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5-09-06 11:55以党建为引领,以民生为导向,是推动水利工作破题见效的关键路径。近年来,昭通市水利局党组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为指引,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推动党建工作与水利事业发展深度融合,项目建设、河湖治理、防汛抗旱、服务民生等工作成效明显,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水动力”。
政治引领 筑牢水利发展根基
市水利局始终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牢固树立政治机关意识,确保水利事业发展沿着正确的方向行稳致远。
聚焦提升组织力,健全“机关党委抓支部、支部管党员、党员带群众”工作机制。机关党委定期对支部开展督查评估,强化指导培训,统筹资源保障;党支部严格党员日常管理,定期开展交心谈心,组织党员参与业务攻坚、技能竞赛;党员在业务操作、服务群众等方面以身作则,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2024年,1个党支部获评市直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2名党员分别获评“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
聚焦提升战斗力,通过组织业务培训、经验交流等活动,不断提升党员干部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坚持政治过硬、业务精湛、作风扎实的原则,从业务骨干、年轻干部中发掘培养党务人才,选优配强党务干部。全局93名在职党员始终走在前、作示范,在项目建设、河湖治理、防汛抗旱等一线,充分彰显先锋本色。正确引领舆论导向,及时回应涉水舆情,为水利事业发展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聚焦提升引领力,深化“党建进工地”品牌建设,全力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把农村供水保障三年专项行动作为“书记领办项目”,党组书记牵头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党员干部一线抓,实地了解群众用水需求,及时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一步提升81.18万人的供水保障水平,群众对水安全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党建引领 守护碧水清流显担当
2025年上半年,全市50个地表水断面和20个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持续保持100%,全市地表水环境质量排名连续4年保持在全国前30名;赤水河流域(昭通段)出境断面水质稳定保持Ⅱ类以上,渔洞水库水质达到建库24年来最好水质。一串串亮眼的数据,是对党建引领作用的充分印证。
党建与河湖长制工作深度融合,推动河道治理常态化、长效化。深入实施“一个U盘下达河长令”,党员干部带头,深入河湖生态保护治理、河湖“清四乱”等专项行动一线,开展河湖问题排查。2025年以来,排查整治突出问题70个,全面完成水利部下发的河湖遥感问题图斑复核整改任务。党建与河湖长制工作深度融合,护航“一江清水出昭通”案例被广泛宣传,党建活力切实转化为惠民实效。
发挥党建在防汛抗旱中的引领作用,筑牢汛期安全防线。党员干部严格落实“1262”预警响应联动机制,做好“三查”工作,落实“四预”措施。今年以来,转移洪涝山洪危险区群众17922人次,实现人员零伤亡及水库不垮坝、堤防不决口、基础设施不受冲击的“三不”目标。
党建与绿美河湖建设有机融合,提升生态品质。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理念,党员干部深入“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宣传一线,冲锋在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河道治理、坡耕地治理等项目一线及绿美河湖建设一线。今年上半年,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271平方公里,生态功能稳步提升,绿美河湖愿景加速实现。
持续奋斗 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市水利局党组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为水利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下好规划引领、强化水源布局“一盘棋”。按照“资源配置上实现跨流域调水,规划上突破县域行政区划,供水保障上以城镇为中心、旱区为重点,项目布局上县县规划中型水库、乡乡布局小型水库”思路,围绕全市重点产业、重点缺水区域、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开展“十五五”水网规划编制。
形成多向发力、强化资金保障“一条心”。按照“向上争一点、债券靠一点、市场融一点、地方配一点”的工作思路,全方位做好资金保障工作。今年以来,争取到各类资金6.86亿元,其中,岔河水库获得取水贷4.3亿元,为目前云南省最大单笔取水贷项目,有效破解项目资金筹措难题。
拧成苦干实干、强化项目落地“一股劲”。严格按照“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要求,加大与发改、财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统计等部门的对接协调力度,强化项目用地、审批等保障,做好项目谋划、前期、新开工、纳统等工作,合力推动项目落地。今年上半年,新开工入库项目26件,总投资17.93亿元;完成水利投资28.82亿元,对全省水利贡献率为9.84%,居全省第2位。
党建引领风帆劲,水润民生谱新篇。市水利局将继续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紧紧围绕扎实做好“产、城、人”三篇文章和深入推进“五大强市”建设要求,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续写昭通水利的崭新篇章。
记者:杨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