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专题
 导航

党的建设 | 四年驻村 情洒乡村 ——记云南省自然资源厅派驻墨翰乡箐林村第一书记张在相

 2025-09-03 11:37  来源:昭通新闻网

8月15日,是张在相离开永善县墨翰乡箐林村的日子。从云南省自然资源厅遥感中心来到箐林村驻村,整整4年时光,要离开这一刻他百感交集。

得知张在相即将回原单位,村党总支书记罗星明与村“两委”成员特意制作了一面写有“心系群众办实事,情牵箐林促振兴”的锦旗,准备在他离开时赠送给他,以表达箐林村干部群众对他4年来辛勤工作的感谢与不舍。

4年来,张在相紧紧围绕箐林村的发展,认真履职,与村“两委”和墨翰乡包村工作组的同志齐心协力,以脚步丈量民情,凭实干践行使命,与当地群众心手相牵。

这面锦旗,不仅是箐林村“两委”对他驻村工作的高度认可,也是4年来他与村民鱼水情深的真实写照,成为他人生经历中一段珍贵而难忘的回忆。

行动在一线

担当作为践初心

6月30日,箐林村马家沟遭受泥石流灾害,村庄受损,部分农户房屋进水……接到灾情报告后,张在相立即带领村“两委”值班人员、驻村工作队队员徒步赶赴受灾点核查灾情,组织受灾群众转移。出发前,考虑到部分村民房屋受损、无法生火做饭的实际困难,他自掏腰包购买了一批方便面和面包,让大家分头背往受灾点发放给群众。随后,他又统筹使用驻村工作经费1.1万余元,紧急采购大米、食用油、矿泉水等应急生活物资,并及时分发到位,为安抚群众情绪、顺利开展灾后清理和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整个救灾过程中,张在相主动承担后勤保障工作,负责转移群众、受灾点群众及救援人员的生活物资供应。他每天往返于箐林村委会驻地和马家沟受灾点之间,准时将饭菜送到一线。这只是张在相驻村以来始终率先垂范,以行动推动一线“三支队伍”发挥作用的生动缩影。

用心办实事

脚印踏遍每家每户

2021年5月13日,张在相受组织选派,来到箐林村担任驻村工作队队员。初到箐林,当地落后的交通条件和群众艰苦的生活现状深深地触动了他。曾经军旅生涯锤炼出的严谨纪律、英勇战斗、忠诚奉献和团结协作的作风,被他充分运用到驻村工作中。他积极推动一线“三支队伍”聚焦箐林村发展和乡村治理等重点任务,自驻村伊始便深入农户家中摸实情、听民意,协助村“两委”理清发展思路,全村16个村民小组都留下了他深深的足迹。

4年来,张在相累计入户走访慰问群众280余次,积极宣传推广金银花、天麻、党参等中药材种植,以及乌骨鸡、高山羊养殖和蔬菜种植等特色产业,凝聚发展共识,共同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同时,张在相认真落实包保的穿洞片区穿洞、海子、马家湾、向家坪4个村民小组的各项工作。不论是劳动力调查、矛盾纠纷排查调解、人居环境整治,还是新农合和养老保险收缴,他总是一马当先、率先完成,为一线“三支队伍”树立了榜样,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他还积极推进箐林后进党支部整改,强化基层党组织功能,使村“两委”干部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得到显著增强。

真情解民忧

点滴关爱暖人心

“只要驻村一天,就要为群众多做一点实事。”这是张在相常说的一句话,也是他始终坚守的工作承诺。

4年来,张在相始终心系箐林村的困难儿童读书、老年人和特殊家庭的生产生活,尽力给予帮助,在一次次的帮扶中倾注了一名驻村干部的深厚情谊。

走进野鸡庆自然村独居老人罗兴忠的家,一间新盖的石棉瓦房内,电磁炉、电饭煲等炊具摆放整齐,门前的自来水龙头一拧开,清澈的山泉便哗哗流淌。而在此之前,这间厨房仅有残破的塑料布遮盖,外面下大雨,里面就下小雨;生活用水也因管道年久失修、线路过长而时断时续,极不方便。张在相了解情况后,迅速使用驻村工作经费为罗兴忠更换石棉瓦、加固房梁,并新安装饮水管道800余米,还修建了一口30立方米的蓄水池,不仅彻底解决了罗兴忠的生活难题,也惠及周边30余户村民的日常用水。

向家坪自然村的何某,父亲早逝,母亲改嫁后音信杳无,他一直与年逾古稀的奶奶相依为命。张在相不仅用自己的工资为这祖孙俩购买大米、食用油等生活物资,每个假期还给何某送生活费。

4年来,张在相通过微信朋友圈先后募集到爱心衣物、书包等160余件,悉数发放给有需要的村民和学生。他还从工资中累计拿出2.5万余元,用于资助向家坪自然村的5名孤儿,解决马家沟自然村74户222人的人畜饮水难题,为参与保通莲峰至墨翰公路、穿洞公路的群众购买食物,为独居老人添置鞋子等生活用品……一桩桩、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践行着他作为驻村队员的初心与承诺。

2023年5月底,本可轮换回原单位的张在相,出于对箐林村的深厚感情,再次向单位申请继续驻村,并担任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4年来,村民们都亲切地叫他“张书记”,连村里的孩子见到他,都会跑着告诉父母:“张书记又来了!”

8月15日清晨,得知“张书记”即将离任返回原单位,许多村民自发来到公路两旁,依依不舍地目送车辆渐渐远去,直至消失在视野尽头。4年箐林人,一生箐林情。张在相说,只要有机会,他一定会再回箐林,看望曾经并肩作战的村干部和情深意重的父老乡亲。这4年的驻村时光,已成为他一生难以磨灭的珍贵记忆。


记者: 毛利涛 通讯员 :马小鸿

一审:何田田  一校:毛利涛  二审:聂学虎
二校:王文富  三审:陈允琪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一审:何田田  一校:毛利涛  二审:聂学虎
二校:王文富  三审:陈允琪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标签 >> 党建 
捐赠信息