为村民茶余饭后健身、交流、接受文化熏陶的活力空间。全长9.3公里的主路,自黄草田榜二街岔路口起,经桐梓延伸至熊坳,已完成硬化。这条蜿蜒的道路不仅是一条便民路,更是沿线群众的一条增收路。它的贯通,让山货出山、游客进山更加便捷,实实在在地激活了偏远山区的发展潜力。黄草社区党总支还积极回应群众期盼,在前期走访中了解到村民对健身场所的需求后迅速行动,将废弃场地变为惠民设施,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黄草社区的实践深刻印证了于细微处用心、在网格中聚力、以民生为本实干,“微治理”便能释放推动乡村和谐、振兴的大能量。黄草社区党总支以“党建+”为引领,以网格化为抓手,以民生项目为落脚点,将治理的精度转化为服务的温度和发展的力度。小网格里的大担当,终将汇聚成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坚实洪流,这便是基层善治最动人的回响。
通讯员:黄成元 邱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